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4-03-29吴丰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应用型服装

吴丰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吴丰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为实现地方经济高度融合,紧贴与市场的发展趋势,全国各地方高校都纷纷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改革新举措,如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这些大学的前身是国家知名纺织院校,拥有成熟的人才培养配套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市面各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提出了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所在,并列举了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建议,以期为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专业人才

1 目前市面各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据大型人力资源公司招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服装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仍属于设计类的岗位,数量为所有发布职位的近三成.具体分类包括男、女装设计师,男、女装针织设计师、男、女装梭织设计师,花型、款式设计师,店铺设计师,图案设计师,围巾设计师,空间设计师,职业装设计师,高级平面创意设计师以及设计助理等职位,从这些岗位可以看出,服装企业不在局限于关注服饰的整体设计感,还将触角延伸到对服装的每一细节的设计,力求在细节上体现出服装带来的整体层次感与设计感,反映出服装行业分工有了更进一步细化的趋势.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的服装行业正处于转型阶段,从原始片面的贴牌加工代工厂,逐渐迈向自主设计独立品牌转变.比如,目前很多自主品牌打响一定知名度后就开始进行拓展战略,在多个城市开设连锁加盟店进行品牌扩张.所以,为适应市场与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政策也应逐步往这一方向靠拢,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当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特别是对于课程的编排、教学的手段等方面,要侧重于实践环节的锻炼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求能够与社会发展需求共同进步,贴合市场实际需求与潮流趋势.如此,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突破,实现长足发展.基于上述背景之下,可见目前市场与企业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能力要求除了对专业技能,比如绘制效果图、款式设计等操作熟练度之外,还要有相当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胜任不同服装相关岗位,另外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沟通合作能力、个人心态与道德修养等也有一定要求.不管是什么工作岗位,通常都讲究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服装企业同样如是.企业内部有工艺部、采购部、面料部、销售部等多个环节部门组成,由此对员工需要合作无间的精神存在.当然,服装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最重要的还是动手能力.因为服装设计归类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对服装工艺的制作、各款式的设计以及服装结构的设计等多方面能够熟练操作与运用.比如,某大型服装企业的招聘信息就要求负责全国直营店及加盟商店铺设计的空间设计师或店铺设计师需要具备至少一年以上服装专卖店铺设计、二年以上3D版面设计的从业经验;能够熟练使用3DMax、AutoCAD、Photoshop等相关绘图软件;并且还要熟悉建筑、装饰材料特质,能够作预算报告;能独立完成店铺设计方案,包括施工图,效果图,如具开发道具或是现场施工监理能力的更为理想.

2 目前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所在

各大院校聚集了大批量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充裕生产力;企业行业则囤积了各类先进生产设备、生产条件、工业化设备及资源等,为专业人才提供实践与提升的平台.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应用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全面化、多元体的全能型人才.由此,院校当下即应积极开展与服装企业的合作,实现双方资源的整合,以期共同促进一股新能量的产生.然而,目前应用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应属院校配套设施不健全,实践操作欠熟练.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但并没有同步添置专业实践设备,造成学生所学工艺无法与市场衔接,造成供需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因在学校所学技能多为皮毛表层,与服装企业采用的操作程序完全不同,造成无法胜任实习岗位,形成就业与教育的直接冲突,导致企业大量需求专业人才,院校却无法输送合格人才的现象.

3 实现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优化的相关建议

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强调的正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脱离实践,无法践行理论;偏离理论,无法完成实践.可见实践教学对于每一专业技能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仅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论,院校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及时配备专业实践设备,比如常规操作台、模拟服装工厂制版等,让学生代入角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另外,还可以在每一跨越性阶段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独立从设计创意、面料甄选、打版纸样等流程至最后作品的完成,都按自己想法践行.由此让学生在不同的工作流程中都得到锻炼,学会综合运用,把控全局,对知识有个整体而系统的认识.

3.1 优化课程体系

上文已阐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主要是辅助地方经济发展,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由此,课程的编排设计必须首要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以锻炼学生专业技能为主.就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大部分还是沿袭了传统套路,课堂时间大部分由老师主导课程进度,学生依葫芦画瓢边听边做,课堂时间根本不够用,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对此,应当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不仅要考虑学生完成作品的时间,还要兼顾其练习的时间,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课时,划拨一定比例的实践时间,如很难实现对等分配,可适当的删减部分与服装设计关联度较低的学科,以保证服装设计与工艺核心课程能够得到充足课时.另外,课程体系的优化不仅是内容,还包括讲课方式.进一步说,即要打破传统,改变传统讲式教学与平行式教学,联合企业建立实践工厂合并教学;再结合递进式的教学法将理论融入实践,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创作与企业作品设计的结合.比如,服装设计专业现有教学模式中包括了男女装的设计、基础设计以及童装设计等科目,但这些基础科目又能牵连出其他更多的科目,比如男女装的发展史、美学原则等.递进式教学的运用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知识收获方法,避免了课程与训练的重复,能够完善课程体系与教育机制,实现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提升,良好学习方法能为教学效益带来助力,也能为学生日后投身服装行业奠定夯实基础.

3.2 拓展校企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通常为艺术与信息的交融,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后,连同企业建设实习工厂或实习基地,以实现互动有序、学有目的、教有新意、面向市场的教学目的.首先,理论基础的坚实要明确生产技术文件档案的管理知识、服装企业的职能机构设置及技术岗位的责任制内容、服装设备知识以及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具体地说,校企合作的开展主体主要是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学校藉此可检验教学成果,评价教学模式与手段是否合理,所培养的人才能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能够满足供求关系.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间建立合作联谊关系,可以实现职能灵活化,比如,学校安排教师在企业里跟班学习,以培养专业实践技能;企业调派专业人员到学校担任课程讲师,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结合传授给学生,带动师生的实践能力同步提高.而且,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毕业作品设计与实习时间的冲突,将毕业设计直接适用于企业品牌的设计中,实现双赢.另外,针对各方面实力较强的院校可选择拥有同等强度的企业建立设计所,由学校组织学生展开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产品成型后再交由企业进行市场宣传与营销.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予以指导与管理,以弥补学生资历浅显、经验不足为企业带来的风险.

实践中,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目前服装设计专业推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特别是学生对服装款式设计的动手能力.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服装款式设计上的动手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难点.具体地说,就是教师事先布置服装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围绕设计项目展开对目前市场及服装企业关于对服装的要求来进行思考,按照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规律与程序,融合实际的需求,再结合每一学生对服装与流行的理解和灵感,整合为实际服装作品.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够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并通过项目实施,创新出更多的灵感,将服装设计图衍生出更好的产品实物.传统的服装设计课程多数时候偏重于对艺术感的营造与培养,较少涉及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动态,然而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推行,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服装产品的设计能力,更加的贴合现实中服装市场和服装企业的需求与标准.比如,以服装设计学为例,这一课程中不仅包括了对服装造型的基础方法讲解外,还包括了服装色彩学、服装画法、服装制作工艺等辅助类课程,集合了服装结构、服装工艺和服装款式等三项主要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创作灵感、服装市场需求以及服装产品的开发融会贯通,提升整体动手能力.目前,大量院校实践证明,这种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统筹融合、优化整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拉近了与实际生产的距离,也让教学效果取得较大成效.当然,每一院校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来制定适合本校服装设计专业发展,亦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都应“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得到切实收益.

4 结语

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激烈,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所承载的优势也日渐明显.经济进步不仅拓展了服装行业的产业链条,也为其发展空间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由此,作为服装市场有序发展的基石,服装教育肩负的人才输送任务也有所提高.所以,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程与产业的高度融合,还要对工程技术和艺术美感提供更好的契合路径,将产品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以适合快速发展和更新的市场.加大人才培养与开发的强度、力度,进一步推动产业与教学的互动,是我国服装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1〕孙东方.地方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惠州学院服装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09(11).

〔2〕潘力,王伟珍.我国应用型普通高校生态实践教学体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研究,2009(01).

〔3〕贾芸.搭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装设计教育框架[J].美术学报.2005,43(4):38-41.

〔4〕金穗.中国服装教育走势分析[J].装饰,2005,8(148):81.

〔5〕吕学海.服装教育与产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由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教学模式引发的思考[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1):14-15.

TS941.2

A

1673-260X(2014)12-0028-02我国目前的服装生产量在世界贸易产业格局中位列前茅,同时也是服装出口大国.由此很多地方院校对服装设计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赋予了高度关注,但仍然存在一定层面人才供需矛盾.就地方需求而言,如毕业生就业需求大于本地企业岗位需求,将导致许多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不得不转行,造成一些有真正需求的服装企业又面临了无人在岗的尴尬局面.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应用型服装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