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2014-03-28杨品林
杨品林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杨品林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很多高科技技术都在彼此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辅助作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中也是如此,将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的结合到计算机网络中,也是将高科技技术完美统一的例子.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进行的讨论,并且就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说明.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
当下多媒体成为了众多高科技产业的宠儿,在多媒体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量逐渐加大的同时,人们对多媒体技术的需要也在日益增加,所以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进行结合是当下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对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进行讨论有很大的必要性.
1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而且其应用范围特别广,在各个领域都有计算机网络存在的身影,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上商务等业务都在很大程度上使用到了计算机网络,并且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各种网络信息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最初,人们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在1960年左右,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数据传输通道,于是计算机网络得到了改良.计算机网络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远程终端联机阶段、计算机网络阶段、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和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当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面非常广,从商业运用到家庭运用,再到移动用户的应用,都与计算机网络产生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商业应用中,店主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销售一些音像图书;在家庭用途中,家人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行远程对话联系,而且用户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影视资料及音频资料等;在移动用户使用方面,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各种移动终端,并且向移动终端传输数据,能够实现快捷的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在帮助社会建立全新的社会伦理方面也有贡献.
2 多媒体技术
所谓的多媒体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对图像、声音等媒体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最终使之达到人们需要的效果.多媒体技术也是近几年的新兴产业,其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目前大家公认的多媒体技术大多是指使用计算机将各种视频、图像、音频等信息进行数位化,并且将这些元素整合到一定的交互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面也非常广,从办公室实验室到生产教育,都有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当下很多年轻人钟爱的电脑游戏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存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频技术也在现代被广泛的应用,例如音频数字化的出现就改变了之前音频的模拟效果,使声音技术达到了另一个技术层面,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虽然视频技术的起步较晚,但是视频技术的应用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对电视视频信号转换为现阶段的主要应用模式.图像压缩技术也是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式之一,而且图像压缩技术也是存在很大潜力的技术之一,目前很多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产品再被人们广泛应用,其中计算机硬件中的声卡就是很好的例子.
3 多媒体技术对网络的要求
多媒体技术在当下的发展中速度非常快,其发展速度甚至可以用惊人来形容,而且多媒体带给用户的感受不是其他技术可以代替的,这种新兴技术带个人类一种视听上的享受,也是其他技术很难达到的,这种技术同时被大部分用户所认可,也逐渐变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人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的生活非常丰富,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结合,能够随时可以在计算机终端进行视频的观看,并且通过一些相关技术实现对音乐的收听.以上情况是建立在一些条件存在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些条件包括大吞吐量、小延迟率、小误码率等.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中计算机网络可以承载的信息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吞吐量尽量大有利于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更好结合.传输延迟是指在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到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时一共使用的时间,在没有特殊条件要求下,传输延迟的值需要尽量的低.误码率是指在数据进行输送时,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接收中间产生的数据变化情况,对这种变化的计量就成为误码率.
4 多媒体终端及其特征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所谓集成性是指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传输.交互性也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使多媒体终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性是指在进行信息的传播时,可以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在收发端进行随时的控制.实时性是指多媒体终端在进行传播时能够将图像、音频等结合到一起,实现同步播出的概念.多媒体终端在不经意间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终端展现的其中一个方面,在之前的生活中人们一直使用着普通的电话通信,而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1990年以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是步入了一个迅速进步的时期,单纯的语言通讯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型通讯产物,可视电话就是其中之一.可视电话在技术上实现了将图像和声音信号同时传输和接收功能,而且在实现这部分功能的同时完成了调节图像和声音信息的步骤,真正实现了通过电话线进行声音和图像的传输.可视电话从出现到目前经历了很长时间,但其发展当中也不是一帆风顺,在最初出现时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出现之后的几十年中也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并没有真正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出现了数字通信、视频解码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于是视频电话真正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可视电话在应用中属于应用多媒体技术产生的通讯形式,可以通过可视电话实现一些辅助商务工作的活动,例如现在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视频会议等多媒体通讯的相应产物,由于这种便捷的方式迎合了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所以多媒体通讯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5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顾名思义是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结合到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传媒方式.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相应的媒体信息进行传输,实现了将电视、电信和计算机等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网络多媒体综合化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在现在还有一些技术方面的限制等待研究人员完善和探索,但是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该类技术可以实现可视电话、网络会议等具有高科技技术含量的相关沟通.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享受着高科技带来便利的群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将逐渐渗透的千家万户中.多媒体计算网络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城域网到局域网,都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一席之地.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轻易的在网络当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媒体型资料,这种技术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资源共享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的数据传输设备都配备有一些媒体传输装置,例如现在大部分计算机都配有光驱,并且还在配有送话筒和一些声音播放器等设备,这些设备也在潜移默化中将人们带到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中,还有一些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接口,这些接口的存在也是为了更方便的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计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
6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在发展中的待解决问题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发展中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也收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结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输送之后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未来还需要对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质量进行改进.另外多媒体信息在存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时需要进一步细致化,在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数据库操作时应该更加流畅.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不断的深入研究中还是可以找到解决的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一定会逐渐完善.
7 总结
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技术,而且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也是人人通晓,多媒体技术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让大家为之惊叹,实现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需要在计算机硬件等一系列相关设备中有多媒体技术相关的设置,随着科技的不断成熟,网络多媒体的技术性也会越来越强.相信在计算机等专业高科技人才不断涌现的同时相关专业技术也会日趋完善,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得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最适应的技术,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开辟一条现代化的道路.
〔1〕薛为民,赵丽鲜,冯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8-79.
〔2〕周谷,魏琼,袁秀丽,等.基于数据加密技术的靶标数据生成系统设计[J].信息化研究,2010,10(23):40-42.
〔3〕黎娅.基于XML的移动电子商务数据加密技术的研究[J].很恩科学,2011,6(3):728-731.
〔4〕王金光.基于数据加密技术网上办公系统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9,3(12):116-119.
〔5〕余永红.基于敏感数据加密的分布式安全数据库服务研究[J].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1(8):72-76.
〔6〕李晓利.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6(23):114-116.
〔7〕黄维发.构建安全可靠网络需要主动与被动防御相结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1(25):7098-7100.
〔8〕雷锦,寒枫,杜影双.一种数据库加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9,5(8):97-100.
TP37
A
1673-260X(2014)07-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