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14-03-29肖卓磊李庆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知识点教学模式实验

肖卓磊,李庆瑞

(1.阜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阜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肖卓磊1,李庆瑞2

(1.阜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阜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在高等院校的信息工程专业中,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方式等方面,探索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模式.

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拟电路

高校教学模式需要适时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大量的教学实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尽管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它却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育者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都不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传递自己的教育思想、重点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理论.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以有效且易于被接受的教学方式教授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人才.

1 国际一流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与中国高校教学模式之对比

对比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牛津大学以及日本的东京大学,可以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采用研究型参与式教学改革.首先,师生的关系平等、友好,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对于学生来讲,教师更多的充当一种指路人、主持人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朋友关系远胜于师生关系;其次,上述国际一流的五所大学,主要以交流会、专题报告以及研讨会为主要授课形式,辅之以教师的讲解、传授,譬如,牛津大学的研讨会,就是以研讨会方式进行课程的学习,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导师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学习完并做出读书笔记,然后组织学生和导师就这一问题进行观点的交流.再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共同课程计划,就是在学校范围内讲某一年级的课程统一分配,进行小规模授课,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密切交流,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上述五所一流大学的培养目标,不是单纯要学生掌握某些知识点,而是注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最终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成为全面、独立、创新的优秀人才.

而对比当前中国高校,尤其对于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来说,课堂教育仍是主要教育途径,国内存在几种典型的课堂教育模式,譬如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自学——指导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以教师示范学习技能,学生模仿为主要方式的“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这四种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方式有所不一,但都有严明的课堂纪律,老师也往往是严肃不苟言笑的教书者,学生受纪律和师严的约束,往往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就会形成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听从老师安排,是否按照所谓的标准答案答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探索问题的兴趣及精神,参与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液很难得到实现.另外,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在不断改革,但培养目标仍是以就业率为主,于是就形成了以就业率为指挥棒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某些专业尤为突出,譬如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门槛,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树立起计算机等级考试必过的目标,计算机等级考试占比例较大的课,用心听课,考试不涉及到的课程,干脆逃课,而教师或者是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应付教学评估,也是出于无奈,以考试通过率为重,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重,这样无疑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以《模拟电子线路》课堂为例,分析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

对于信息工程专业来说,现有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已经相当完善,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然而,作为一个热点的教学改革模式,它所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比如在课堂中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或者缺乏在课下进行充分交流的平台,本文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的探究.

2.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模拟电子线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模拟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模拟电路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集成模拟电路的应用,是进行实验、测量以及微机原理的基础,也是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基本的电路原理和估算方法后,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替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教学目标,同时也决定了其授课方式.

在理论学习方面,从13年开始,我校就在原有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信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将和数字电子技术同时在第三学期开课,这样就为模拟电子后续的课程比如嵌入式系统、FPGA、DSP等课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既能保证合理的授课顺序,也使学生尽早地掌握信工专业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参加各项科技设计活动,参与实验室开放性课题申请以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

在实验教学方面,实验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开放性实验构成,实验课将在学期第八周开始,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能够保证实验能够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及时验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外进入实验室或者课题组,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以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并将这些课外活动列入培养方案,给予相应的额外学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的.

2.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删除了课程中比较繁琐以及难度较高的部分,重点讲解基础知识和应用,着重介绍目前的前沿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课程针对教学改革后的学时安排,对以往陈旧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包括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功率放大器的部分内容以及波形电路及电源部分,针对部分可由EDA软件自动完成部分比如卡诺图部分,不再要求学生推导,只要求掌握过程即可.

在删减陈旧内容的同时,还应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进行适当拓宽,如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其他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在每章小结部分引入EDA内容,围绕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进行仿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课堂理解.

课堂教学不必照本宣科,也不必完全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灌输模式,老师根据课程性质,开辟新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接近下课时间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下节课上课时,利用10—20分钟的时间分组汇报学习心得并提出问题,由其他小组对该问题进行解释.这样的互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各小组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查阅资料解答疑惑,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研究型教学来说,网络是老师发布教学信息的平台,而目前多媒体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网络,因此,网络并不应该只局限于远程教学,应该存在于任何需要应用的教学课堂中,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第一,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授课,学生遇到难题,往往羞于向老师请教,或者在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失败感,面对纷繁枯燥的知识点,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而面对虚拟的网络,学生不用担心同老师的交流带来的尴尬,面对网络这一新型学习工具,面对网络中丰富的知识,学生会有强烈的探索欲去探求新的知识.当然,这种探索是要在任课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任课教师通过《模拟电子线路》学习网站,将平时课堂上讲授的重要知识点梳理出来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们共享;建立BBS模电学习交流网站,供学生们就相关知识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任课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将网络变成教学阵地,为教师和学生共谋福利.

第二,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课老师通过模电学习网站,将知识点上传到网络中,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动手机会,学生针对学习网站中的大量知识点,可以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从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利于自身理解记忆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针对知识点布置给学生诸如程序设计之类的课后作业,同一程序,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分析方式和解决方法,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上的交流,自然可以培养一种发散的思维方式.

要实现以上要求,网络平台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堂区:作为每一节课后的延伸,主要包括课件区和作业区,老师在课堂区发布该节课的课件以及课后作业供学生下载;(2)综合讨论区:里面包括各个老师认为重要知识点的分区,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和探讨,针对问题和老师形成讨论;(3)悬赏区:老师不定期的发布任务,并附加任务相应的分数,任务内容包括课堂知识的运用以及课堂延伸知识题目,学生领取任务并完成后可得到相应分数,允许学生在综合讨论区讨论相关题目,在每期任务完成后公布答案和完成人,实验任务也可放入悬赏区;(4)意见区:学生和老师可就教学情况进行沟通,帮助老师及时了解问题所在,帮助教学任务的完成.

2.4 上好实验课程,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衔接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验课是理论课的有效指导以及必要补充,因此,实验教学同样是提高学生创新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现创新.通过网络发布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验证知识、开拓视野.最后通过网络上传实验结果以及学习心得,提出疑惑并寻求答案,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真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在课余生活中,建立了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到实验室当中,通过完成实验内容验证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课程与实验相结合,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中去验证,通过在网络发布实验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实验室中完成任务并领取奖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网络知识的探讨,又可以有效的完善课堂教学,将网络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中与学生互相探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断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3 结语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要在课后同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要求学习,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网络中,教学将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同时可以得到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通过这种过程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史仪凯,袁小庆,等.构建培养创新人才课程教学新体系探索与实践[J].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80-83.

〔2〕Kramarski,B.&Feldman,Y.Internetinthe Classroom:EffectsonReadingComprehension,MotivationandMegta-cognitiveAwareness[J]. EducationMediaInternational,2000,37(3):149-153.

〔3〕李保同,许祥云,丁菲,等.“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农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6,132(6):39-41.

〔4〕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02.

〔5〕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81-83.

〔6〕李树涛,章兢,黎福海,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04):77-79.

TN911.2

A

1673-260X(2014)12-0030-03

阜阳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2JYXM50);阜阳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2JYXM70);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资助(2012KFKC09)

猜你喜欢

知识点教学模式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