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儿童化”实践策略研究
2014-03-28刘应奎
刘应奎,刘 农
(1.重庆市大渡口进修校,重庆 400080;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系,重庆 400067)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表现形式上多用象征、谐音、寓意、吉祥等艺术手法,表达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群体愿望。造型特点粗狂,笨拙,具有平面意象的特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何将民间剪纸艺术形式更好的传承是当前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内容。
重庆堰兴剪纸艺术基地地处重庆市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堰兴社区。2004年正式成立,2009年成功申请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庆市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的知名品牌。 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学中以不同的民间艺术作为教学内容在各地学校都有所开展,但剪纸艺术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培养传授手工制作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剪纸造型的装饰表现形式,以“撕撕、画画、剪剪、贴贴”的艺术形式开展教学。剪纸教学的内容极易将剪纸艺术与美术粘贴画相混淆,造成对剪纸艺术表现形态和剪纸艺术语言研究的弱化。剪纸艺术内容作为手工制作和造型表现中的装饰方法,美术老师只是浮浅地讲解,并非师生间作为主体探讨的教学重点。在现阶段教学中即使将剪纸艺术作为独立艺术形态进行研究,也非常有限。
艺术科学的进步带来学校文化的发展和内容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学校自主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以剪纸作为独立形态的教学内容,但大部分学校因为缺乏具有一定剪纸技能涵养较高的师资的原因,直接就请进了民间的剪纸艺人去学校任教,而这部分剪纸艺人中,对儿童生理、心理与基础美术教育规律性缺乏认知或对教学内容认识不到位,出现“工匠式”的“依葫芦画瓢”的教学现象。死板的教学内容吸引不了鲜活的孩子们,适应不了具有大胆想象和无所畏惧的孩子们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自在创造的乐趣,简单批评或不认可的态度极大地创伤了敏感而又脆弱的儿童们的创造力。这种机械的教学复制,也是对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造成致命打击的原因。
1 堰兴剪纸艺术的特点
剪纸艺术的审美特点带有平面特征,通过对纸张的剪切,留下粗、细、大、小等块面或线条进行表意造型。由于受工具的制约,剪纸作品大多呈现粗犷的审美特点,注重意象表达。重庆堰兴剪纸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大师进行指导,创作了大批具有浓郁巴渝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长,充分表现了重庆的自然风光、乡土人情、历史景观、民族文化等。既有宏大的山城市景表现,也有趣味山川自然风貌刻画,多采用纪实的写实手法,表现手段吸取国画、版画等艺术养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技法表现上很好地吸纳了传统中国剪纸艺术的剪、刻技艺,与北方剪纸的象征、寓意、吉祥的艺术特点风格迥异。由于地域和文化交流的便利,我们在堰兴剪纸的所在地开展了剪纸艺术的教学实践,在三所小学的一、三、五年级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
2 儿童剪纸教学的可行性
在儿童绘画的艺术特点与剪纸艺术特点的异同性分析研究中,探寻适合儿童表现的剪纸艺术形式,关系到我们将剪纸艺术带入课堂教学后对于民间艺术的认识,对于教学中如何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如何通过教学手段有效实施教学以及儿童创作作品的效果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首先,课堂教学中儿童剪纸艺术的重要性。反对者多认为剪刀、刻刀这些工具容易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儿童学习使用工具是儿童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在学习中让儿童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剪刀和刻刀都是我们原始的劳动生产工具,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现在的孩子生活比较优越,自己动手的能力越来越弱,因此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培养儿童有效地使用工具的能力。
其次,剪纸的造型手法相对单一。剪纸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的制约,在创作形式上相对比较简洁,往往由月牙形,圆形,半圆形等剪纸语言组成,点、线、面组合构成的丰富画面,具有平面化的特点,与儿童审美的平面性描绘特点相吻合,对于未掌握足够美术技能的儿童相对容易接受和掌握。儿童绘画的艺术特点构造的象征性、表现性、简洁性等也为我们研究民间美术提供参考,当然儿童绘画与民间美术形式在精神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课题组老师认真分析堰兴剪纸艺术的源流和它的艺术图式,寻求堰兴剪纸艺术与国内外、市内外剪纸艺术的异同,通过分析重庆堰兴剪纸艺术的艺术特征和对儿童画艺术自身特点的研究,借助对堰兴剪纸这一地方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切入点,力图探寻两者创作的相似之处,并研究符合儿童天性的剪纸教学内容,以丰富现行教材中关于民间艺术教学的内容。
3 堰兴剪纸艺术与儿童画艺术特点的异同
如何将民间剪纸艺术形式有效的融入到学校日常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掘本土美术教育资源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重点做到将民间剪纸艺术形式与儿童美术造型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对比,发现两者的异同点,进行类比分析,提倡教师辅导学生创作优秀艺术作品。
儿童造型的艺术特点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对于儿童审美规律的驾驭,艺术造型的基本技法,在点、线、面的疏密构造关系中,掌握画面黑白关系所呈现的节奏和韵律的审美规律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掘。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也是由线条和块面的疏密对比,粗细对比构成而产生的。因此二者有相当的相似性,深入把握这一规律形式,有助于提高儿童对剪纸的学习与认识,借助儿童在表现技法上的年龄特点,保留孩子在年龄上的造型风格显得弥足珍贵,也将有助于民间剪纸艺术形式更大程度的艺术传承,创作具有儿童特点的剪纸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技术上和理论上支持。
我们通过对堰兴剪纸艺术特点的分析和对儿童剪纸的可行性的分析研究,认识到重庆堰兴剪纸艺术在表现技法,表现风格和艺术特点都有鲜明的个性,在表现内容上有独特的地域特点,虽然与其他剪纸艺术在风格与表现方法有所差异但都具备民间剪纸艺术所有的共性特征,在造型表现上的质朴、笨拙、象征等艺术特点与儿童的美术造型技巧极为相似。
4 堰兴剪纸艺术“儿童化”的传承实践策略
经过近两年同时在三所不同学校实践教学,重点在小学的低段、中段、高段开展剪纸艺术的教学,在不同参研年段的学生中开展学习剪纸技能技法训练,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行动研究,课题老师们在研究中不断探索,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传承民间艺术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从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题材创作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感受,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采用了“儿童化”教学手段及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的年段特征,提倡低阶段重思维,重培养和引导,重鼓励和表扬教学方式。中段重教师的技法示范引领。高段重技法创造训练的建设性创新教学。在作品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与儿童学习规律相结合,归纳提炼出了几个方面的实践策略。
4.1 用“爱”激趣的策略
所谓“爱”就是让儿童先喜欢和热爱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并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剪纸的艺术魅力。组织儿童“参观剪纸展厅,深入社区剪纸场所实地考查,网络搜集整理堰兴剪纸优秀作品,课前5分钟开胃菜的优秀剪纸作品赏析等活动的开展,使得儿童详细了解剪纸的制作过程,对堰兴剪纸艺术的形式比较亲近,欣赏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儿童对剪纸艺术创作的学习兴趣。
4.2 用“思”护航的策略
“思”是行动先导。在“思”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理解剪纸这一艺术形式。通过“思”,我们认识到剪纸艺术形式产生的原因是为了传达美好的祝福,寄托美好的追求和愿望,领会中国式“谐音、象征”等剪纸审美样式是中国特有的审美哲学范式。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剪纸文献参考资料,并深入到区内外剪纸基地进行实地调研,邀请堰兴剪纸艺人为参研学校美术老师做讲座和示范剪纸创作等活动的洗礼和沉淀,老师深刻领会到堰兴剪纸的文化内涵,个人剪纸技法上的素养和对民间文化理论上的修养得到了提升。如通过教学研究探讨,采用高年级参研教师利用每一堂课的前5分钟赏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从一学期开展示范讲解堰兴剪纸的起源及文化底蕴,展示堰兴剪纸作品,并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解读,到学生主动发言讨论分析教师出示的优秀剪纸作品,再到学生自己准备优秀的剪纸作品进行领讲,给学生创造了从理论学习到直观学习的氛围。学生创作的作品反应出学生对堰兴剪纸文化的深厚理解,增强了美术多元化教育实践探索,对中国剪纸艺术的哲学思想、技法特征以及艺术表现都有相应认识,持续保持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
4.3 以“行”促行的策略
纸张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是学生经常运用和非常熟悉的创作载体,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纸张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始终保留其原有完整状态。在剪纸艺术创作中,虽然剪刀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但当纸张与剪刀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时,破坏了纸张的完整性,创造性工具的运用产生了生动、流畅、“不完整”的剪纸艺术作品,达到丰富的艺术效果和无限创意深深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并期待进行艺术的创作。因此,孩子会很乐意地在课堂上研究、捉摸奇妙的剪纸作品,也会在课外的其他时间乐此不疲地熟练剪刀的使用方法,无意识中练就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手脑并用协调发展的传情达意功力。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提高剪纸技能复杂程度的训练。剪纸艺术看似简单,但要掌握其操作技巧需要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方法,首先要培养孩子们喜欢用剪刀进行剪纸创作的感觉,剪刀可以较易将纸张修剪成任意的形状,能剪出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和正方形等。在教学中首先培养儿童能熟练控制剪刀并剪出我们所需要的形状,然后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造型创作训练。如一折剪纸图示、两折剪纸图式、多折剪纸图式、单剪技法探索等教学研究,初步保障学生在传统剪纸技艺表现形式上传情达意的顺畅性,注重剪纸艺术的技法训练,结合民间艺术的艺术特点,让传统剪纸艺术走进校园,把传统剪纸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之一,力求丰富民间剪纸艺术新的内含,开发地方传统剪纸教学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
在教学中遵循生活化教学原则,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在教学内容上,树立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的自信心,以成就感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讲故事,我们就开发了《龟兔赛跑》、《勤劳的蜜蜂》的教学内容。中年级结合地方特色和校本足球特色课程,开发了《踢足球》《老街》等教学内容。高年级结合学生掌握的学习经验,开发了《吉祥文字》《我爱剪纸》等教学内容,最后汇集成了剪纸艺术教学的完整年段校本教学课程。教师辅导孩子实践动手操作的学科专业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技术保障。
5 审视成果,归纳总结
目前,课题研究已近完成,取得了相应教学成果。根据课题要求我们编写各年阶段的剪纸教学校本教材,收集整理学生剪纸作品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开展剪纸艺术公开课展示等。在编辑整理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艺术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中始终本着剪纸艺术“儿童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儿童审美意识,加强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认识,探寻渝派剪纸艺术的独特风格,接触堰兴剪纸的优秀作品,掌握民间剪纸艺术表现技能,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体验创造交流的快乐,理解、接纳、欣赏、尊重艺术创作不同表现形式,充分体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知觉和想象,增强了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其他学校研究的类似课题相比较,还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师需要加强艺术理论研究深度,提高对国内外优秀剪纸艺术珍品的理论修养,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需要对堰兴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承进行大胆突破,不局限于对其剪纸技术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吸纳、探索地域民族民间艺术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思想。
儿童在学习剪纸过程中,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尤其注意探索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与儿童绘画的异同特点,并以此进行理论的探求,培养学生的现代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挖掘国内外当代剪纸艺术与堰兴剪纸艺术之间的异同特点,结合当代剪纸艺术形式,寻找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进行多样风格的剪纸作品的创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民间剪纸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平面化、装饰化、简洁化等艺术特点,但与“儿童化”的艺术表现具有不同的精神内涵,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引导学生对剪纸作品的艺术形式研究,如何探索“儿童化”的剪纸艺术形式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在当今推进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中,艺术教育需要加强民族性艺术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创造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使民族民间艺术之花开得长久不败,使民族民间的艺术特色发扬光大,只有从儿童教育抓起,才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