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2014-03-28石开云付中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技能型新建应用型

石开云,付中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重庆 400067)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模式的转变,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但作为我国特定时期新建的普通高校群体,当前面临着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更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艰难抉择问题。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在原重庆教育学院基础之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以“立足重庆基础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为办学宗旨,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也是首批“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之一。尽管如此,如何加快转型发展,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真正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大学,成为亟待认真加以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难题。对此,本文针对该校的校情,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顾永安[1]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创建品牌大学。这三个阶段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递进性。白童[2]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和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里,复合型人才通常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本质特征在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知识运用能力强、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而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应用现有知识而非从事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能将具有一定复合性和综合性特征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实践的专门技术人才,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群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技能。吴邵兰[3]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模式转变过程中,建议新建本科院校将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新的人才模式和培养目标,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阐述了其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以使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应用实践性、知识结构多样化、不断的创造性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征。也就是说,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专业知识的宽泛性和学科知识的多样性,强调各类知识的交融和综合,特别是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发展,无论是社会、行业或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有着十分广泛的需求。因此,要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华丽转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按照教育部合格本科院校的标准要求,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和学校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和步骤,编制好转型发展的规划蓝图,以此指导学校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学科、基础设施、实验(实训)设施和后辅设施建设,新建教工宿舍,着力解决无房教工和新进教师生活困难,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撑;再次,大力加强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这样,使之成为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4-5]。结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实际,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建设合格师范类本科院校的战略规划和配套的规章制度,在先期6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逐步建立与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7大支柱产业集群相一致的特色专业,如信息技术、医药卫生、营养保健、药学(包括应用药学、化学制药、天然药物和中药、生物制药、药品营销、药事管理)等,以培养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保健产业,有可能发展成为继计算机信息技术之后的又一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朝阳产业,值得重点关注和积极思索。

3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是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和平台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指出,要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结构,积极开展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建设,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由此可见,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是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要实现上述规划目标,只有认真分析自身的现实基础和优劣势,选择好适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学科和特色专业,加强教师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使用,才有利于建立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学科基础,从而实现本科教学的良好开端和持续健康发展。如药学是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质量监管的理论基础,在药品生产营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进一步促进重庆市医药保健产业的健康发展,适应重庆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设适应重庆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积极探索并创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岗位稳定率。同时,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综合素质强、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和较完备的学科专业基础实验室、实训场所、专业实验室和学生实习基地,完全能够胜任和满足药学类本科专业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需要。因此,在下阶段的本科专业建设中,可逐步申请开办与药学专业相关的化学、生物学、电子商务及药品营销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或方向。同时,结合教师科研和教学工作要求,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原则,优先加强药学类学科建设,特别是完善配套药学类综合实验室和学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建立校级“药物化学(技术)研究所”、“先导药物筛选与结构修饰创新团队”和“药物合成技术教学团队”,以此提升学科竞争力,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优秀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奠定基础。

4 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加强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本科专业技术人才与原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尽管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坚持以应用技术为主,但仍然要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素质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增强对未来就业岗位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2)注意应用性本科人才与学科型本科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的区别。学科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研究为主,是着力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所需的高级专门研究型人才;卓越工程师计划主要是基于培养国家工程技术方面的高端建设人才,一方面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另一方面具有较深厚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通过4+1模式培养锻炼,使之具有较高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术能力;而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既具有工程类本科生要求的一定的工业生产理论基础知识特点,又具有高职高专人才的岗位实践操作较强的特征,可采用3+1培养模式。从本质上说,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是理论深度和操作技能均比高职生强但又低于学科型和卓越工程师型的一类专业技术人才。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日历而因材施教,造就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注意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这里所说的“双师型”教师,主要是特指既能从事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又能解决工程技术实践难题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采取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或单纯的某一方面从教,都将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注意保持和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一定要正确处理专业特色和转型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坚持自己办学的学科优势基础上,彰显自身的特色优势,大力培养服务于基层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之真正成为企业、行业和社会需要的“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实用人才,从而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风险共担”、“互惠双赢”的办学模式。

5 结束语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要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良性发展,只有根据其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与所在区域、地方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广泛开辟学生第二、第三课堂,因材施教,大力促进个性化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服务于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业务能力,使学校科学、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学校转型发展的深入和教育逐步由“大众化”向“普及化”方向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随之发生改变,这要求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提前作好谋划和战略性思考。

参考文献:

[1]许霆.高校分类发展研究的重要成果——读《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J].高教探索,2013,(1):148-152.

[2]白童.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2008,(11):33-34.

[3]吴邵兰.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218-219.

[4]魏银霞.从人才类型看高校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6):16-18.

[5]邱均平,楼雯.从新办本科院校评价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3):87-94.

猜你喜欢

技能型新建应用型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