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

2014-03-27胡小征陈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胡小征 陈力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健康知识、能力及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72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持续自我管理教育。采用造口护理知识问卷、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和造口患者适应量表(OAS)评价出院时和出院1、3、6个月持续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结果 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ESCA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P <0.05),对照组自我护理技能和总分呈升高趋势(P <0.05),观察组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有助提高患者对造口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对造口术后生活的适应,是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直肠肿瘤;结肠造口;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120-04

直肠癌根治术是低位直肠癌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患者全部直肠及部分结肠切除,需安装结肠造口替代,排泄功能和方式严重改变,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佩戴结肠造口袋需要患者掌握其正确的使用和护理方法,逐渐适应由此带来的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造口护理难度较大,需要患者克服心理和生理的障碍,因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侧重于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和指导,以帮助其顺利完成心理和行为过渡,减少由于造口带来的不适感,改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健康教育,评估其对患者自我护理知识、能力及适应状况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 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72例,均为直肠癌根治术及结肠造口术后,男42例,女30例,年龄33~76岁,平均(60.36±10.64)岁。排除肿瘤其他器官转移;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或语言障碍;其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18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2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持续自我管理教育。

1.2.2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团组 组建3~5人的结肠造口患者教育团队,由高年资护士负责,通过查询文献、咨询医生及专家,并预先进行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统一制定患者教育指南;团队成员均经培训熟练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

1.2.3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实施 分为住院期间的教育和出院后的健康随访。住院期间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第1天,首先在床边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首先熟悉结肠造口位置、形状、结构、工作原理,向家属释放造口袋的佩戴、拆卸、清洁的全过程及指导平时造口护理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造口进行排气、排液等操作;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情况,是否污染、红肿等及平时皮肤护理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介绍逐渐适应结肠造口生活的必要性和方法,适应后仍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倾听和疏导患者的担忧;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永久性造口术后早期造口袋佩戴、维护和护理需要家属耐心和细心地给予患者帮助,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避免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帮助患者适应造口并逐渐过渡到长期自我护理。第二阶段为术后每周组织1~2次健康小课堂,由结肠造口患者教育团队负责进行结肠造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重要性、必要性、相关技巧、注意事项的教育。术后第一周是重要的过渡阶段,患者逐渐开始接受造口的存在和排便习惯的改变,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理支持,健康小讲堂可以请来自愿参加的有长期造口自我护理经验的老病友,现身说法,以其生活现状的良好状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拉近与患者距离,消除患者对长期佩戴造口袋的恐惧和担忧,并介绍一些日常护理的小技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教育指南的内容,以图文、视频、示范操作的方式系统地将结肠造口相关医疗知识、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重建排便习惯、生活行为方式干预、长期造口自我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给患者;并利用查房时间让患者进行造口袋的拆卸、佩戴、排气、排液等操作,对不规范处进行纠正指导;出院前患者至少参加2次以上健康小课堂,并发放患者教育指南。出院后采用上门访视、电话、电子邮件等访视进行健康随访,每月至少2次,评估患者造口护理的自理程度、排便习惯重建情况,并对患者在自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做好随访记录;继续组织关于长期造口自我护理和生活的健康小课堂,包括造口维护、饮食方案、运动指导、社会生活建议等,并通知患者参加,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和更新,面对面地解答患者问题,患者相互交流护理心得和经验。

1.3调查工具

造口护理知识问卷[1],包括造口作用和意义、造口更换、饮食知识、活动方案、自我监测、并发症预防等6个方面内容,共30题,满分为60分,优秀为50~60分,合格为40~49分,差为<40分,优秀+合格=掌握。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2]调查评估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总分172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造口患者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Scale,OAS)[3]调查造口患者适应状况,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等3个维度共34个条目,总分34~204分,得分越高适应情况越好,不适应为34~68分,低度适应为69~119分,中度适应为120~170分,高度适应为171~204分。endprint

1.4观察指标

采用以上造口护理知识问卷、ESCA、OAS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观察得分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健康知识的影响

所有患者均完成出院6个月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各方面的得分及掌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对照组则逐渐下降,出院至出院6个月观察组造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n(%)]

2.2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

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ESCA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我护理技能和总分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适应程度的影响

各时间点两组患者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的对象为均未发生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术造口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且术后6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肠造口替代了患者全部的直肠及部分结肠功能,是保证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康复的重要辅助设备,但由于在腹部开口造瘘,粪便由造口排出存于造口袋,改变了患者腹部外观和排便功能,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极大,而永久的佩戴则意味着需要长期的造口维护,出院后造口的护理则必须由患者及家属、主要是患者自行完成,在此过程中患者逐渐过渡到对造口接受和适应,不仅能更好地配合后续治疗,并重新恢复生活秩序,融入社会[4,5]。以往的健康教育主要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讲解和示范,并不能保证患者在出院前完全掌握造口自我护理的技能和相关知识,出院后患者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和问题,却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和指导[6]。

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将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进行系统化设计,并将之延续到患者出院后较长时间,主动给予专业医疗护理服务支持,有计划地管理患者并配合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教育团队,制定患者指南,组织健康小课堂,访视、电话、电子邮件随访是主要的措施,以专业专门的团队提供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护理技巧是示范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接受到全面的造口自我护理教育[7];制定通俗易懂、科学规范关于患者疾病、治疗、饮食、生活行为、造口护理、康复锻炼及心理放松等内容的指南,住院期间作为主要的健康课题辅助,出院后则可作为重要的健康指导,持续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支持[8];住院期间组织定期有针对性的病区健康小课堂配合出院后组织不定期造口知识继续教育小课题,能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较充分的集中教育,也能让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获得知识更新和护理技巧的机会,而且增进了患者之间的交流,邀请有经验的造口患者讲述自己的经验,能给其他患者鼓励,树立乐观的态度,促进患者对造口的适应[9]。

术后患者对造口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通过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出院后由于对照组没有系统的持续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复诊时或偶尔参与健康小课堂才能获得帮助,因而造口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不升反降,反映了出院后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突出,后续的持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观察组在出院后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则呈上升的趋势,由于患者能较完整地完成随访和参加健康小课堂,对相关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效果都更好,这即是对患者的一种管理,也是对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监督[10]。通过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自我护理技能也得到提高,出院时观察组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而出院后两组差距则愈加明显。而对照组的护理能力提高幅度较小,仅在自我护理技能方面有显著提高,但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都没有明显改善,说明患者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则弥补了这些问题,观察组ESCA各维度得分都显著地升高。患者对造口的适应随时间的延续可能获得改善,但在缺乏心理、技能、专业医疗支持的条件下,往往无法更好更快地适应造口,对照组OAS各维度和总分有显著变化,但改善幅度远不如观察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OAS总平均分达到(170.25±6.95)分,表明患者基本达到中度和高度适应。

造口患者出院后健康知识和护理能力的需求显著且要求较高,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有助提高患者对造口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对造口术后生活的适应,是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新青. 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2):15-17,12.

[2] 皋文君,袁长蓉. 中文版造口患者适应量表的信效度测评[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11-813.

[3] 韦瑞丽,李丽,左萍,等. 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及健康需求研究进展[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4):254-256.

[4] 赵庆杰,邹继华,付婷,等.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3, 13(1):19-21.

[5] 程芳,孟爱凤,羊丽芳,等. 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06-108.

[6] 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 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3)::241-244.

[7] 施婕,罗比可,刘琳.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0):1143-1145.

[8] 杨多,张玲,马微微,等.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98-99.

[9] 张俊娥,郑美春,黄金月. 结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电话干预延续护理模式之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1-35.

[10] 李卫平,张秋娥. 直肠癌Miles术患者造口护理的阶段式健康教育[J]. 护理学杂志,2012,27(8):82-83.

(收稿日期:2013-07-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试论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及价值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