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花蒿精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

2014-03-27李玉红张知侠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4年1期
关键词:黄花花蕾挥发油

李玉红,张知侠,曹 蕾

(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黄花蒿(Artemisiaannua)又称“草蒿、臭蒿”,是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为叶子、嫩枝、花蕾。黄花蒿[1-4]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具有抗菌、抗寄生虫、解热以及提高免疫等作用,且无副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青蒿素是一种很好的治疗疟疾病的天然药物。目前,有关咸阳产黄花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作者从黄花蒿的花蕾中提取黄花蒿精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拟为黄花蒿的研究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实验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黄花蒿花蕾取自咸阳市郊区野外,咸阳师范学院张知侠副教授鉴定。

丙酮、无水硫酸钠、石油醚均为国产分析纯。

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有限公司;GP-52型电子天平(d=0.1 mg),德国塞多里斯公司;旋转蒸发器,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黄花蒿精油的提取[5-6]

精密称取干燥后的黄花蒿花蕾粉末27.3 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150 mL蒸馏水,轻轻摇匀使黄花蒿花蕾粉末浸没,浸泡约3 h。打开热源,加热蒸馏约10 h,收集馏出液于锥形瓶中,约20 mL。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无水乙醚萃取2次,分出醚层得油水混合物,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约20 g干燥约1 h,除去水分和精油中残存的溶剂,再用旋转蒸发器蒸馏,即得黄花蒿精油。

1.2.2 GC-MS分析

取精油样品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分析黄花蒿精油中的化学成分。

1.2.2.1 气相色谱条件

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氦气,流速1.0 mL·min-1;进样口温度230 ℃,分流比20∶1;进样量0.1 μL;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50 ℃,保持2 min,以5 ℃·min-1的速率升至220 ℃,保持41 min。

1.2.2.2 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00 ℃,电子能量70 eV;电子倍增电压(EMV) 0.97 kV;GC-MS接口温度200 ℃,质量扫描范围m/z:29~350,质谱检测起测时间3.0 min,溶剂切断时间2.3 min。

质谱图计算机检索谱库:NIST.147。

2 结果与讨论

2.1 黄花蒿精油提取率

本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蒿精油,所得精油为透明、油状、淡黄色且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黄花蒿精油产量为0.8 g,计算其提取率为2.898%。

2.2 黄花蒿精油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按1.2.2.1色谱条件,对黄花蒿精油检测分析,得到黄花蒿总离子流谱图(图1)。通过质谱图计算机检索谱库NIST.147,得出黄花蒿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见表1(峰序号从左至右)。

由表1可知,共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桉树脑(36.43%),其余含量较高的有环异长叶烯(12.47%)、DL-樟脑(12.34%)、4-萜品醇(5.26%)、环庚-1,3,5-三烯(4.75%),约占鉴定出化学成分的71.25%。与文献[1-4]报道的其它类蒿属植物相比,黄花蒿精油与它们的主要成分(桉树脑、樟脑、萜品醇、环庚-1,3,5-三烯、龙脑β-甜没药烯、α-蒎烯、蒿酮)相同,但含量的差异比较大,其它大部分黄花蒿精油成分(如峰31~37)是新检测出来的,这些原有成分及新成分的检出,为黄花蒿精油在医药、食品、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t/min图1 黄花蒿精油GC-MS分析总离子流图谱Fig.1 The TIC of GC-MS of essential oil from Artemisia annua buds

表1黄花蒿精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Tab.1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Artemisia annua bud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3 结论

以黄花蒿花蕾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黄花蒿精油,提取率为2.898%。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鉴定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共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桉树脑(36.43%)、环异长叶烯(12.47%)、DL-樟脑(12.34%)、萜品醇(5.26%)、环庚-1,3,5-三烯(4.75%)等5种成分含量最高,约占鉴定出化学成分的71.25%。GC-MS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1] 刘向前,倪娜,陈素珍,等.湖南产青蒿和黄花蒿挥发油GC-MS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6,21(3):107-109.

[2] 赵进,孙晔,田丽娟.不同产地黄花蒿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5):72-74.

[3] 高志玲,陈艳,谢英辉.黄花蒿挥发油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19):209-211.

[4] 李瑞珍,王定勇,廖华卫.野生黄花蒿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南药学,2007,5(3):230-232.

[5] 魏永生.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蕨麻中的脂肪酸成分[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4):310-313.

[6] 汪茂田,谢培山,王忠东,等.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43.

猜你喜欢

黄花花蕾挥发油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我来了
Paper blossoms
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