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高校招生与就业联动体系

2014-03-29艾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艾丽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如何构建高校招生与就业联动体系

艾丽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作为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财富,高校毕业生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层面而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国家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必然关联,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家庭的幸福美满;高校管理层面,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甚至还与高校的声誉有着密切联系,这一项战略性工作正日渐成为衡量高校就业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依赖于政府政策支撑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高校关于招生、培养与就业方面的政策深化改革也显然尤为必要,这对于高质量社会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本文从高校招生和就业面临的挑战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校招生与就业之间的联动机制进行了系统化分析.

高校招生;大学生就业;互动关系;联动体系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关于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也逐渐转移至高校本身就业辅助政策的建立.客观而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其中也包含了多方面原因,除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之外,高等教育自身的质量效益和布局结构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甚至还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就业观念造成了局限性.伴随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结构性过剩和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期存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我们必须追本溯源,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认真研究源头招生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好地满足市场化的就业需求,及时对就业信息进行反馈.从根本上促进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发展循环才能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质量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这也是当前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招生与就业之间联动体系的构建是当前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1 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教育事业的核心宗旨在于对人才的培养与塑造,这一特性也决定了人本思想理应成为教育事业的理念之一,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展开都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所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正是从教育规划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出发,切实落实教育的本质内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招生和就业工作的展开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之上,在行动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在人本思想指导下,高校教育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企业和社会承担责任,将人才培养方向置于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切实做到让家长和社会满意.充足且优质的生源是高校招生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毕业生就业则是一种社会高满意度和高合理性的体现,然而当前高校在招生和就业趋势方面表现出的却是录取率升高生源反而减少的窘境.除此之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逐渐增多,然而却存在着明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基于这一基本现状,我们需要重新对高校招生也就业工作进行定义,明确招生与就业之间的联动关系,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对于高校招生与就业而言,表现出的是“进”与“出”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出”对于“进”有着重要影响.换言之,通常我们将生源质量视为就业的基准点,而就业质量则直接关系到高考报名的基本走向,这一交互关系间的联系显然是极为密切的.当前高校招生和就业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做好“进”与“出”之间的双向联动机制,在体现高校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同时也真正实现高校招生与就业之间的互促作用,提升高校教育办学质量.

2 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2.1 最终目标相一致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也如火如荼展开,社会各界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量是极其庞大的.高校招生的核心目的表现为对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人才资源的培养,通过不断向市场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来突出高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这对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积极影响.由此不难分析,尽管高校招生与就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然而其最终目标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2.2 高校扩招与就业困难之间的关系

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增,高校就业率仅仅维持在70%左右,似乎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矛盾正日渐加重.实则从二者之间的本质关系分析,当前就业双向选择机制的形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这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角度分析,高校扩招对于国民素质提高有着积极影响,由此可见高校招生与就业在实施目的方面的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大幅度扩招的同时对应的师资力量与学校硬件设施并没有得到更新,这显然降低了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在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应考虑到社会需求对高校招生及就业体系构建的导向作用,形成就业与招生之间的良性发展格局.这是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可见,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环境,如何构建高校招生与就业的联动发展体系是当前高校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社会发展局势考虑,高校需要处理好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之间的关系,本着就业为先的原则切实落实国家的就业辅助政策,从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优化毕业生实习基地与就业市场的建设,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完善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3 构建高校招生就业的联动发展模式

3.1 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

市场竞争机制与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相结合突出了高校在教学资源和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这对于资源利用率是极其重要的保证.高校招生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中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原本的招生与就业体系更具自主性与竞争性,在调动人才培养热情的同时也突出了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在高校内部集中表现为不同专业及不同院系之间的互动和竞争.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各院系势必会加大自身的专业建设投入,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专业教学改革,这对于高校教学质量、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管理都有积极的指导与促进意义.市场竞争机制在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中的引入更多地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学分制,通过对学分制的合理规划来实现教学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这显然更加具备市场化性质.由此可见,学分制在市场竞争机制中的引入更多趋向于对教学资源的选择,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来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更好地促进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3.2 用人单位参与机制的引入

服务型教育体系在地方政府中的落实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结合,这对于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落实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及人才顺利就业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在有效的就业联系渠道之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可在用人单位的全方位配合下展开,就不同的专业方向构建对应的就业指导模块,并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与培养人数.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参与机制的引入还应重视设备和资金的投入,于校园范围内构建对应的实习培训基地,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配合.建立在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基础之上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还应当从科研工作和论文设计环节着手,使得人才培养内容真正做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在企业技术专家和高校教师的联合指导下完善教学体系设计,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高校和用人单位作出支撑,无论是教材建设、课程设计还是专业发展都表现出更加显著的针对性,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这不仅是社会对人才资源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积极影响.

3.3 双向信息反馈机制的构建

双向信息反馈机制主要表现在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两个方面,借助校园工作与人才劳务网络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社会化资源共享与现代化网络建设平台,这对于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着突出影响.一些就业信息渠道的构建,像是企业用人需求信息反馈系统或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系统等都是双向信息机制的呈现方式.对高校毕业生全程化的就业指导需要切实落实到高校招生、人才培养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这对于双向反馈机制的实施是重要的基础.就业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绝非仅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高校各部门与学生的通力配合,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落实到每一个招生与就业环节当中.不少高校选择将就业指导课程以公共课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将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方法指导转为关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这是一种就业理念的个性,从全程化角度完善了高校毕业生的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随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的网络化发展,双向信息反馈机制的构建还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就业观念市场化内容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真正促进高校招生与就业的联动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经历招生、培养和就业等环节,而人才培养规格与招生专业设置有着必然联系,除此之外人才培养质量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环节,最终的就业率又会反作用于高校的招生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在社会需求指导下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建立需要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对立关系,本着培养促就业、就业促招生的原则尽可能控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完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这对于高校就业率是重要的保证.不可否认,关于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及时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1〕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华长慧,等.教育就是服务——宁波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胡赤弟.双重压力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02).

〔4〕郝德永.社会化定位与适用型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05 (05).

〔5〕黄兆信,等.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改革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01).

〔6〕罗岩.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09).

G647

A

1673-260X(2014)12-0264-0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