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篮球的攻击性防守教学与训练

2014-03-29郑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防守战术攻击性技战术

郑雷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校篮球的攻击性防守教学与训练

郑雷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攻击性防守是现代篮球运动的一种常见技战术,在篮球规则不断完善、内线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进攻或防守取胜的篮球队几乎已经不存在,攻守平衡技战术的创新成为必然.攻击性防守技战术的应用和发展,即符合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也能够满足人们对篮球运动的观赏性需要.本文具体介绍了篮球攻击性防守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其高校篮球教学中,攻击性防守的教学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高校;篮球;攻击性防守;训练

现代篮球运动正在朝着高速度、高强度与高对抗性的方向发展.对抗的焦点也充分集中在攻、守之间.随着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攻守平衡、守中有攻的战术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利用攻击性防守来最大限度地制约对手,并给自己创造进攻机会,使防守从被动转为主动,甚至主宰比赛的进程,已经成为目前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内容.攻击性防守不仅建立在运动员良好身体素质与高超篮球技术的基础上,还建立在每个队员之间默契配合的基础上.因此,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必须针对攻击性防守的特点,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对每位运动员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训练,以期不断提升篮球队伍的实战能力.

1 攻击性防守的概念及特征

1.1 攻击性防守的概念

对于攻击性防守,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而统一的界定.《篮球大词典》上只将攻击性防守规范为:在防守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目的是为了给进攻者创造强大的压力,进而控制进攻者的一种篮球防守技战术.这种描述相对简单也不是特别的准确和全面.近年来,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攻击性防守除了紧贴近逼对手,以夺球为目的,同时进行高度协防外,还增加了多种战术特征.总体来讲,攻击性防守就是以球为中心,以人为主,在人、球、区兼顾的原则上,为了制约进攻方的进攻行动而积极进行的夺取控球权的行为.攻击性防守实现了守中有攻的战术理念,同时也能够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运用和组合各种技战术.篮球领域普遍认为攻击性防守就是个人防守的攻击性与全队防守的攻击性相结合的防守战术.

1.2 攻击性防守的特征

1.2.1 以个人防守为基础:个人攻击性防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攻击性防守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防守队员良好的身体姿势,其身体姿势要求紧随进攻防员的动作变化,由于动作变化速度较快,所以要求重心较低.攻击性防守的脚步分为平步和斜步站立两种,手臂要稍曲,且不停上下摆动,在紧逼且严密的运动下,利用点、拨、挑、打、抢、断、顶等攻击性动作,来逼迫对手处于高度戒备当中,让对手感觉到强大的压力,从而造成对手直接失误、传球不到位或投篮命中率降低.个人的攻击性防守应该以外线抢前近身防守站位为选位原则.内线贴身、抢步卡位或者绕前、侧前贴挤卡位.在防守有球队员时,应该以争夺球权为目的,手与脚并用,进行积极的干扰和破坏,顽强的进行追防,制造违例犯规;在防守无球队员时,人球兼顾地进行防守,以争夺球权为目的.针对对手的进攻战术,不断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抓准时机进行果断夹击、补防轮换.

1.2.2 以集体配合作保证:个人防守行为的有效组织和结合,便形成了强大的集体防守阵势.集体性质的攻击性防守常用的配合战术有“关门”、“夹击”,在主动出击的同时,运用较高频次的“补位”、和“协防”等配合战术.集体性的攻击性防守对时机的把握要非常准确,要求出击必须威力极强,所有场上队员的意识必须统一,行动配合必须严密.在这种集体性的防守战术中,队员间的相互配合应该以多变性为原则,比赛过程中,应该根据场上形势,及时采用合理的防守形式,灵活进行综合变化.防守形式可以是集体配合,也可以是2~3人组成的配合群体,这种攻击性防守体系不是盯人与联防的简单组合,也与单纯的全场或半场紧逼不同,其本质特点就是对各种防守形式的综合运用.但是不管运用何种防守形式,都应该以球为中心,对持球队员进行大胆的攻击、封堵与抢夺,其它队员时刻准备进行抢断球.同时,还应该有目的的制造陷阱,以保证所有防守战术都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1.2.3 处处体现压迫性:防守队员可以对对手的控制范围进行积极控制,将对手球员间的有效联系切断,同时消弱对手的进攻力量,在气势上获得主动权.给对手造成空间、时间以及心理上的压迫感.

1.2.4 战术运用综合多变:攻击性防守采用多种防守战术组合变换,具有极强的综合多变性.其主动变化战术、张驰有度,松紧不乱,可瞬间扩大或缩小、联防或紧逼,从而将对手的进攻节奏和意图打乱,并对防守阵型进行及时的调整,造成对手的失误.

2 影响攻击性防守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心理意识

篮球攻击性防守的战术意识主要表现为:思维的敏捷灵活性、判断的快速准确以及对复杂赛场的预判能力.同时在技术转化与协调配合方面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多变性;除了战术意识外,攻击性防守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队员必须具有控制对手的信心,也具有咄咄逼人和压倒一切的气势,这样便可以在精神上首先压住对手,为攻击防守创造先决条件.

2.2 运动素质

攻击性防守要求队员能够进行不间断的追击、夹击、围抢和堵截,这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速度能力、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运动素质要求都较高.运动员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运动素质,才能将攻击性防守战术发挥得当.因此,攻击性防守要求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不仅要全面理解移动防守的基本理论,还要在实践中加强训练,进行长期综合性的身体素质训练,为攻击性防守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以充分发挥攻击性防守的特点和优势.

2.3 技战术的运用

攻击性防守要求球员能够在有威胁的区域内尽量缩短与进攻球员的防守距离,从而强化其攻击性;而在远离威胁的区域松动防守时,也必须随时准备着协同防守最有威胁的区域.这对球员随时调整位置的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位置、区域及特点的队员,运用不同的防守战术,以造成对手的进攻压力,限制进攻方的进攻阵势.攻击性防守战术强调内线和边角的适时夹击,弱侧强调以少防多,这就要求采取这种战术时,对协防与补防的时机进行准确把握,全队队员都能够及时轮转换位.另外,攻击性防守还要求球员能够适应裁判,并灵活运用规则,对技术手段进行合理的尺度控制.也就是说,在运用攻击性防守时,既要求有效,又要避免犯规,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尽早的适应裁判的判罚尺度,并建立起裁判对本队攻击性防守的印象尺度,最大限度的减少犯规,以发挥攻击性防守的最大效率.

3 篮球教学中攻击性防守的训练对策

3.1 改变以攻为主的教学训练观念

现代篮球的意识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过去以攻为主的传统观念也被逐渐淡化.在篮球教学训练中,也要不断注重新的训练理念,要强调防守变化性,使防守能够体现出集体性、多变性、攻击性和破坏性,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也可使篮球比赛越来越具有观赏性,更加精彩、更具魅力.

3.2 培养运动员积极主动的攻击性防守意识

攻击性防守意识是指在不断的进攻变化中,防守队员在人球兼顾的情况下,能够全面的观察和预判,并在瞬间落实战术动作.合理而有效的运用身体动作来制约对方的进攻活动.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加强对运动员的视野训练,强化运动员用眼睛余光的观察能力.教练员应该利用各类技术动作的实战训练,来培养运动员的分析判断及应变能力,从而不断提升球员攻击性防守的运用意识.

3.3 注重个人防守的基础训练

全队防守战术的良好运用是以个人防守技术为基础的,个人防守技术的好坏,对全队的攻击性防守战术发挥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篮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个人防守技术训练.重点训练运动员的脚步动作、防守姿势、手法动作,以及防守选位等基础技术.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运动员个人防守技术训练强度、难度以及对抗能力的逐渐提高,保证这种防守技术训练能够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

3.4 有计划地进行身体训练

攻击性防守要求队员能够在有利的防守位置中,进行不断的跑动、不断的调整防守姿势和脚步动作,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教练员应该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对运动员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在合理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前提下,尤其要加强对运动员的短距离速度、弹跳力、动作灵活性以及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

3.5 强化训练防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在篮球教学中,教练员必须时刻加强全队防守思想的高度统一,在进行紧逼防守的时候,全队思想必须统一,行动协调必须有效.这样才不会造成漏防、补位不及时或夹击不成功的现象.因此,在对全队进行防守训练时,教练员必须要让所有球员都明确攻击性防守的整体战术及意图,并能够根据比赛情况进行统一协调的行动.可以说,培养全体球员的整体防守战术意识,是保障全队攻击性防守质量的根本.

4 结论

攻击性防守不仅可以提高防守效率,也可有效控制好比赛节奏,从而提升球队的整体战斗实力.因此,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攻击性防守已经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并成为高校篮球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攻击性防守的基本特点及运用原则,同时也要全面结合球员的客观条件和整体实力,利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不断提升球队的攻击性防守质量.

〔1〕杨添朝,张超慧.新规则下运用篮球攻击性防守的必要性[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9,10(3):110~112.

〔2〕王博武,赵巧.改善篮球攻击性防守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59~61.

〔3〕姬永献.浅析影响篮球攻击性防守质量的若干因素[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47):118~119.

〔4〕王振涛,刘新刚,刘莹,等.论现代篮球运动攻击性防守[J].体育文化导刊,2010(4):62~64.

G841

A

1673-260X(2014)12-0153-02

猜你喜欢

防守战术攻击性技战术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篮球比赛中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的讨论与研究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足球攻防战术配合教学与训练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