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替普酶治疗4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4-03-29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瑞替普下壁纤溶

张 博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而导致急性、持续性局部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该病发病急、病程进展快,而且病死率高,因此尽早开通梗死区的相关动脉,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是临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关键[1]。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有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由于受到经济条件限制而不能常规实施,因此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疗法。临床上用于溶栓治疗的药物有很多,但溶栓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瑞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之一,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变异体。我科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期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比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1年11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而确诊,无静脉溶栓的禁忌证,近期均未做过大手术,无严重的脑出血、高血压、高血脂等。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0岁~76岁(59.3岁±2.5岁);梗死部位:前壁和前间壁17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8例,下壁并正后壁3例,高侧壁3例,下壁并右室2例;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6 h者29例,6 h~12 h者15例。对照组44例,男31例,女13例;年龄43岁~74岁(58.3岁±3.2岁);梗死部位:前壁和前间壁16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7例,高侧壁4例,下壁并正后壁3例,下壁并右室3例;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6 h者32例,6 h~12 h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溶栓开始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常规使用硝酸酯类、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18 mg溶于生理盐水20 m L中静脉推注,时间不少于2 min,间隔30 min后再次给予上述剂量静脉推注;对照组患者应用尿激酶15×105U单位溶于生理盐水100 m L中静脉输注,30 min内滴完。两组溶栓药物治疗给予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每日两次,连用7 d,出院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胸痛缓解程度、缓解时间以及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观察记录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在溶栓治疗开始前以及溶栓治疗后3 h内每30 min的频率记录18导联的心电图,同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观察记录有无心律失常;溶栓治疗后每间隔2 h检测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观察记录心肌酶的变化;观察记录溶栓后出现的出血症状和体征,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欧洲系统专利间接侵权认定及其借鉴.........................................................................刘友华 魏远山 11.87

The blood loss during hybrid interventions was signi ficantly less than in the case of open reconstruction operations: this circumstance is especially signi ficant considering the comorbi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from the OO group.

2.2 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及死亡情况 溶栓后观察组出血率为11.36%,无一例死亡;对照组出血率为34.09%,死亡1例。观察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 果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其起病急,进展快,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一定要尽早。临床研究表明[3],在局部冠状动脉阻塞后6 h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能够使阻塞血管溶栓再通,重新使心肌得到血液灌注,从而可以有效地缩小梗死面积、明显或完全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情况比较

1.4 溶栓成功标准 按照临床溶栓再通间接指征[2]:①溶栓后2 h内胸痛明显缓解或消失;②溶栓后2 h内心电图示抬高的ST段明显恢复,或者每小时比较ST回落>50%;③溶栓后2 h内出现短暂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④心肌酶谱CK峰值前移至16 h内,CK-MB酶峰值前移至14 h内。4项中具备2项或以上判为溶栓再通,但仅有第1项和第3项组合除外。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及死亡情况

3 讨 论

2.1 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情况比较 观察组溶栓再通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溶栓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目前,国内外铝合金薄壁件的理论模型中,Altinas等[1]在考虑轴向、切向、径向切削力对切削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建立相关动力学模型。GonZalo等[2]以切削最优、提高工件表面精度为目的,利用有限元手段,模拟铝合金薄壁结构件的铣削过程,以获得不同阶段的切削动态特性。浙江大学董辉跃等[3-4]则通过用有限元手段,研究装夹对薄壁工件切削加工系统的影响。

瑞替普酶为第三代溶栓药物(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的变异体),其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保留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强溶栓作用,可在多个部位发挥作用,提高了溶栓活性;但瑞替普酶很少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因此很少产生全身纤溶[4-6]。同时,瑞替普酶起效快,半衰期长,无需随体重调节用药量,而且给药方便,便于急救用药。本研究结果表明,瑞替普酶组的溶栓后再通率和再通时间显著优于尿激酶组,而溶栓后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7]。心脏冠状动脉的早期再灌注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在缩短再灌注时间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8]。在没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条件的地方,早期溶栓、再灌注具有更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瑞替普酶能够显著提高溶栓再通率,降低出血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而且还具有给药方便、作用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

[1] 张明亮,靖树新.国产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2):50-51.

[2]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4.

[3] 尹文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92-93.

[4] 田艳霞.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418-419.

[5] 刘夏红.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73-174.

[6] 刘俊东.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1):1110-1111.

[7] 刘纪强,黄素贞,杨国亮,等.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8):911-912.

[8] 刘小珍,杨伟杰.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2):1832-1833.

猜你喜欢

瑞替普下壁纤溶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
瑞替普酶联合应用阿昔单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