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腑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2014-03-27王明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表里通腑肺气

姜 玉,王明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

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哮喘”范畴,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少数可发展为哮喘。根据《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治疗上采用通腑法,在临床上可取得较好疗效。

1 病因病机

小儿肺脾肾三脏常不足,导致痰饮内蕴而成本病宿根,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触动伏痰,壅阻于气道,导致气机不畅,肺失肃降,从而出现气急喘促,痰鸣如吼。肺失肃降[1]是本病发作的主要病理表现。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降则六腑之气皆通,六腑气通则肺气亦降,是以六腑以通为用,肺气以降为和也。二者的“通”和“降”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陈超等[2]认为哮喘发作期常因肺失肃降,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导致腑气不通,肠腑壅实又导致阳明浊气上冲,进而影响肺的肃降功能,使哮喘加重。所以治疗上适当运用通腑法对缓解哮喘疗效显著。赵婧等[3]认为“哮喘必当活血通腑”。肺与大肠通过经脉互为络属,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肺主宣发,布散津液,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亦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热壅盛,循经扰肠,则大肠易燥结,肠道不通,复致肺气不利则喘咳满闷易作,且哮喘的夙根“痰”的产生与肺、大肠对水液的调节亦有关。苗裕等[4]认为手太阴肺与手阳明大肠相互络属,如肺咳不已,则易出现邪热下注大肠导致腑气不通,因而痰热壅肺之本病,除有咳嗽咯痰、喘息、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外,还会出现腹胀、便秘等大肠实热证。周慧生[5]认为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为肺络瘀阻。韩新民等[6]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病在上,取之下”,哮喘发作时,通过泻利大肠,可使痰瘀、邪热等下泄,有助于恢复肺气宣降功能,从而平定咳喘。哈木拉提·吾甫尔等[7]认为痰为哮喘发病之宿根,痰的产生通常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同时津液的吸收与肠也有关联,因而治疗哮喘时,不仅要治疗肺、脾、肾,同时也治大肠,大肠中痰瘀浊气排出体外,使肺宣发肃降之功能恢复正常。徐彩超等[8]指出肺与大肠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根据二者互为表里的特点,采用肺病治肠或肺肠同治法可治疗多种肺系疾病。

2 治法研究

哮喘发作期痰壅气逆作喘,治疗宜涤痰泻肺,止咳平喘,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同时兼用通腑法,能通下宣上,使痰浊、邪热从下而泄,从而达到肃肺平喘之效。杨江等[9]采用活血通腑法治疗热性哮喘76例,治疗组给予以活血通腑法组方的泻肺平喘灵治疗,对照组给予定喘汤治疗,结果控显率治疗组72.4%,对照组53.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咳嗽、痰鸣、喘息、大小便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赵琦峰[10]采用宣肺通腑法治疗痰热壅肺型哮喘,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宣肺通腑汤,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9例,显效32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9%;对照组临床控制18例,显效28例,好转2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2.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李惠群等[11]运用清热活血通腑法治疗小儿哮喘50例,临床控制23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组方中加用大黄通腑泄热,泻利大肠,从而有效缓解喘息。张建宾等[12]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自拟通腑止咳饮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85例,显效62例,占73%;有效 23例,占 27%;无效 0例,有效率为100%,组方在清热止咳平喘基础上加用大黄、槟榔、牵牛子、厚朴等中药以通腑泻热,使肺郁热得以下行,咳喘得以平定。陈清维等[13]采用清热通腑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200例,显效164例,占82%;好转24例,占12%;无效l2例,占6%。显效率82%,总有效率94%。针对邪热、痰热壅盛患儿,在麻杏石甘汤基础方上加用芒硝、桃仁等活血通腑之药,使咳喘缓解时间缩短。冯俊琳[14]采用泻肠宣肺之中药治疗喘支137例,临床治愈23例,显效10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2%。在西药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泻肠宣肺的中药,较之单纯西医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快。赵婧等[15]观察泻肺平喘灵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25例的疗效,治疗组给予泻肺平喘灵,对照组给予定喘汤,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泻肺平喘灵组方中包含桃仁、虎杖、大黄等活血通腑之品,在控制症状、缓解病情等方面有较好疗效。高幼琴等[16]用清肺泄痰猴枣汤灌肠治疗小儿咳喘。治疗组采用自拟清肺泄痰猴枣汤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博利康尼片,静滴病毒唑针,其余均予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张雪荣等[17]将痰热壅肺证咳喘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3 实验研究

张小虎等[18]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选用豚鼠为对象,造出肺失肃降的病理模型,通过观察各组豚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小肠组织匀浆中SP、VIP等胃肠神经肽的变化,光镜下定性观测及半定量分析小肠SP、VIP神经元、神经纤维的表达等,探讨肺失肃降病理状态下,豚鼠肠道功能发生的变化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哮喘状态下,肺气的肃降运动失职,肺气无力下达以推动肠道传导,出现肠胃传导功能紊乱,有便秘或泄泻的可能,从而证实肺气的肃降运动在肠蠕动功能中有重要作用。韩国栋等[19]通过半结扎直肠或小肠造成肠道郁滞或燥结的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动物小肠或大肠胀气,粪食燥结和食糜,同时伴发肺脏明显的病理变化,肺脏吞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而其他脏器未见改变。韩国栋等[20]又通过体外结扎直肠下狭窄,使大肠燥屎内蕴而形成湿热郁滞的模型,结果表现肺充血、出血,而其他脏腑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具有通腑泻热功效的大承气汤后,可促进肺损害修复。徐云[21]、郑丰杰[22]等通过实验观察通腑对卵清蛋白致哮喘小鼠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肠三叶因子(TFF3)及神经激肽A(NKA)含量的影响,从神经肽角度探讨“肺合大肠”脏腑相关联络机制。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灌胃,模型给药组、正常给药组以大承气汤灌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肠组织中NKA含量均明显增高,肺、肠组织中 VIP和TFF3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给药组BALF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肠组织NKA含量明显降低,肺组织TFF3含量明显升高。Spearman简单相关显示:肺、肠组织中NKA、TFF3含量,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组织中NKA、VIP、TFF3含量,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组织中VIP、TFF3含量,中性粒粒细胞计数与肺组织中NKA、VIP含量均呈明显相关关系。说明大承气汤可明显减轻卵清蛋白致哮喘模型小鼠肺部炎症。

4 小结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机主要为肺失肃降,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理论,临床上辅以通腑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通腑是上病下取之法,主要用于腑实便秘,浊气上逆,肺宣肃失职,肺热不解之喘促气逆证候,临证之时注意“逐邪勿拘结粪”,只要无腹泻或服药后无明显便次和量的失常,就可运用。需要注意的是,通腑法通常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勿使过之,以免损伤小儿正气。

[1]张小虎,区永欣,文小敏.再论肺失宣降[J].中医药学报,2003,31(4):64.

[2]陈超,汪受传.“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报,2006,34(6):43-44.

[3]赵婧,韩新民.活血通腑法治疗小儿热性哮喘学术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57.

[4]苗裕,杨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论述及临床应用浅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12):7-9.

[5]周慧生.活血通腑法治疗哮喘发作期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4,24(8):10-11.

[6]韩新民,李江全,任现志.活血通腑法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重要法则[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5):304-305.

[7]哈木拉提·吾甫尔,李风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科学性及其对哮喘治疗的指导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0,23(2):151-152.

[8]徐彩超,刘新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4):302-303.

[9]杨江,韩新民,孙轶秋,等.活血通腑法治疗儿童热性哮喘76 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7,39(11):31-33.

[10]赵琦峰.宣肺通腑法治疗痰热壅肺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52-153.

[11]李惠群,韩新民.清热活血通腑法治疗小儿哮喘5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5):52-53.

[12]张建宾,李建国.通腑止咳饮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85 例[J].河南中医,2006,26(11):53-54.

[13]陈清维,黄选玮,梅国胜,等.清肺通腑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200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3(3):17-18.

[14]冯俊琳.泻肠宣肺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37例[J].陕西中医,2000,21(4):152.

[15]赵婧,韩新民.泻肺平喘灵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2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5):270-271.

[16]高幼琴,陈中明,徐婕.清肺泄痰猴枣汤灌肠治疗小儿咳喘症98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3):109-110.

[17]张雪荣,刘晓鹰,向希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咳喘病痰热壅肺证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2009,8(5):49-51.

[18]张小虎,古继红,区永欣,等.肺主肃降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应用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2059-2062.

[19]韩国栋,常繁华,冯学瑞,等.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研究——大承气汤对改进动物模型肺脏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0(2):48-50.

[20]韩国栋,冯学瑞,郝泗城,等.大承气汤对实验性肺损害促修复作用的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4(5):15-17,64.

[21]徐云,李宇航.“通腑”对卵清蛋白致敏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553-554.

[22]郑丰杰,李宇航,许红,等.通腑对哮喘模型小鼠肺及肠组织VIP、TFF3及NKA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2023-2027.

猜你喜欢

表里通腑肺气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从肺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浅议肺气之概念及其相关问题
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