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2014-03-29刘茹茹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青年教师应用型

刘茹茹,洪 锋

(池州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安徽 池州 247000)

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刘茹茹,洪 锋

(池州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为此,要有效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

电了信息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要使得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理论基础,就必须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得到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为了“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在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中所面对的问题,并简略地探讨解决方案。

1 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由于本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专业型、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样的专业性要求使得人才培养面临了诸多问题:

1.1 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专业课既陌生又比较难,在信息变化的领域,学生的知识相对有限,没有相关理论知识的铺垫,知识架构没有搭建起来,在学习的时候,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实践教学环节也只是简单的重复老师演示的步骤,没有深入思考实践教学内容的真谛,对所学的东西没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爱好。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攸关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特定专业的学习氛围很关键。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可能有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太过枯燥,对教师的上课方式不适应,课程本身设计不是很合理等等。

缺乏变通的思维方式、实践创新能力和平台。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主要是课堂学习,电子信息类专业有自身的专业特点,离不开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但是大部分老师在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践的崇高敬意,只是给大家做演示和验证的实验,学生也只是做简单的复制,没有真正把握实验的真谛和实验的严谨性,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能力不够。在现代信息技术千变万化的时代,惰性或惯性思维方式很难适应现在的社会和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固定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禁锢了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

缺乏刻苦钻研的研究精神。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在学习的时候缺乏主动刻苦的钻研精神。电子信息专业知识比较复杂,数学功底要求比较高,必须有吃苦的精神才能在专业学习的时候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追求探索电子信息专业的未知领域,才能满足应用本科人才的需求。

1.2 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师资队伍强大才能有学校的振兴发展。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较快,大规模的招生使得学校引进了一大批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充满热情和斗志,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青年教师对人才培养的精力投入不够甚至不知从何下手;学校也受一定的地域影响以及学校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有难度,缺少或流失高端人才的现象比较严重;办学经费等方面的不足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

1.3 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有专业知识的基础,又要有实践操作的能力。

在创新实践培养环节会遇到很多问题:学校开设的某些专业课程或者专业课程中的某些内容并没有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等技能特征;实践课程的开设收效甚微;学生在实验实践环节并没有真正投入进去,而是简单地复制操作老师的演示内容,被动地接收信息,没有真正成为实践学习的主体。看重证书忽视能力。把学习的目标定在各种证书上而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创业和实践的条件有限,使得学生为了各种证书泡在图书馆啃书本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

2 培养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2.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学习没有兴趣,而是被迫地进行的话,就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意愿。当前科技的进步,使得教学手段更现代化。利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可以将理论、实践结合得更密切,能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将生活搬进课堂,使得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学生的天键。此外,教师还要有完善的独立人格和崇高的思想,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教学技巧。学校可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青年教师沙龙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2.3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出发,本着技能培养的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采用校企合作双证书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设一些企业专业课程,包括理论知识的在校学习和实践技术的企业培训;建立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实训基地;鼓励支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

3 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才能实现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约瑟夫·罗曼.掌握教学技巧[M].洪明,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73-74.

[2]訾鸿,等.电力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尝试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37-38.

[3]訾鸿,穆秀春.比喻在电路定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11):156-158.

[4]刘兴华,丁光彬,简新平.对电路教学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123-125.

[5]胡卫中,石瑛.澳大利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6(4):77-79.

[6]梁宏,原松梅,武高辉.美国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2):44-47.

[7]唐新华,陈德静.国内外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教育之比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0-113.

[8]潘晨光,何强.人才培养体系:从/h0型到/H0型[J].职业技术教育,2009(9):30-32.

[9]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责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64-167.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2

A

1674-1104(2014)03-0133-02

10.13420/j.cnki.jczu.2014.03.040

2014-03-28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KJ2013ZR168)。

刘茹茹 (1986-),女,安徽濉溪人,池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与信息控制。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青年教师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电子信息工程系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