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牛黄清心散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2014-03-28陈艳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普通型牛黄肠道病毒

陈艳新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疾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1]。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2]。近年来手足口病有流行趋势,流行季节本院手足口患儿就诊较多,在临床上普通型较多,本院采用肌注干扰素,口服牛黄清心散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05/10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手足口普通型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8岁,平均4.5岁;病程1~5 d,平均2.6 d。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10岁,平均7岁;病程1~4 d,平均2.8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标准[3]。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第5期(恢复期)[4]。普通型病例为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年龄2~10岁;(3)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诊断 (1)重症手足口病;(2)伴有基础疾病患儿;(3)失访、未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使用退热药,口腔溃疡外涂西瓜霜,平衡电解质,增强营养等。对照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哈药集团公司)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连用6~7 d。观察组在基础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1)予小儿牛黄清心散(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口服5~7 d,1周岁以内每次1袋,~3岁每次2袋,3岁以上酌增,每日1~2次;(2)重组人干扰素(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0.5 mg/(kg·d),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3~5 d。

1.6 观察指标 观察总疗程、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消失,体温正常,血常规化验正常;(2)好转: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减退,偶有低热;(3)无效:症状和体温无变化;(4)恶化:病情加重,疾病进入第二期、第三期或第四期[4]。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有4例患儿失访或未完成治疗,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1结果说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主要治疗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主要治疗指标比较±s)

表2结果说明,观察组总疗程、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染途径复杂,常在短期内造成大流行[5]。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发热、流涎、便秘等,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较快,导致死亡,目前临床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中药制剂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多,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湿温”“时疫”范畴,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泻火化湿等[6]。小儿牛黄清心散主要成分为体外培育牛黄、天麻、胆南星、黄连、赤芍、大黄、全蝎、水牛角浓缩粉、琥珀、雄黄、冰片、朱砂、金礞石、僵蚕等中药组成[7],小儿牛黄清心散在临床应用中偶见腹泻,未见其他副反应。

本文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研究显示,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采用肌注干扰素,口服牛黄清心散联合治疗,疗效优于更昔洛韦组,在治疗过程中退热快,价格低廉,给药方便,值得临推广。

[1] 薛辛东,杜立中,毛萌.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1.

[2] 孙大鹏,王显军,方立群,等.2009年临沂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微生物学杂志,2011,6(2):108-1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4] 卫生部手足口病专家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75-678.

[5] 曾小平.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55-56.

[6] 房辉.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6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44-45.

[7] 黄荣卫,李凌媛,杨瑞怡,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49-50.

(收稿日期:2014-05-08)

猜你喜欢

普通型牛黄肠道病毒
牛黄应用有门道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周大勇从湿论治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培育牛黄替代人工牛黄之牛黄降压胶囊对SHR大鼠的降压作用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只是喝酒
HPLC法同时测定牛黄抱龙片中7种成分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