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探析

2014-03-29张秋慧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应用型课程体系

张秋慧,陈 金,刘 悦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301700)

课程体系是先于教学活动而设定的育人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它由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要素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价、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课程体系是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开放的、循环的课程运作系统.鉴于此,本文构建起“依托学科、面向职业”的“学科-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knowledge&competence based curriculum system,简称为K&C课程体系),该体系融合了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及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的各自优点,在强调学生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在某一领域中职业岗位群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1 K&C课程体系的目标

K&C课程体系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模式,其目标是对实现这一功能的具体描述,因此,K&C课程体系的总目标必须服从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要求,其价值取向也应以就业导向的社会需求、能力本位的职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个性需求为前提,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促进人格的发展.

根据布鲁姆的思想,完整教育目标应该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K&C课程体系的目标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某一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因此,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必须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职业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范围与层次;工作分析的目的则是针对职业岗位群中各项工作的范围与层次,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内容、过程、方法,并分析完成各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对各项知识、能力、素质的梳理和归纳得到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群各项工作的职业能力.

2 K&C课程体系的结构

K&C课程体系功能的发挥、目标的实现与合理的体系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体系结构,由于具备了完整的课程要素,能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发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既包括建立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又包括建立课程的具体结构,前者是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后者指对每种课程或每类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安排的优化.K&C课程体系的结构也将从整体结构和具体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强调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知识的记忆和传授,有利于课程体系的编制.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强调知识、技能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课程系统结构的模块化和个性化.K&C课程体系整合两种模式的优点,以学科本位课程模式的思想为基础构建其本身的框架,以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为指导,构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课程内容.

2.1 K&C课程体系的框架

K&C课程体系的框架主要由基本素质平台、学科基础知识平台、专业知识平台、拓展素质平台四部分组成.

2.1.1 基本素质平台

基本素质平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基本的人文、科学、艺术素养以及包括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认真的态度、强烈的进取精神,善于合作和协同工作的素质等.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指通用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体育、德育、政治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等本科教育的必修课程,侧重培养作为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同时依据各个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将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物理、化学等课程纳入基本素质平台,培养学生作为某一职业领域的从业者所应具有的职业素养和基础知识.一般情况下,基础素质平台侧重于传授陈述性知识,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而言,也需要通过实践环节加强对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合理设置政治理论课、德育课的社会实践学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与社会中相关工作的接触,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

2.1.2 学科基础知识平台

学科基础知识平台主要提供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解决某些应用问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了突出对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个性化”特征,学科基础知识平台的课程可依据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不同而进行设置,各类学科课程的学时比例、授课方式等方面可以有所不同.应用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面较宽,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科基础知识平台的课程依据该学科面向的职业群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并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

2.1.3 专业知识平台

专业知识平台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其建构需要根据行业用人需求,在对未来职业岗位群分析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专业需要培养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也更加专业化,专业知识平台可以按照未来工作的不同来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从知识的类别来说,专业知识平台侧重于传授过程性知识,即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课程的编排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专业知识平台的课程应该具备“目标明确”、“配套运行”、“综合开发”的特点,目标明确指专业知识平台的课程应该明确要培养学生哪些职业能力,配套运行是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相互支撑,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开发主要是通过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专业性社会调研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单项理论、原理和单项专业技能创造性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1.4 素质拓展平台

应用型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我们还要构建素质拓展体系.K&C课程体系将规范化的素质拓展要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以及科学精神的启蒙对成人、成材、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素质拓展平台的主要形式有设置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讲座和学术报告、专业技能竞赛、各种文化节和主题教育活动等.选修课的设置应重视职业道德及增强人际沟通方面的技巧与艺术的教育,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并增设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课程,鼓励将必修课程中的新知识,新进展作为限制性选修课针对专业开设.第二课堂可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地规范、完善,并纳入教学计划中,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

总之,这四个平台在课程体系中相互补充,有机结合.随着学科知识地断发展和社会经济飞速前进,对未来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不断变化和发展,K&C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平台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各平台内课程相互衔接,课程内容依据社会发展要求,精选、提炼、充实和重组,充分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2.2 K&C课程体系的实施与学时比例

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由于受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的影响,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比例偏大,约占80%,应用型专业课程偏少,只占20%”,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上,实践环节比重总体偏少,实践环节与专业知识的联系较为薄弱,忽视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需要作出新的调整,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K&C课程体系的学时分配及实施方式力争克服传统课程设置的弊端,一方面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和职业岗位工作程序,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开课年限,另一方面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基础知识平台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学科基础知识平台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可以延伸至第三学年的第一学,应用能力平台的课程主要是安排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基本素质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学时比例为2:3:5,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集中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比例为6:4左右.这样充分保证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3 K&C课程体系的特点

3.1 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K&C课程体系的核心特征,体系内的课程设置形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系统化的、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结构.纵向线路对应职业能力培养的层级递进特征,形成按照时序进行排列的阶段课程,横向阶段主要是各阶段职业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形成的课程序列.纵向职业能力培养的层级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的导入阶段、基础阶段、经验和体验阶段、综合开发与应用阶段.导入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对职业的初步认知,对未来成为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本素质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实现.基础阶段主要是传授给学生学科基础原理、概念、方法及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打下基础,主要通过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实现.经验和体验阶段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阶段,在知识体系上主要传授给工作过程性知识,并在课内实验、课程设计、集中实践等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一般素养;综合开发与应用阶段更加重视学生对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通过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创新性课程设计,创设真实职场环境中的问题、创新性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专业知识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来进行.

3.2 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

K&C课程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将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四年不断线、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统筹安排企业认知、课程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既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比如企业认知与专业导论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积累对专业知识、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感性认识.课程实践中包含了各类实验、课程设计等,在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及课程群专业综合实验、与工程实际、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设计的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生产实践则是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平台的过程中,与理论教学交叉进行的实践课程,一般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后,为提高动手能力,增长实践知识开展的课程.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则主要以素质拓展平台为基础,社会实践以社会问题或专业问题为主题,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中,进行调查分析,最后形成调查报告.科研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参加科研课题或者科技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跨学科综合性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3.3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K&C课程体系以面向工作过程为前提,课程设置是在对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一方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契合,另一方面体现出课程体系本身的开放性特征,即在知识选择上,紧紧围绕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组织,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系统和工作经验,而是注意将前沿专业知识纳入理论知识系统,同时注重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保证及时将企业的主流技术和知识纳入到课程内容,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课程体系内各要素与社会的持续性互动,使传统、现代和前沿知识体系不断融合,最后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1〕徐理勤.现状与发展——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丛立新.课设程论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金凌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9):4.

〔4〕庄惠龙,杨淑林.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设计[J].集美大学学报,(10):4.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