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财权的配置

2014-03-28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14年4期
关键词:财权事权财税

●本刊评论员

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财权的配置

●本刊评论员

财政收支是国家治理、政府发挥其职能的经济基础,这使得财税体制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主权和政权运转、民生保障和公共品的供给、社会稳定、收入差距的调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的效益、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环境保护和公共工程建设等,无不依赖良好的财税制度支撑。因此,财税体制改革不仅会影响整个经济领域,还事关政权稳定和社会公正的实现。要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达成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为了更长远的共同利益的契约,全面服务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改革为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多突破,同时,必须看到现行财税体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审视财税体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财政权力配置不够合理、运行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是约束财权的预算管理和监督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财权理应有正当合法的来源,财权法定是第一要义,要通过符合程序正义的预算授权、预算编制和审议来保障财政预算实体的正当性。当前财政预算中存在立法部门介入深度不够、公众参与度不高、不够透明、不利于监督等程序问题,也存在部门利益干扰、未能实现全口径预算等实体性问题。二是财权配置有一定程度的碎片化、分割化色彩。政府收税收费权不够统一,设税多有未经立法部门授权的情况,地方和部门自立规章收税收费的现象也存在,社会保险基金、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能纳入统筹管理,上级部门财权过大使得下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常常“跑部钱进”,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乱收乱罚、盲目举债更显财权配置不合理之流弊。三是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不统一。中央与地方之间、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职责、事权界定不明晰,财权上收、事权下压,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教育、卫生、支农等多个事项的支出责任并未明确,而少数明确支出责任的事项,上下级政府又交叉安排支出;政府职能范围不清,越位与缺位、争权与卸责并存,各地一方面围绕招商引资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并以大量财政资金补贴竞争性企业,另一方面对民生领域投入不足。四是用财权即财政支出权失范较严重。由于制衡机制欠缺,地方官员往往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偏好追求政绩型和利益驱动型的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财政资金浪费严重。债务收支失之透明,使用随意,效率低下。高额的转移支付资金也相当程度存在管理不完善、分配不规范,造成资金自上而下层层结存、跑冒滴漏问题。

以上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权力结构扭曲了资源配置结构,造成资源浪费,不利政府治理目标的实现。当前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如“跑部钱进”导致的寻租腐败、土地财政导致的高房价和征地拆迁矛盾、乱收乱罚破坏经济环境影响就业创业、盲目举债导致债务风险都与财权配置有关。从治本出发,财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还在于优化财权配置、规范财权运行。一要强化立法部门的责权,建立程序正义、广泛参与和民主监督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二要确认赋敛权不容侵犯的国家主权属性,根治财权分割化之弊端;三要保证财权与事权的统一性,明确政府职责,抑制政府缺位与越位、争权与卸责的冲动。四要在用财上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绩效。

猜你喜欢

财权事权财税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及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为什么要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浙江省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事权与财权分析
央地关系视角下的财权、事权及其宪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