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体系建立的策略

2014-03-28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共育教育资源科学

马 林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39)

1 建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体系的内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指的是对以学前儿童为对象(在我国主要是指3—6岁儿童),在成人教育者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下,采取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科学之特点的方式进行的,旨在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教育资源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依据教育资源所处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分为园本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社会化的方向,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幼儿科学教育的三大资源,形成正确、统一的教育观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前儿童教育资源体系。

从园本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者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这一角度来看,建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的体系就是指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和完善现有的幼儿科学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幼儿教育模式,以实现对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种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对幼儿进行一种综合的、整体的科学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2 建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体系,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信息时代的学前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幼儿园教育,它是家庭、社会、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资源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的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出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和专业幼教机构及教师、幼教管理人员一样,家庭和社区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有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学前儿童的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几个方面既相互独立也相互依存,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阻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进程。单纯依靠幼儿园教育不能使幼儿获得自身素质全方位的发展,幼儿如果能走出课堂,参与到家庭和社区的活动中来,家庭和社区“活”的教材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拓幼儿的眼界,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提高认知水平,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3 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合作共育科学体系的策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好幼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资源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中的基础性资源。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园本资源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中的主导型资源。社区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幼儿教育和管理活动面临的社会现实,社区资源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的补充性资源。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合作共育科学体系就是要使这三种资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建立起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科学育儿模式,发挥这三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加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3.1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策略

近百年来,中外不少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陈鹤琴等都明确倡导家园合作的重要性。许多当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家园共育在幼儿发展中重要而关键的价值。要建立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科学体系,幼儿园必须要充分挖掘家庭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具体建立起家庭与幼儿园的沟通机制、交流学习机制和实际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机制。

3.1.1 幼儿园要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与家长互换信息,了解幼儿现状

3.1.1.1 幼儿教师要积极与接送幼儿的家长交谈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在家长接送幼儿入园、离园时的交谈,沟通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叮嘱家长鼓励幼儿的良好习惯,纠正幼儿的不当行为。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幼儿在家的情况与老师交流,交换教育经验与心得。比如有的家长想了解孩子近段时间的表现,教师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进步,然后针对孩子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以便家园随时配合,促进孩子健康的发展。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出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与多位家长一起沟通,以便节约时间,一般谈话时间不超过5分钟。考虑到有些家长会对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事先编制计划,列出具体的谈话内容,然后再分时间、分批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种沟通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家长建立和谐的关系,态度要热情诚恳,语言要客观实在,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和要求,体现出对幼儿的关心和对家长的尊重。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于这种天天能够实现沟通的机会,要重视并利用好。

3.1.1.2 制作家园联系簿,方便与家长的沟通

家园联系簿是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的对话簿和孩子成长过程的记录本,也是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重要形式。幼儿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建立一本家园联系簿,以便能够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分享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和观点,共同探讨个别教育的计划与措施。幼儿教师要每日进行记录,并让幼儿把联系簿携带回家,请家长仔细阅读,同时记录儿童在家的情况,再反馈给教师。

幼儿教师要注重与家长交流内容的选择,特别注意将幼儿的阶段性发展情况、突出问题、突发事件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反映幼儿在园表现之前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并且具体进行描述,不能千篇一律。然后再写一些建议家长采取的改善幼儿行为的措施与方法,内容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在交流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交流态度的诚恳,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心意,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爱。交流的目的是教师诚恳地希望家长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而不是告状书,教师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口气来写,使家长有说教的感觉。

3.1.1.3 建立定期家访制度

幼儿园应要求教师有计划地对全体幼儿及家长进行定期家访。家访一般安排在学期初、学期中与学期末,主要是为了密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状况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并在教育方法上给予家长具体的建议或者共商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对策。访问前要与家长预约,选择家长方便的时间,过早、过晚、吃饭前后的时间都不宜访问。访问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是向家长提出要求,要简单明了,便于家长答复。同时要注意访问前要预定目标,访问后要详细记录访问中家长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3.1.2 幼儿园可以通过建立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家长的育儿技能

3.1.2.1 建立“家长园地”,宣传育儿知识

幼儿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辟“家长园地”,办黑板报,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根据需要印发一些文字材料或简报,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计划、活动安排,结合各园重点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宣传育儿知识,分享育儿经验。

“家长园地”栏目的设计要丰富而有创意,根据不同年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小班幼儿刚入园,家长最为担心的是幼儿在园生活情况,可适当增加 “如何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之类的育儿知识栏目和介绍幼儿在园实时情况的栏目。大中班幼儿已有幼儿园生活经验,家长更为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情况,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可适当增加介绍幼儿学习活动的图文栏目。“家长园地”栏目之间应该相对独立、清晰,一目了然,便于家长阅读。栏目内容必须充实且常换常新,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增强园地的活力,保持家长对园地的关注,促进家园双向交流。

3.1.2.2 以互联网为平台,设立育儿论坛

幼儿园可以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育儿论坛。让幼儿家长和关心幼教事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信息,讨论和解决问题,同时又能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各个幼儿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建立论坛,比如可以按照主题的不同来建立论坛,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建立总论坛,每个班级再建立分论坛。家长随时可以在论坛中提出问题,与园长、老师及其他家长一起探讨;也可以在论坛上对幼儿园的工作情况发表意见或者建议;还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1.3 幼儿园要建立起相应参与机制,让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教育

3.1.3.1 组建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50条提出,“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组织的积极性,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来。幼儿园可以设立全园家长委员会,还可以按班级设立家长小组或班级家长委员会,负责班级家长联系工作,形成完善的组织网络。整体大于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个体的总和,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集体,可以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协助、支持幼儿园做好各项工作。

家长委员会可以与幼儿园共同商议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从而参与幼儿园管理。家长委员会还可以通过参加伙食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组织,对园内各项具体工作发挥协调监督作用。在园长的指导下,家长委员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活动,如以全员家长委员会或班级家长小组的形式召开有关教育问题的研讨活动,还可以推荐好书目或科教读书会活动。家长委员会还可以组织家长依各自意愿或特长参与园所教育教学或协助园所做相应的工作,如担当保教助理、维修设备、制作玩教具等,组织和利用家长资源,协助幼儿园做好工作。

3.1.3.2 设立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可以在节假日或定期举行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观看或参加活动。比如举行庆“六一”等联欢活动、集体生日庆祝活动等。开放日的活动可以使家长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表现,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家长来园观摩并参加活动,能增进与教师的相互理解,同时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也为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3.2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策略

社区公众是指幼儿园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左邻右舍的居民、居住小区、周围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社区如同幼儿园扎根的土壤,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建立新型的幼儿园和社区合作共育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指出 “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3.2.1 幼儿园要重视与社区合作关系的建立

幼儿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身处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幼儿园不仅要与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需要与周围社区的合作。一方面社区是幼儿与外界社会接触的重要场所,是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与幼儿园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社区的人力资源、社会组织资源和自然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幼儿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赖幼儿园内部组织结构及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和谐,也要充分依赖幼儿园与社区之间互动融合的和谐关系。

幼儿园要重视与社区长期关系的建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社区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建立相应的资源库,为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同时主动了解社区对幼儿园的需要和期待,分析出双方合作的整合优势,采取积极措施与社区形成合作机制。

3.2.2 幼儿园要重视与社区建立合作共赢的服务机制

社区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是实现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社区教育资源的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弥补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对幼儿园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社区能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能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双向互惠的过程。

幼儿园要积极地构建参与社区事务的机制,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创造性地为社区各项事业服务,在服务中求生存,在贡献中求支持。比如幼儿园可以主动为社区幼儿解决入园问题,除了实行每年固定时间招生外,还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随家长需要而招收;接送幼儿的时间在满足基本需要、安排固定作息时间的前提下,对有特殊需要者,可提供延时服务;也可以利用幼儿园的人员和设备条件,为部分幼儿生提供午托服务;还可以开放幼儿园的场地材料,吸引社区儿童和家长来园活动,开展玩具借玩,图书借阅等活动。这些都是为社区服务的好形式。

3.2.3 幼儿园要积极建立社区资源利用机制

社区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场所,也是与幼儿园关系比较密切的社会环境。社区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可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幼儿园应积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整合社区资源,扩大幼儿教育的空间。

幼儿园可以收集社区内部门或企业公司的闲置剩余物资、废旧物品等,在符合幼儿园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变废为宝,作为孩子们的活动材料;幼儿园可以邀请社区内的劳动模范、医务人员和警察等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各类知识的讲座,开阔幼儿的视野,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还可以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请他们为幼儿园提供保教指导、培训新教师或者是为地域内家长搞幼教咨询、家长培训,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幼儿教师也可以带幼儿参观敬老院,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敬老爱老的优良品质;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利用社区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社区街道、广场、儿童乐园和健身器材等,开展户外活动,达到资源共享和节约教育经费的目的;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风习俗等资源也可以用来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

[1]王春燕,赵一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

[2]李槐青.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再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8):44-46.

[3]许晓蓉.幼儿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策略探微[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122-123.

猜你喜欢

共育教育资源科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