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推进音乐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
2014-03-27刘宇统
摘要:2013年11月7日,由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高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研讨会"在南充市隆重召开。大会围绕入职教育课程建设、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实践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方法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达成共识。
关键词:音乐专业 学科建设 课程改革 艺术实践 人才培养 课程教学
2013年11月7日至9日,由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高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研讨会”在位于美丽的嘉陵江畔的南充市隆重召开。来自四川省高校、华南师范大学等省外高校和正在承办方进行国培的专家、学者和学员们出席了这次盛会。大会为了保证会议主题更加突出,设计了专家讲座、专家院长座谈和教学基地现场教学观摩环节,就入职教育课程建设、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课程設置和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实践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各位参会者发言踊跃,充分展示了音乐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过程中勇于开拓、集思广益和积极创新的良好作风。
一、入职教育课程建设任重道远
作为大会的特邀嘉宾,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郭声健教授首先为大家进行了题为《入职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师担当》专题讲座。郭教授以自身经历现场说法,说明了他近年来探讨和研究这个专题的缘由,分析了入职教育和职前教育的区别及其面临的现状(问题和成因),进而以他给音乐专业本科生上课时的教学互动为例,与参会专家和学者们一起分享了他对入职教育的构想和实践情况。
郭教授认为,入职教育是针对学生未来拟从事职业所进行的教育,其内容包括职业现状和特点、职业意识与角色、职业精神与信仰、职业能力结构等方面;而职前教育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岗前培训,是针对即将买对第一份工作的在校大学生或者初入职场的新人所作的正式入职之前的培训,其主要内容侧重培训自我认知、通用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二者区别明显,后者应该是前者的一个环节。由于社会对音乐专业学生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造成了大学扩招以后音乐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够和个人职业规划的迷茫。现有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专业体系,忽视培养目标定位与学生职业需求,把重在心灵滋养的教育教学活动降低到了技术层面,造成了入职教育课程的缺失。同时,由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担当,加剧了音乐专业学生对本职业的不认同、不了解和不能胜任职业需求的诸多问题。
郭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他给音乐专业本科生上课时师生互动时的信件等资料,活灵活现地呈现了他对于入职教育上的构想思路和采取的具体措施。他认为,入职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致力于让学生了解职业现状与特点;培养职业情感与信仰;明确职业方向与素养;确立学习目标和方向四个方面,其中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重点。他希望入职教育课程在数量上越多越好,但是专门课程不求多少,但是在形式上力求鲜活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精神引领,教师要勇于担当这个责任。
郭教授特别强调,入职教育并非某门课程老师的责任,所有课程所用老师都应该主动担当。既要将入职教育内容荣誉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职业榜样和岗位示范作用。
与会学者一致认同开设入职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形成一个共识:音乐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人才,入职教育课程的开设构想是对现有音乐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大胆探索和有益补充。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曹安玉认为,高教授对入职教育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为四川高校音乐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很有启发意义,认为本次大会各高校齐聚一堂为音乐学科建设献计献策,达到了集思广益,合力推进了该学科理论创新。
二、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
在11月8日下午的专家院长座谈讨论会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成为了探讨的热点之一,省内高校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的领导们分别从本院学科建设实践出发作了专题发言。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汪黎明教授以本院为例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索研究》为题,着重讨论了学院分系教学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他说,随着音乐学院专业建设的拓展,学院下设了声乐系、钢琴系、作曲系和音乐学系,分系教学造成了学生严重偏科和重技巧轻理论的普遍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学校应该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教材建设为依托的课程“新”体系,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进而以此引导教师进行更好地课堂教学。所有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学生专业实习,了解学情,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定位,为学生服务。
成都大学艺术学院王小军教授也以《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为题,指出专业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他说,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他们文化课基础差,入校前的专业水平也不高,不可能在短短四年大学学习阶段把他们培养成音乐家,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把他们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则是可能的。以此为定位,王教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成都大学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四二二”模式。
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刘韧教授以《综合型大学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为题,专门讨论了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刘教授首先深入剖析了综合型大学音乐专业面临的窘境和现状以及它们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然后指出综合型大学音乐专业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四个有效途径:(一)综合型大学多学科优势的发挥;(二)建立音乐学科专业核心课制度;(三)网络课程和开放性远程教学体系的引入;(四)积极成为综合性大学专业名片和文化窗口意识建立。
会议承办方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黄志权也与大家分享了该院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具体方法和实践成果。他在《更新学科建设观念,注重实践,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发言中反复强调艺术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提到了该院“艺术实践教研室”建立对艺术实践的推动作用,引起了大会专家的极大兴趣。
三、音乐学科人才培养重在艺术实践
对于音乐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面临的问题,与会专家一直认为应该突出人才培养,加强艺术实践是人才培养的有效保证。与会的各高校院长在谈到本校学科建设的实践成果时,都或多或少地介绍了他们在学生艺术实践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已经取得成效和成果。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陈林教授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艺术实践和教师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应重视实践教育环节。他在《加强音乐学科建设重视实践教育环节》专题发言时说,音乐学科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教师教学实践两个环节,学生实践活动与学分挂钩,教师教学实践可以和教师绩效联系。具体地说,学生实践环节可以借助四种形式进行:(一)建立学生艺术实践团,例如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和舞蹈团等;(二)坚持开展一般为单位的实践晚会;(三)举办专题实践音乐会,例如,文人音乐音乐会、电脑音乐作品音乐会、歌剧片段音乐会等;(四)坚持定期的院级实践活动。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可以采用四种形式实现:(一)调整音乐教师教育板块课程;(二)聘请专职实践教师,加强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三)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行说课比赛和课堂教学比赛;(四)加大见习力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卿泽教授在《依托实践平台放飞音乐梦想》发言中提出,通过艺术实践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成长起来,然后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这对良好学风的养成非常有效。有了成熟的艺术实践平台和良好的学风,那么就可以通过各类音乐专业比赛引领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潜移默化地达到学科建设和课程整合之目标。卿教授还分享了该院的“艺术实践周”制度(每学期第十二周全院停课举行),并展示了这项艺术实践相关活动取得的成果。
其他高校的领导也分享了他们学院在艺术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汪黎明教授详细讲述了该院实行的专任教师必须参与学生见习和专业实习的制度;西华大学音乐学院则着重强调了该院“艺术实践教研室”的建立对学生校外艺术实践的引领和服务工作。黄志权副院长还列举了该院在艺术实践方面的其他举措,例如,第二学位课程修读制度;田野采风和暑期实践活动、音乐会体系建立等“以赛促学”和“以赛促建”的有益尝试。
四、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探索有待提高
高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离不开具体课程的改革和深化,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甘霖教授和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副主任郑毅峰分别针对声乐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和钢琴教学谈了他们的教学体会。
甘霖教授在《提高声乐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发言时首先强调了该专题探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钢琴伴奏能力弱是制约声乐学生发展的瓶颈,如果学生钢琴伴奏能力弱会造成他们对声乐作品学习的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分析声乐乐谱,最终造成过分依赖教师示范和音像资料,自弹自唱时顾此失彼。他认为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社会选择音乐人才的一个条件,而且有助于规范学生音准节奏和深入分析作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练声质量和形成学生的演唱个性。在此基础上,甘教授提出了他对于自弹唱教学模式的构想:(一)整合现有声乐课和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在声乐技能课中自弹自唱环节的教学实践;一方面在钢琴技能课中增加声乐作品钢琴正谱弹奏内容。(二)在曲式学课程中加大对声乐作品的分析份额,同时增加在曲式分析教学中加大对和声的分析比重,使学生能够在分析中增加对自弹自唱能力的理论认识。甘教授认为,自弹自唱能力是一个集合了各种音乐知识和弹唱技能的综合能力,如果可以发挥各个学科的理论优势和技能优势,以自弹自唱能力培养为契机,必然可以对不同的音乐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
郑毅峰的发言则注重对民族地区钢琴教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他在《四川藏羌民族地区钢琴教学的几点体会》中把其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把握学生的情况,严格教学管理。他说,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应该重视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四川藏羌地区的学生钢琴能力非常差,有的学生在入校之前甚至没有见过钢琴,鉴于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同时应该依靠严格的考勤和考试制度进行教学管理,保证学生钢琴学习的时间和效度。(二)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该系的现有做法是让学生先学习一年的钢琴基本技法,然后在接下来的两个学年里加强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同时配套《自弹唱》课程。对于却是优秀的钢琴学生则采用按比例培优的方法进入钢琴主修(10%)。(三)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以赛促教。(四)把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打造本地音乐文化名片。
在大会的最后阶段,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曹安玉和绵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陈林教授还在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阆中实习基地(阆中中等师范学校)现场为各位专家和该实习基地师生做了“钢琴即兴伴奏”和“歌曲教学”现场教学。这次教学活动紧促而精彩的教学互动使得现场气氛空前高涨,堪称本次大会的一个完美的注解。总体来说,这次学术活动加强了四川省高校之间和省内外高校之间的理论交流,明确了音乐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实践平台搭建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示。
项目名称:
四川省教育廳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Rl19582120)。
作者简介:
[1]刘宇统: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教授,理论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