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教学

2014-03-28杨三川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练耳乐理音乐

杨三川

(韩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广东 潮州 521041)

刍议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教学

杨三川

(韩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广东 潮州 521041)

基本乐理与视听练耳课程的有效整合,对改变这两门课程教学长期分离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持续、快速以及稳定的发展.本文首先从乐理的理论和视听练耳两个方面对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传统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校音乐教育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整合教学的策略.

高校;基本乐理;视听练耳;课程;整合;教学

各高校在教育部颁发高校音乐课程改革方案之后,对本校的音乐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其中整合的重要内容是基本乐理和视听练耳课程的整合.乐理教学和视听练耳教学长期分离的状况能够这两门课程的整合后得到有效的改善,使音乐教学得到进一步创新.不仅如此,基本乐理与视听练耳课程的整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修养.对此,本文就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教学问题展开了论述.

1 相关概念的内涵分析

1.1 乐理的理论概述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涉及到较多的内容,主要有音乐史学、和声学、曲式以及和声学等.为了从较深的音乐理论知识中分解出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基本乐理的概念应运而生.学习基本乐理知识对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基本乐理是音乐理论体系中比较基础性的知识.作为高校音乐课中的基础课,基本乐理课与曲式、和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高校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转调、旋律等内容,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1.2 视唱练耳的概述

作为一项音乐技能训练技术,视听练耳是高校中的一门音乐基础课程,主要有读谱唱歌、发声练习等知识内容.我国视听练耳课程的发展历程比西方要短,也是在借鉴西方专业音乐教育的经验规划教学内容和采用音乐教学模式.视听练耳对提高的音乐视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创作表演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听觉能力.视听练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视唱训练和听觉训练,具体包括听辩属七和弦、听辨大、小调式;听辨和声音程、各种旋律;导七和弦的原位转化及其解决;听唱、听写当神双声部旋律和单声部旋律;听辨常用的节拍和节奏;视听多声部和单声部的视唱作品,等等.

1.3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之间的关系

视唱练耳这项基本训练对学生学习音乐学、作曲以及表演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其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音程、节拍以及调式等相关知识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观看乐谱表达曲调的节奏和音高的能力.作为一门以音乐概念、类别以及内容等基础理论为主的基础课程,基本乐理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修养.可见,音乐乐理和视听练耳都属于包含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课程,二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视唱练耳就是将基本乐理的内容实践化、音响化,以音响的形式再现音乐理论的内容,只不过基本乐理更侧重于理论知识,而视唱练耳更侧重于音乐技能与实践.

在丰富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方面,基本乐理这门课程的设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单纯地向学生讲解缺乏感染力、无味以及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利于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种感性认识,从而致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降低.可见,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然而视听练耳这门课程的设置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对音乐有一个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视听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质和修养.

2 传统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基本乐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较强的逻辑性、理论性以及指导性是传统基本乐理课程的重要特征,对学生学习系统的音乐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比较无味、枯燥以及缺乏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在基本乐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概念的讲述上,却很少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训练,致使学生虽然对自己的乐理理论知识知道很多,然而对音乐缺乏较深的感性认识;基本乐理课程知识和视听练耳知识内容有不少重复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在制定基本乐理教学计划和安排教训内容时,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即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无法与视听练耳教学有一个紧密的结合,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2 视听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技法性较强的课程,视听练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视听练耳课程有较多种类的教材,各学校之间缺乏统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练耳与视唱方式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视听练耳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音响知识,却很少加强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重点都集中在音高方面.视听练耳的教学方法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可见传统的视听练耳教学方法不能与实践进行很好的衔接,太过注重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传统的视听练耳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和水平的目的.

3 高校音乐教育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整合教学的策略

3.1 教学原则上的突破

3.1.1 重点进行审美教育

在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时,涉及到多种音乐的表现要素和语言材料,如节奏、音高以及曲式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在讲解这些课程中仅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或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可想而知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不利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但是教师将长短、高低不同的旋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之后,便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这种抽象语言独有的魅力,并使其产生心灵上的震撼,由单纯地学习音乐逐渐热爱上音乐.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时,应加强对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懂得如何理解和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的美好情感体验.

3.1.2 坚持音乐教育的多样化

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坚持音乐教育的多样化,这是由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从原来狭小的音乐教育圈子中走出来,分享世界上丰富多彩的音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想,使其能够在看待世界各个国家的音乐能够拥有一定宽容的心态.教师让学生多接触和学习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形式的音乐,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情感态度,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不同风格音乐带给自己的美好体验.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不仅单纯地教授学生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不能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固定在某种类型的音乐上,而是要在教授学生本土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一些世界范围内的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基本乐理和视听练耳课程的效率.

3.2 教学内容方面的改进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的整合不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突破教学原则,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做出相应的改进,为学生精心安排各种不同类型、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的音乐教学内容,以满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需要在实践中实现的审美教育,没有创新性、新颖性的音乐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因此,教师在教授基本乐理和视听练耳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以及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虽然已有部分高校教师适当地调整了基本乐理和视听练耳课程的教材内容,然而西方音乐形态对我国的音乐课程结构和音乐模式有着较深的影响,并且我国文化音乐语言结构依然没有显著的特征,在高校音乐教材中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内容是比较少的.因此,在高校音乐基本乐理和视听练耳课程内容中应较多地融入一些我国民间优秀的音乐文化内容,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巨大魅力.总之,教师在音乐教材内容的选择、编排方面应充分结合学生心理、性格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实现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3.3 教学方法上的优化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乐理课程这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假如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乐理课程的含义,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影响音乐教学效率和学习水平的提高.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视听练耳课程的教学比较重视加强学生的知识训练.如视听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反复学习无升降号以及多个升降号的知识;练耳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学习单音知识,然后学习旋律、和弦以及音程等诸多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应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程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用图文并存、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让学生领会音乐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学习一些具有不同音色的乐器,也可以充分发挥视听练耳软件的作用,强化学生的自我训练.

在学生练习高音时,教师可以结合乐理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柯尔文手势指导学生练习高音,并加强学生音节知识的学习;在多声部练习中,应通过律学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声部融合度与平衡感,增强学生的音乐立体感.在听记训练中,教师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视唱、默写等开始,将乐理知识的记谱法揉入其中,让学生在碰到模进式的乐句时练习单音,在碰到音节式乐句时重视记忆两头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音乐节奏节拍时,应使学生对节奏和节拍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为学生播放不同节拍音乐的片段,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音乐情绪与节拍的特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教师应在教授学生乐理知识的同时,也加强视听练耳课程的同时,使二者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3.4 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

音乐评价机制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生的音乐素质、艺术情操、审美情感以及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高校音乐教育拥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特点,因此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在传统的高校音乐评价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音乐考试成绩,而较多关注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将其与音乐考试相提并论,而是需要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模式,将其转变成比较对学生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多元性评价以及相互评价等,不仅能够让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发现学生音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其得到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从而实现丰富学生乐理知识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1〕吴少静.“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后的冷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1(08).

〔2〕谭雄,普敏.《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程整合之利与弊[J].科技信息,2008(30).

〔3〕苏海鸣.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比较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6(06).

〔4〕范晓君.新时期“基本乐理”学科发展简述[J].中国音乐教育,2006(09).

G642

A

1673-260X(2014)01-0271-03

猜你喜欢

练耳乐理音乐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艺考”音乐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技能提升技巧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实践研究
音乐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音乐教学中的试唱练耳教学
音乐
画说乐理(七)
话说乐理(四)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