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效应视角下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4-03-29隋燕
隋 燕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1 前言
兴趣所表征的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喜好与倾向心理,是促使人们专注于对这一事物本质的理解与探究的内在动力.排球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传统科目,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水平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排球运动对于场地设施与气候条件的要求较高,这种局限性的存在,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诸多具有健身性、娱乐性、休闲型以及时尚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成为广大学生的“新宠”,由此,对排球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致使其受关注程度日益降低,受众群体逐渐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加低落.这对于确保高校排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制约作用.因而,如何实现对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有机唤醒,就成为推动高校排球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运用发酵效应对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探求切实有效的手段,来确保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得长时期保持,进而为促进高校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与保障.
2 影响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生成与发展的因素
2.1 教学模式的陈旧,是造成学生排球学习兴趣流失的主要诱因
排球运动集健身性、娱乐性与观赏性等特征于一体,是深受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作为我国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科目,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的构建存在着较大的偏失,教学模式凸显出明显的陈旧性的特征,不仅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具体体现为:首先,教学目标的设置存有局限性,仅以通过达标测试为第一要旨,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满足,因而难以对学生排球学习的兴趣起到唤醒与感召作用.其次,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与适应性.长期以来,高校排球教学在内容的择用上,始终沿用着传统的内容体系而缺乏必要的创新性,因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使得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难以得到切实的满足,致使其学习兴趣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凸显强制性.由于高校排球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提升达标率为核心,因而,中为了实现这一凸显局限性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具有强制性特征的教学方法的选用,诸如灌输式与填鸭式等等.这种忽视学生自主意识,未被学生发展愿望的教学手段,造成了学生只能够进行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其自主意识与个性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无法形成与保持对排球学习的浓厚兴趣.
2.2 项目自身的局限性,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日趋降低的重要原因
排球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对于场地设施、气候条件以及参与人员的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由于受到学校基础设施的限制,使得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学习与锻炼的机会,而在课后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活动.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生在选择学习科目时,往往会关注于便于组织与参与的项目,或能够进行自我练习的科目.这种关注意识的偏移,使得高校排球教学的被重视程度日益降低,学生对于其学习兴趣已呈现出大幅度下滑的态势.通过对高校学生所喜爱的体育学习科目的调查与统计发现,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以及网球等科目,最受学生的喜爱,这些科目都具有易于参与、便于自我练习、并且在场地设施上具有一定的保障性.而排球的被喜爱程度远差于篮球与足球,被列为不受关注的科目.由此可见,排球运动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性,已成为学生排球学习兴趣下降的重要原因,是造成高校排球教学呈现出滞后性发展态势的“罪魁祸首”.
3 发酵效应影响下的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所谓发酵是指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酶解作用而分解成为相对简单的物质的过程,发酵效应则是指在发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与发酵行为与效果相关的因果关系,喻指事物因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质的变化,该变化具有愈演愈烈的特征.发酵效应外延于生物化学概念,适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相对于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培养而言,受发酵效应的启示,可以将兴趣的培养过程视为兴趣“发酵”,通过感官、体验、认知以及升华等诸方式,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发酵”.
3.1 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之形成对于排球学习的初步认识
感官认识是兴趣生成的首要环节,可以视为发酵的准备阶段.为了给予学生良好的感官效果,要求高校排球教学应强化对课程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实施以及环境构建等诸多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消除因传统教学模式的陈旧性弊端对学生感官认识的误导,使之产生“耳目一新”的的感觉,进而形成对于排球学习良好的初步认识.首先,在课程设计上要彻底摒弃“唯成绩论”思想的束缚,强调对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满足,用以提高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在课堂组织上,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进而构建起宽松适宜的组织体系,使得学生在身心愉悦、松弛的状态下,提高对于排球学习的关注程度;第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对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摒弃凸显强制性特征的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用以缓解学生排球学习的心理压力;第四,在高校排球教学环境的构建方面,在现有的硬件环境设施的基础上,应注重对人文化环境的构建,使得教学环境彰显健康和谐、平等互动的特征.
3.2 引导学生强化对排球学习的体验意识,以便于进一步形成好奇心理
体验是兴趣生成的重要助推,是制作“酿子”的过程.“酿子”亦称为酵母,是引发发酵过程的催化剂.相对于高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培养而言,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够检验自身的感官认识,进而形成进一步探求其内涵的好奇心理.因此,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情境教学、开放式教学以及互动教学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例如,通过设置模拟情境,来还原学生心目中的心仪情节,进而促进其参与意识的形成;亦或通过开展开放式教学,确保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进而对排球学习产生好奇心理;另外,作为教师群体还必须要“放下身价”,积极自主地实现自身地位与角色的转变,营造出凸显双向互动特征的教学氛围,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来全面提高其体验的效果,进而为其学习兴趣的有机“发酵”,制造出质量良好的“酿子”.
3.3 提高学生对于排球学习重要意义的认知水平,进而产生强烈的自主参与意识
认知是兴趣生成的的必要条件,是“发酵”过程的关键环节.兴趣的生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种基于自主意识的感召与支撑而形成的发至内心的喜爱.在兴趣形成的过程中,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缺乏认知基础的所谓“兴趣”只能称之为好奇,只有在充分认知保障的前提下而形成兴趣,才具有实效性.依据发酵效应核心功能的引导,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实质在于为其兴趣“发酵”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对于排球学习重要意义的认知能力,是激发与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在高校排球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深层次探求意识的培养,用以提高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重要意义以重要社会价值的感悟与认知,进而唤醒其自主参与意识.为其排球学习兴趣的有机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促进学生认知积累的形成,实现其兴趣的“发酵”与升华
升华是兴趣生成的最终结果,是“发酵”行为的效果显现.这就要求在高校排球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渐进式培养,使得学生对于排球学习重要意义的感知愈加深入,进而实现兴趣的发酵与升华.首先,要依据学生不断发展的认知需求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用以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其次,要针对学生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态势,采用彰显引导性、启发性以及辅助性特征的教学手段,用以不断地刺激学生新的认知需求的产生;第三,要强调对校园文化熏陶作用的发挥.兴趣的发酵与升华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需要各个与之相关联环节的共同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渗透、教育以及感染的社会功效,对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护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而,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排球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得排球教学的社会职能得以全面发挥;第四,要注重在排球教学中对快乐元素的融入,用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与感召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排球教学活动当中.
〔1〕卢锋.体育师资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马国英,等.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尝试[J].中国体育,2000(1).
〔3〕《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组.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甘露,肖震宇,侯玉波.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5〕韩英灵.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J].体育教学,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