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研究

2014-03-27邓红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丙组对冲移位

林 波 邓红燕 刘 敏

(德州市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研究

林 波 邓红燕 刘 敏

(德州市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目的 探讨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三组,分别记作甲组、乙组与丙组,对甲组中患者先利用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与去骨瓣减压术来进行治疗;对乙组中患者先利用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与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来进行治疗;对丙组中患者先利用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来进行治疗;然后对三组患者均利用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三组患者的Glasgow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三组患者的对侧血肿厚度,对两组患者中线移位的程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在完成手术后的第7天,比较甲组与丙组的Glasgow评分,均得到十分明显改善,与乙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术后对患者行颅脑CT检查,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程度与丙组相比较明显,乙组中患者的变化最大。结论 对于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经常出现二次出血;若患者未继发脑疝或者处于脑疝早期,先对进展明显硬膜外血肿进行处理,可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手术方法;效果分析

一般情况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属于枕部着力减速性损伤,患者的直接损伤部位大多数会有颅骨骨折出现,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还没有统一手术规范,临床上一般是利用血肿或者挫伤及水肿组织所具有的占位效应来确定病变以及手术优先位置,但是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往往会继发对侧更大血肿,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本文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别利用不同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车祸原因致伤或者跌伤后枕部着地对冲伤。将所有患者分为数量相等的三组,分别作为甲组、乙组与丙组。甲组中有患者有20例,其中男性有12例,女性有8例,患者年龄20~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5±6.5)岁;乙组中患者有20例,其中男性有10例,女性有10例,患者年龄18~7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5.6± 4.4)岁;丙组中患者20例,其中男性有9例,女性有11例,患者年龄在22~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2±2.4)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甲组中患者先利用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与去骨瓣减压术来进行治疗,然后对其利用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来进行治疗;对乙组中患者先利用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与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来进行治疗,然后对其利用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来进行治疗;对丙组中患者先利用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来进行治疗,然后对其利用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来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过程中,要根据一定原则来进行,即要先对继发脑疝侧病变进行处理,对于未继发脑疝患者主要是对其中线移位方向进行考虑,之后以病变进展特征为依据对进展较显著侧病变进行优先处理,若双侧均进展显著,则对硬膜外血肿侧病变进行优先处理。尽可能将手术时间缩短,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出现颅压升高以及脑组织膨出,手术后要立即带气管插管对患者行CT复查,根据对侧血肿以及脑挫裂伤变化对患者行对侧开颅血肿清除手术[2-4]。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用t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Glasgow评分:对3组患者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后1、3、7 d的Glasgow评分进行比较,在手术后第7天,甲组与丙组患者和乙组患者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其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3组患者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后1、3、7 d的Glasgow评分

2.2 比较手术后患者对侧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术后对患者行颅脑CT检查,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程度与丙组相比较明显,乙组中患者的变化最大,其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手术后患者对侧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

3 讨 论

对冲性颅脑损伤手术后的最紧急变化就是对侧着力部位以及脑内再出血,同时其也会对疾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可能导致脑实质的二次受压,脑干摆动,进而会使得脑干功能的损伤加重,使得患者昏迷时间延长,甚至是造成植物生存或者是死亡。所以,避免或者是减轻继发性出血对大脑半球以及脑干造成二次损伤,是现代临床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出血来源就是骨折部位板障出血、导管或者静脉窦撕裂出血以及硬脑膜血管破裂出血,并且硬脑膜和颅骨二者之间的结合不太紧密,有潜在腔隙存在,而硬膜外间隙出血很容易发生进行性增大,所以其进展比较快;硬膜下血肿出血的来源就是脑表面软膜血管或者挫裂伤组织内的劈裂血管,局部血肿以及水肿组织会对其产生挤压,造成局部压迫,止血比较容易,所以相对来说进展比较缓慢[5-6]。

通过本文研究可发现,在完成手术后的第7天,比较甲组与丙组的Glasgow评分,均得到十分明显改善,与乙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术后对患者行颅脑CT检查,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程度与丙组相比较明显,乙组中患者的变化最大。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经常出现二次出血;若患者未继发脑疝或者处于脑疝早期,先对进展明显硬膜外血肿进行处理,可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1] 张玉强,孙鹏,边剑平.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2012,21(20):79-80.

[2] 雷尚国,黄国涛,孟庆锋,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9(21):31-33.

[3] 黄明镜,翁向新,余俊杰.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10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24(33):94-95.

[4] 陶英群,李智勇,许峰,等.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导报,2013,28(44):37-39.

[5] 袁顺书,易声禹,吴声伶.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124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8(11):496-498.

[6] 曹新亮.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策略—3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1:452-454.

R651.1+5

:B

1671-8194(2014)33-0097-02

猜你喜欢

丙组对冲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读编往来/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