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内关怀思想

2014-03-28

创新 2014年5期
关键词:关怀党员思想

贾 岚

党内关怀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最高的理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关心、引导、激励、帮助、疏导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1,2]

一、党内关怀思想产生的基础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始终占居核心地位,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马克思在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把抽象的人拉回到现实世界中,使人的本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回归。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树立了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原则立场,并以此为出发点去看待人的解放问题。《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在书中指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性,他们用阶级分析方法揭示了在阶级社会里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异化,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两种人的不同处境和从属于两大阶级的人们之间的对立关系,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双重性,并最终找到了彻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出路——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文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马克思在《资本论》一文中,详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其内在矛盾和发展的趋势,不断探索走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现实途径。马克思继续阐发了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并且进一步论述了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在这篇著作中,到处闪烁着马克思对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挚情感,体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发展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情结,使民族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在历史上处于统治地位,备受历朝统治者所欣赏,并把它作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所以,研究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的影响,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出端倪。具体而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主张爱人,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先秦儒家关于爱人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表达出对人自身主体的深切的关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所谓“仁”,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先秦儒家的爱人思想缘于对生命意义的重视和关爱,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认同。二是政治上主张仁政爱民。儒家的仁爱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要施行爱民利民的仁政,以民为本。民之“所欲与之施之,所恶勿施”(《孟子·离娄上》),落实到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就是推行仁政,惠民利民。三是关心弱势群体,实施社会保障。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推恩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四是重视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都非常重视对民众进行道德文化教育,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才能,使人明是非,辨善恶,自觉维护社会伦理秩序。五是注重吏治,关心爱护下级官吏。官员作为统治集团的成员,是进行阶级统治的基础,注重吏治建设,不仅是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以及统治秩序的稳定的需要,也是关心爱护官员的表现。六是关心人的品德修养,重视理想人格塑造。我国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理想人格的培养,虽然在人性善恶上有争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重视后天教育对人性的重要影响。历代思想家们均从自己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出发,提出了培养君子人格或理想人格的种种方案,表现出了对人自身主体的强烈的人文关怀。

(三)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是其产生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民主性、革命性和人民性的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并把它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中,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关怀思想。早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就提出了党员职业化思想,认为失业党员应当设法找到职业,党组织应当帮助党员去谋职业,无职业技能的还要学习,特别应注意到工厂中去做工,党员之间也应互相介绍职业,使党员不依赖党生活。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党一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与广大党员同甘共苦,关心爱护党员同志,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物质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党提出对干部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项困难问题者,必须在可能限度内用心给予照顾,体现了党对党员干部关怀的细致入微。进入新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了摆在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自然、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中国共产党内部各成员之间、不同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发展程度与水平上,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不同党支部之间政治、经济地位和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党支部内,不同成员在政治经济地位上也有所区别。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把思想关怀放在首位

1.直接目的是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

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4]875造成这一现象既有党员中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众多这一先天不足的原因,也有对党员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抓得不紧、党员思想觉悟跟不上时代发展等后天的原因。毛泽东指出,要进行思想整顿,“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来解决。毛泽东亲自领导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许多党员提高觉悟,纠正错误,解决思想入党问题的有效形式。江泽民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直接而现实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5]94

2.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要求全党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801为此,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地掌握反映客观事实的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引出正确的结论,作出正确的决策。我们党的发展和巩固以及民主革命的胜利,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硕成果。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和平演变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思想关怀的主要途径是解放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和平演变。邓小平指出:“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解放思想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可以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6]“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7]269他为全党制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针对思想战线存在的精神污染现象,而党的领导又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尖锐地指出: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反复强调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把重点放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努力造就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教授谈话时进一步指出:“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7]325-326

(二)高度重视政治关怀

党内政治关怀就是关心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在政治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1.加强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首先,深刻认识民主集中制是党政治生活的基本制度。刘少奇指出:“我们的党,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目字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而是党的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统一体。这种规律,就是党内的民主集中制。”[8]358根据这一规律,党从成立时起,就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就保证了党的团结和统一,保证了党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其次,明确论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涵义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毛泽东在讲民主集中制时说过:“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9]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4]1057最后,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论断。刘少奇指出:“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即是党的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群众相结合的制度,即是从党员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党员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制度,即是反映党内的群众。”[8]359这是毛泽东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运用。所以,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广大党员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思考精神,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基本路线,即政治路线,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正确的政治路线来源于对社会基本基本状况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邓小平正是在对当代中国国情研究和社会主义本质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两个基本点,是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条基本路线,既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

3.关心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的成长与进步

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而干部队伍建设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关键。邓小平认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7]380党的十二大党章修改草案明确提出干部“四化”方针。邓小平认为,要为年轻干部创造尽可能好一点的条件,尽快使他们能够脱颖而出。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他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选更年轻的同志,帮助培养。不要迷信。”“他们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7]381关心人才的培养,倡导在党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三)体贴入微的物质生活关怀

1.帮助党员去谋求职业

如前文所述,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员职业化思想。要使党员不依赖党生活,而且能深入群众,把党的影响扩大到群众中去,同时能把群众的意见正确地反映到党内,使党成为真正的群众的党。“党员职业化,党的产业化是党无产阶级化的主要条件”,也是创造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的“主要路线之三”。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毛泽东也十分关心红军士兵的物质生活:“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边界党如不能对经济问题有一个适当的办法,在敌人势力的稳定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期间的条件下,割据将要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个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10]

2.党员在党内可以有个人利益,对生活困难的党员要给予帮助

刘少奇理解和支持党员在党内可以有个人利益,提出“党允许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去建立他个人的以至家庭的生活,去发展他的个性和特长……以至加以奖励等。党在可能条件下顾全和保护党员个人的不可缺少的利益——如给他以教育学习的机会,解决他的疾病和家庭问题,以至在反动派统治的环境下,在必要时还要放弃党的一些工作来保存同志等”。[11]其次,刘少奇对生活困难的党员以及基层干部也给予无限的关怀和帮助。在中央苏区领导工会工作期间,刘少奇了解到一些工会干部在工会工作既没有饭费,也不领工资,完全出于革命热情,但时间一长,家属就无法维持生活,刘少奇马上给江西省总工会写信,提出要给这些工会干部按月发伙食费,并由工会付给相当津贴。1957年3月,刘少奇到湖南考察湘江机器厂时了解到一些党员群众存在住房紧张的问题,他就要求党委“一班人”要在讲清一个理,算清一笔帐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房荒”。在1961年他还主动要求把他的旧居分给缺少房屋的困难群众。

3.关注专业人才的生活情况

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江泽民认为党委和政府要为知识分子做好服务工作,他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尽心尽力地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条件,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凡是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都必须认真去办,尽快解决,少说空话,多办实事。”[5]132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振兴教育的事业中起关键作用。江泽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带头做到尊师重教,“按照规定保证和提高他们的待遇,为他们创造工作、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5]371并希望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能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使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四)鲜明的党内精神关怀

1.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理想信念来源于信仰,中国共产党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曾经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12]信仰是人们对于事关自己安身立命之本的终极存在的某种目标的极度尊崇与信服,是人们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它对于人的社会实践所产生的精神动力最为强大与持久,正如邓小平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7]63在引导方式上,首先规定吸收新党员必须以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为最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信念,是党的纲领和章程。在8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尽管诸如共产党员的社会成分、发挥先进作用的方式等党员条件和标准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这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从来没有改变过。其次,注重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党性修养经验,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任务不同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党的组织能使党员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载体,党的组织纪律是约束、规范党员行为的重要保障。

2.树立典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模范人人向往。通过树立典型榜样,用模范人物事迹来感染人、带动人,并把“典型”的内涵扩大化,发挥典型榜样的示范效应,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党员的信念、行为和习惯,是党进行党内精神关怀的有效方法,也是党内精神关怀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党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斗的道路上,在领导人民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曾经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人物,例如“清贫”党员方志敏、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领导干部的典范孔繁森等,他们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坚信党的领导,无私无畏,不怕牺牲,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流血流汗,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一直鼓舞、激励着亿万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忘我劳动、艰苦创业;他们身上的献身精神、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

3.特有的鲜明口号和标语

标语口号具有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指向明确、易学易记的特点,为广大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所喜闻乐见。为了激励党员干部的精神斗志,团结起来完成党的任务目标,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提出了许多较为鲜明的口号,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等鲜明响亮的口号,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奋斗。

(五)与时俱进的党内心理关怀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许多党员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干部管理,不但要给干部交任务,还要加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情感关怀,注重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党员干部在遭受压力和挫折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勾通安慰,更加注重心理疏导。

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一些地方党组织和行政机关已建立了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对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2003年“非典”以来,全国范围内都加大了对公众卫生的投入,其中就包括心理卫生的投入,不断健全了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舆论引导、文化消费、志愿服务、专业咨询、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在党组织内部,逐步建立了党内心理关怀机制,加强了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干部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党员干部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三、党内关怀思想的特点

(一)整体的科学性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关怀思想是科学的。一方面,如前所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党内关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直接理论来源。其坚持的原理和方向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是指党内关怀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从而形成的理论,因而其内容是科学的。如周恩来在关怀党员干部时非常注意把握度的问题,他关心党员干部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优先优待党员、处处照顾党员和党组织的物质利益,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以有利于党员和党组织健康长远的发展为标准。科学性也指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和人类认识过程的规律性。整体的科学性还指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内容的系统全面。

(二)鲜明的政治性

鲜明的政治性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立足于党的立场、立足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反映了党的利益,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邓小平把党的关怀思想视为党率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的锐利武器,从党的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其重要性。他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制定党内关怀的政治原则。他不能容忍对党的关怀的不严肃的态度,对各种违反党内关怀的现象他总是旗帜鲜明地进行坚决的斗争。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中的鲜明党性,乃是他革命性、战斗性和原则精神的一种表现。

(三)绵延的继承性

继承性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历史轨迹,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江泽民同志的党内关怀思想就是与毛泽东、邓小平的党内关怀思想一脉相承,在许多方面坚持和完善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党内关怀思想,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继承性。如关于党内思想关怀方面,都比较重视把思想关怀放在各种关怀的首位。江泽民指出:“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抓好了这一条,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就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5]94

(四)准确的前瞻性

任何思想和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是实践的总结,又到实践中去,指导着实践。而要指导实践,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不能落后于实践。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科学理论,因而也具有准确的前瞻性。如陈云自20多岁参加革命,20世纪30年代就进入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层,始终都是一位实干家和战略家,在许多问题上都罕见地表现了他的先见之明,因而他的党内关怀有很强的前瞻性。他不仅在党内较早地提出了党内关怀问题,并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而且在对执政以前党内关怀方面的思考中,已经蕴涵着对执政后党如何对自己的同志进行关怀的深思远虑和超前谋划。他提出的党内关怀问题都是从党的执政全局、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巩固和发展的战略进行思考的结果,触及党的建设的本质和建设规律,对日后甚至现在的党的建设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充分表现了党内关怀思想的前瞻性特点。

猜你喜欢

关怀党员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