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4-03-28余尤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旅游

余尤骋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新形势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余尤骋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近几年,国内经济迅速增长,国内旅游业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国家经济发展大趋势下生态旅游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大力开发新型旅游资源,同时,由于生态旅游对于环境的要求相当高,这就要求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要加强环境的管理,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方案

国内经济大环境下,旅游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态旅游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旅游在国内和国际范围,都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在99年举办的“中国生态环境旅游年”和02年开设的“中国生态旅游论坛”,都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扩大了知名度,提供了口碑式宣传的途径.但是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要求相当之高,不论是从环境的整体规模还是环境的可利用资源角度来讲,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都能保障生态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探究.

1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生态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对于生态旅游业来讲,合理的利用资源更加的重要,加之,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依赖,一旦环境遭到了破坏,对于生态旅游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共同维护,保护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生态旅游资源的可再生性也是需要较长周期来自身修复,如果,保护不及时,情况一直处于恶化趋势,势必造成生态环境不可挽回的损失.随着地区性产业的发展,区域领导者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面对旅游经济带来的高额经济收入,领导者把它作为了当地的经济产业支柱对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必然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忽视.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注入,这就要求引进开发商,这样多的环节,也会造成生态旅游开发偏离最初路线,偏离生态保护的宗旨.甚者,在生态旅游区内大兴土木、宾馆、度假村等,通过各种游乐设施,吸引游客,这种情况,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这种无节制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比如,知名旅游景点黄山,这个景区从1979年的10143万人次发展到2005年,超过了170万人,这组数字的对比,可以看出,生态景区游客量无限制上涨,这无疑是对生态环境的一大挑战.在旅游过程中,会制造很多垃圾,发生较多的破坏性行为,这些垃圾可能对生态环境中的水质、空气等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游客的破坏性行为可能造成植物的毁损、噪声超标等,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长远角度看,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会制约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中国经济也是个不小的损失.

1.2 外来文化影响

赋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是生态旅游资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从国内现状来看,国外文化冲击着现代国内文化,这种对于外国文化知识的崇拜思想和追求,使得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将国内文化置之脑后,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外国文化,从而丢掉了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传统文化来讲,是巨大的威胁,对于真贵的中国文化来讲,是空前的损失.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开发商将传统的民俗民风、古朴的民间艺术、庄重的宗教仪式等通过商业包装,推到了大家的视野中,从而获取经济财富,这种情况,不仅未能给游客带来知识的宣教、艺术的熏陶,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则是当地文化的流失.在这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当地传统也受到了影响,影响了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传承.

1.3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对于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而言,大多选择的旅游区都是偏远地带,可谓是处女地,这种情况也给旅游项目的投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生态旅游地区在开发之前可谓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以及接待设施,对于软硬件都不乐观的处女地,耗费的资金数目巨大,这对于我国政府目前投入到旅游业的资金来讲,差距很大,政府投入远低于项目损耗.据资料显示,我国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这种趋势下,发展旅游业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政府投入资金量不可能达到生态旅游项目所需,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从世界经济投资角度看,旅游业投资应该占投资总额的11.9%,我国国内现状对比这个数字相差甚远,严重制约了国内旅游业发展.

1.4 生态旅游科技管理水平低下

从国内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看,很多生态旅游地区都处于高负荷运行阶段,这种压力的不断增大,对于生态旅游管理的要求更高,生态旅游管理的规范化必然是发展趋势.我国科技发展迅速,这对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环境管理技术,依托高科技,实施互联网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从我国目前旅游区管理情况看,环境监测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以及事物管理规范,都是最初原始的管理办法,对污水采取的是直接排放,这就造成了生态的破坏,物种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管理办法尽快出台,规范管理行为,保护生态平衡.

2 解决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2.1 建立科学的旅游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执行力,要从旅游者和经营管理者两方面来规范,加强科学旅游观念的教育,意识到生态旅游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传统的旅游观念下,认为旅游只是一种消费、一次观光、一次外出观景、一次游山玩水的机会,而未能从本质上认识旅游的确切内涵,其实正确的旅游观应该从生产、旅游活动、参与者等多方面来讲,其中涉及还涉及到了会议、公务、学术考察、探亲访友等与旅游相关的活动,只有综合从各个方面来对旅游有所认识,这对于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素质都有很大影响.正确对待旅游市场,必须充分了解大市场观、大资源观,大市场观包含了海外和国际入境的游客也包括了入境、国内出境和当地居民出游等游客,其中国际游客不单单指团体观光,也包括了因商务、会议而来的散客;大资源观,从自然资源、祖辈遗留历史资源、人文物质资源等方面加以阐释,这其中包含了有形无形、有限无限等资源的定义,也包括了本地管辖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周边地区可以利用资源等.建立科学的旅游观,不但要追求短期经济的增长,又要兼顾长远利益;不但提高游客的旅游时间、参观数量,又要保证提高旅游效益;不但要关注眼前生态环境,也要发掘可持续发展路线措施,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转变旅游经济模式.

2.2 增进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力度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现代人对于生态资源和环境更加的需要侧重保护,改变原有观念,破陈出新.通过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氛围.对此,我们可以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为了能顺利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当下任务之一就是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重点任务可以放在编写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宣传内容和规范,通过媒体宣传,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让人们重视生态旅游中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对旅游资源价值意义的宣传,打造保护生态资源大环境,从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让这代人自愿参加到保护旅游资源的队伍中.其次,对于生态旅游业中的导游和讲解员的素质加强培养,他们在和游客沟通的过程中,其实是一次面对面的宣传,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通过导游的讲解,游客对生态环境有所认识,通过正确的引导,加强游客环境保护意识.再有,旅游中心可以将一系列宣传标语印在门票显眼处,这样通过简单的话语,让游客对自身行为有一个约束,有益提升旅游者的生态保护意识.

2.3 有效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秉承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路线,从宏观管理加大管理力度,达到对生态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目的.第一,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开发资源的前提保障.在生态环境中,物种多样性是一个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完善旅游项目,扩展旅游区域的同时,一定要加大对物种的保护;对有利于生态资源发展的方案进入深入的研究,以保证生态稳定的前提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旅游项目规划水平;第二,保护生态旅游区域内的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人文素质上,都要注重当地文化的保护,减少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在管理生态资源的同时,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完善管理体系,从资源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修复多方面进行同步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倡导生态旅游,对游客数量的控制和时间分配进一步完善,缓解生态景区的压力.

2.4 进一步提高生态旅游质量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就必须具备创新观念,将科学技术合理地运用到生态旅游发展各个阶段,增加投放力度.从目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看,加强国内外的科技合作,是提升旅游业的关键,将科技运用到生态旅游项目中,加快产业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清洁卫生技术、环境资源修复技术、评估技术等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提高生态旅游质量的过程中,针对目前可持续发展资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应进一步探究,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生态旅游资源规范的认真贯彻实施,是提高旅游质量的前提保障,对游客进行宣教,加大管理力度,从而使人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一次旅游中不仅获得了乐趣,最终也学到了科普性知识,从而带动了健康旅游的发展.言而总之,生态旅游要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逐渐提高旅游质量.

2.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综合考虑,国内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条款政策的滞后性,加大力度完善制度保障迫在眉睫,推动生态旅游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在制度完善实施的过程中,应考虑到经济效益、资源整体价值、可持续利用等因素,对所有权、管理权、开发利用权等方面加强管制和约束,进行明确的分工.对于现行生态旅游的管理,应尽早颁布生态旅游法和实施细则;对于生态旅游区的质量等级标准加以明确;生态旅游规划方案、实施细则、管理方案等加快制定实施.国内的旅游业其实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产业,但是由于国内制度和分工机构的行政职权单一细分化,导致了各级旅游管理机构间实施管理的困难加大,导致了很多的问题.为了确保国内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生态旅游环境,加强管理部门职能管理尤为重要,通过统一规划、开发管理等手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对此,加强各级旅游部门间的协作,通过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全力配合,实施对生态旅游的行业管理;建立生态资源管理监督制度,明确划分资源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行政部门的职权,并进行有效地沟通,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1〕岳毅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2〕丁艳平.基于共生理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量化评价研究.特区经济,2010(07).

〔3〕袁俊,张萌.生态旅游视野下的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

F59

A

1673-260X(2014)07-0059-02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旅游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