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33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性研究
2014-03-29牛淑丽王建芳王智霞王伟宝常占英高树雨
牛淑丽,王建芳,王智霞,王伟宝,常占英,高树雨
(1.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检验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康保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康保 075000)
肺癌在临床上发生率高,只有约15%肺癌患者能在早期阶段得到明确诊断[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的主要类型,主要在进展阶段被诊断出,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转归差,5年以上存活率<15%[2]。有研究表明,鳞癌、腺癌和大细胞性肺癌患者Th2细胞免疫反应呈优势状态,外周血中多种细胞因子水平较正常人有显著区别,提示其可参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是IL-1家族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已经确定其与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本研究的通过检测NSCLC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确定其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是否有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进行诊治的49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男21例、女28例,年龄32~79(58.0±4.7)岁。同时于相同时间段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9~83(53.7±3.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急性感染、炎症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两组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NSCLC患者疾病分期参照国际抗癌协会1997年修订的标准,其中Ⅰ期14例、Ⅱ期17例、Ⅲ期10例、Ⅳ期8例;NSCLC患者疾病病理分型参照WHO1998年分类标准,其中大细胞癌5例、鳞癌21例、腺癌23例。
1.2研究方法 清晨在受试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1500×g离心15 min(250 r/min),分离血清-20 ℃保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购于美国R&D公司)检测血清中IL-33水平。首先按照说明书要求配制梯度浓度的标准品,标本处理方法及其他实验步骤均严格参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最后应用酶标仪检测495 nm处吸光度值。根据检测出的标准品A495值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得出不同标本中IL-33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使用中位值和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的比较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Spearman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NSCLC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将所有患者按照肿瘤恶性程度进行分期,检测结果表明肿瘤恶性程度越高IL-33水平升高越明显,不同分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33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s=0.31,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IL-33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IL-3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33水平的检测结果
3 讨 论
机体免疫系统参与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对肺癌亦是如此,免疫系统功能失调被认为是肺癌形成的重要机制,了解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系统的维持与运转、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IL-33属IL-1家族,具有抑制和(或)促进炎性反应的双重生理效应[4],与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5-6]。Sundlisaeter等[7]研究证明IL-33可促进血管生成,并与上皮细胞浸润有关而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恶性程度越高IL-33水平升高越明显,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33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31,P<0.05)。就此结果推测,肿瘤恶化程度升高后患者肺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严重,使IL-33生成与分泌增加,后者与其特异性受体ST2(homolog of sulfotransferase)结合后又刺激组织细胞产生其他炎性细胞因子而加速组织病变,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疾病恶化及预后转归不良。本研究同时分析NSCLC不同病理类型(鳞癌和非鳞癌)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患者IL-3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NSCLC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可能与病理类型无关。
本研究结果提示,NSCLC患者血清中IL-33可作为评估疾病恶性分期的潜在指标,为N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进一步支持IL-33在肿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Field JK,Oudkerk M,Pedersen JH,etal.Prospects for population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J].Lancet,2013,382(9893):732-741.
[2] Reck M,Heigener DF,Mok T,etal.Management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recent developments[J].Lancet,2013,382(9893):709-719.
[3] 穆赢海.三种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临床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005):502-503.
[4] Sattler S,Smits HH,Xu D,etal.The evolutionary role of the IL-33/ST2 system in host immune defence[J].Arch Immunol Ther Exp(Warsz),2013,61(2):107-117.
[5] Gangemi S,Allegra A,Profita M,etal.De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IL-33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altered function of Th2 lymphocytes in patients with polycythemia vera and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J].Cancer Invest,2013,31(3):212-213.
[6] Pichery M,Mirey E,Mercier P,etal.Endogenous IL-33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ouse epithelial barrier tissues,lymphoid organs,brain,embryos,and inflamed tissues:in situ analysis using a novel Il-33-LacZ gene trap reporter strain[J].J Immunol,2012,188(7):3488-3495.
[7] Sundlisaeter E,Edelmann RJ,Hol J,etal.The alarmin IL-33 is a notch target in quiescent endothelial cells[J].Am J Pathol,2012,181(3):109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