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研究

2014-03-29

当代青年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利益

兰 君 张 旭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崛起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农民工内部也不断发生着新旧交替现象。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的定义:新生代农民工指1980 年以后出生,初次外出务工时间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的农民工,他们是不同于父辈的新一代农民工,故将其命名为新生代农民工。[1]新生代农民工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同向性情感、态度及行为直接关系着政治稳定与发展,对他们的政治认同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014 年3—5 月,笔者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形式对福建省连江县琯头镇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不同类别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地调研。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年龄趋向年轻化。通过对223 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年龄约为22 岁。根据《全总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全文)》数据[2],传统农民工初次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 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90 后”平均年龄只有16 岁,这意味着他们基本上一离开初中或高中就踏上外出务工之路,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普遍缺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年龄趋于年轻化构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基本特征。

受教育程度较高。 对比两代农民工的教育现状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只上过小学或者没有上过学的仅为1.3%,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达到42.7%,完成中等教育的大约达到41.3%,教育程度达到大专以上的有14.7%,而在上一代农民工中,仅上过小学或者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数达到36%,另有44%的人接受了初中教育。老一代农民工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比例明显低于新生代农民工,而在完成初中之后的教育程度上,新生代农民工显然优于上一代农民工。

社会期望值高,但忍耐力弱。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于老一代农民工,生长环境较为优越,缺乏苦难历程的熏陶,使得他们的忍耐性远不及前辈。 通过访谈得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融入城市、享有与城市居民相等的权利甚是渴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存在的原始动力,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暂时难以逾越,于是新生代农民工在面对工作时间长、工资偏低等现实问题时,附属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有属性——“飞扬浮躁”便表现出来,直接结果就是频繁更换工作、工作忍耐力欠佳。

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基本现状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认同

经济生活满意度低致使利益认同下降。 在现实生活当中,经济利益的满足程度构成了农民工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不论是上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外出务工基本上出于对金钱的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身的市场能力(包括求职竞争能力和经济收入能力)充满高期望值,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还是居于城市居民之下,自身素质偏低、能力偏弱,但由于生活经历趋同于城市同龄人,有些心高气傲,难以忍受工资少、环境差的工作。 调查得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工资少于1000 元的有30.7%,在1000~1500 元之间的有39.3%,而超过2000 元的仅为14.7%,而上一代农民工工资超过2000 元的占到40.7%。 针对问卷中“您对目前经济生活是否满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16.3%的农民工认为对目前经济生活不满意,47.0%的农民工认为一般,36.7%的新生代农民工则表示对目前经济生活满意。然而,上一代农民工对于经济生活表示满意的占到45.0%。从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经济利益型政治认同是有所下降的。

合法权益受侵害导致利益认同减弱。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受非法侵害。根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非法侵害,表示“经常受到侵害”的新生代农民工占21.2%,选择“有过几次”的高达59.3%,回答“从未受到侵害”的仅为19.5%。 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与生活中受到非法侵害时,37.7%的人选择“自己想办法处理”,22.8%的人表示“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求助”,21.2%的人“会忍气吞声”,而表示“会向当地政府部门或法院求助”的为8.3%,“会向单位组织或工会求助”的占10.0%。

由上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因受其自身局限性、社会区别对待等消极影响,其生活满意度受到直接“创伤”,致使其利益认同程度出现降幅。 在社会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频遭非法侵害,极大程度上也削弱了其利益认同程度,极易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认同“冰点”。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制度认同

对户籍制度不认同。我国独有的户籍制度,在城乡间形成一种阻碍。许多农民工因为户籍制度遭受到社会的冷漠对待,政府也欠缺对他们的政策安排。当被问到“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将你们称作‘新生代农民工’,你们的看法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31.3%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反对,听起来不舒服”,18.7%的人“希望能换个称呼”,16.7%的人选择了“一般,感觉和之前的说法没有多大区别”,而表示“赞同,认可这个称号”的占33.3%。可以看出,有半数新生代农民工不希望被户籍规定自己是农民的身份,想打破户籍制度更好地在城市中工作生活,新生代农民工的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

对当前分配制度存在不满。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然而目前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却普通遭受了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的待遇。 在走访过程中,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表示遭受过打工单位组织的非法对待。他们的工作时间超长,劳动力超强,工资报酬却明显偏少。正如23 岁的小丁所言:“当地的职工在我们厂子里通常在晚上6 点就下班回家,而我们工作时间往往比他们长,有时候还必须加班。我们除了工作,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活动,一天下来,累得半死,躺在床上就合眼了。平时脏活、重活一般都是我们来做,除了工资少,单位也没给我们办保险,逢年过节也没给我们礼品,但是本地职工都有享受到这些福利。 因为我们是外地来的,还是农村户口,工作不好找,即使心里有不满,也不好说什么。 ”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威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热情高但无正式的参与渠道。 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是指他们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它可能是一种个人的行为,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行为,而不论活动合法与否,是否产生实际的效果。 在调查中,我们提到了“您是否希望有政治参与的经历? ”,5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希望能参与政治活动,这说明他们有极大的政治参与热情。 这与张彪的调查基本吻合。[3]但上一代农民工中,仅有15.2%的人愿意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 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热情很高,思想观念较先进,权利意识增强,希望通过政治参与增加人生历练,更希望有个正式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声音,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利益。 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身份边缘化和权利空置化的状态,他们的参与水平较低。 大部分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会选择“街头起哄”、“围观宣泄”等不合理的方法来表达不满。

新生代农民工对地方政府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取得社会认同的好方式。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状况,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1.3%,表示满意的占25.3%,认为一般的占34.7%,也有20.7%的人不满意,还有8.0%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非常不满意。其中,对中央政府表示满意的达72.2%,只有11.2%的人表示不满意,16.6%的人态度较为模糊。 而对地方政府的看法,满意的人数仅占到调查人数的18.3%,不满意的比例达59.3%。 在访问新生代农民工时发现,他们认为中央政府有为他们的创业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等制定相关有利政策,而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为了保证本地职工的利益,并没有真正落实上级政策。 大部分地方不是服务于群众,而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政府越往基层表现越差。

综合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政治参与的积极程度以及对于政府态度的乐观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权威认同值的高与低。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热情高,但参与水平偏低,尤其是其政治身份边缘化和权力空置化,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民工的权威认同状况。 政府效能的高低、公信力的强弱、行政作为与否都深刻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威认同。

三、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因素

(一)利益因素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低收入低待遇从根本上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普遍不高,且工资整体水平低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 2011 年,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一份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000 家企业中, 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747.87 元, 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3046.61 元)的57.4%,比传统农民工(1915.14 元)低167.27 元。 且在与企业发生过劳动争议的新生代农民工中,31.6%的人认为“劳动报酬”是引发争议的最重要因素。[4]此外,在国际在线财经新闻中也提及,虽然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渐成主力,工资水平也得到快速提升,但也不能忽略行业间农民工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现象的存在。[5]同工不同酬,用工单位领导随意决定工资多寡的现象都进一步抑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必然会降低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感。

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害影响其政治认同。 农民工被城市边缘化,其身份无法得到社会认同,在各方各面都受到制约,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农民工大多从事苦、脏、累、险的工种,基本上靠透支体力和延长劳动时间取得收入,工作环境之差和劳动强度之大远非城市劳动者可比。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错误地认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了城市负担,对农民工的管理缺乏人性化。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仍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合同”也被雇方设定了苛刻条件。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工讨薪被打甚至被打死的事件常有耳闻。 这些都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

(二)制度因素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严格的户籍制度局限。从1955 年开始,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控制人口的自由流动。之后还对户口进行规定,将人们的户口类型划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虽然近几年某些地区放宽了户籍限制,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离观念,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生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就业创业、收入结构、住房保障等方面受到限制。 从就业质量来看,由于户籍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起点低于城市职工,他们常常被排斥于某些岗位之外,在工作单位干多久都是临时工的身份。 从收入结构来看,他们的工资主要来源是基本工资加少许奖金,并没有获得像城市职工一样的福利。

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制约。 我国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种分配制度以来,全社会收入水平在整体上确实得到了提高,但在区域和行业间出现了收入过度悬殊的现象,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而利益受损的群体中最突出的是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主体的农民工。 首先是收入分配不公平,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市场竞争中的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和结果不公平。 新生代农民工受到严格户籍制约,就业门槛被提升,找工作被歧视,还被限制在某些岗位之外,不能享有和城镇本地职工一样的就业创业机会和福利待遇,在打工单位遭受同工不同时、不同酬的对待。 其次是,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不能平等地分到应得的社会资源或公共物品,容易滋生新生代农民工强烈的社会剥夺感。

(三)政府因素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政府的行为职能、行为规范和行为目标将发生变化,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冲突和利益的存在,部分公职人员为了实现一己私利而贪污腐败,尤为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所不满。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充当的是全能者的角色,然而在目前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政府并未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让广大农民工朋友受益。 新生代农民工是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民工的政策,有些政策的实施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有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并未达到预期。 在调查中不少农民工反映,现行政策所带来的好处大多因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而落空,许多政策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使他们真正享受到某些权利,比如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工资的政策、保障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基本上没有落到实处。

(四)农民工自身因素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第一,自身素质低。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有所提高,但与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他们学业不精,缺乏高等教育机会,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 他们羡慕都市人的生活,可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往往被限制在某些岗位之外,融入城市困难。第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经历趋同于城市同龄青年,他们生活也较优越,和城市孩子一样被娇惯,在城市中生活不如意或遭遇挫败后,他们会因为自身的户口和不被认同的身份,感到自卑和沮丧,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第三,社交圈狭窄。城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他们非常渴望加入城市居民的队伍,但是在城市里他们更多的是被边缘化。 在城市里他们也比较分散,随意性较强,无法形成正式的工会组织,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仍是活动在自己狭窄的社会圈子里。 社交圈过于狭窄,令新生代农民工会片面甚至极端看待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若是得不到化解,他们的过激行为会严重威胁国家的安定团结。

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建议

(一)保障收入利益,增强利益认同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最低薪酬。 要完善有关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企业发放员工的最低薪酬,以确保劳工的报酬可以随当地经济的发展得到相应提高。 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打击恶意欠薪、工作环境恶劣等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激励那些在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方面表现良好的企业。 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与建设,改变针对农民工的传统的计时和计件薪酬支付方式, 根据行业的不同标准核定员工的最低工资并提高标准,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加班工资,加快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探索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畅通。 政府应多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为其建立可随时反映问题的举报热线,并且动员和利用社会力量,建立第三部门,帮助外来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用人单位需多关心员工需求,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的民主政治权利能得以实现,为其建立工会、职工大会等正式的利益申诉渠道,避免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老乡会”等类似的非正式渠道表达。 舆论媒体也应多关注和报道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表达,保证其话语权不丧失,从而得到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第三部门的关注与帮助。

(二)消除不合理制度,提高制度认同感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同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保证农民工利益。 政府在收入分配上,要让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和城市职工一样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保证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在二次分配中,要注重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使得农民工能真正享受到城市公共物品和社会资源为他们带来的便利。

(三)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政治权威认同

增强服务意识,践行责任观。 针对少数地方政府服务意识淡薄,无心致力于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切身利益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忠于执行上级政府规定的政策,依法行政,做到不徇私不偏袒,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脱离困境,增大政府公信力。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政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政府要改变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观念,逐步从全能型政府过渡到服务型政府,从宏观层面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社会。 通过学习与实践强化自身行政能力,增强办事效率,从而增加人们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信心,提高人们对政治权威的认同。

(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更好融入城市社会

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社会取得立足之地,就必须抱有继续学习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比如参与职工培训、加强人际沟通、阅读报刊书籍等方式多增加自身知识技能,提升自我的政治素质与技能,激发政治参与的热情,累积政治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自我的政治认识高度,培养政治人格。 同时,要加强心理建设,确立适度社会期望值。 新生代农民工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建设,从自身实际的条件和能力出发考虑,来确定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这样才不会导致理想和现实存有过大的差距。

[1]王春光.新生代全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3):5-15.

[2]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6-21/2353233.shtml.

[3]张彪.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的成因探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23-25.

[4]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最新调查报告[EB/OL].http://www.doc88.com/p-1496194031979.html.

[5]薛志伟.新生代农民工渐成主力.工资水平快速提高[EB/OL].http://gb.cri.cn/45731/2014/05/13/7731s4538876.htm.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