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飞行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调查分析①

2014-03-27李成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耐力显著性身体素质

李成杰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

在现代航空活动中,人—飞机—环境是构成航空系统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中“人”始终都将是航空活动中的主体[1]。飞机和环境的变化,对于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飞机设备不断更新、飞行强度不断增加、飞行环境复杂多变的现况下,对飞行员的体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中,身体素质是对飞行员体能进行评价和监控的具体内容,是飞行员体能的核心部分[2]。基于此,本研究旨通过一个学期飞行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分析,在源头上监测学生的体质状况,以达到飞行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化训练、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表1 飞行学员速度类素质初、终测试成绩对比一览表

表2 飞行学员力量类素质初、终测试成绩对比一览表

选择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3级全日制完成一学期体育课程的30名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8.57±0.66)岁,身高(176.17±3.40)cm,体重(66.07±11.11)kg。

1.2 研究方法

1.2.1 跟踪观察

阶段性跟踪2013级30名飞行学生体育授课内容,并进行入校、一学期结课后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验、统计、梳理。

1.2.2 指标测定法

根据《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国内、外学者专家[3-5]研究成果,从速度、力量、弹跳、柔韧、耐力、灵敏、平衡7类选取15个测试指标:速度包括50m、400m;力量包括引体向上、30s仰卧起坐、1min悬垂举腿、立定跳远,跳跃能力包括原定纵跳摸高、立定三级跳,柔韧包括立位体前屈、仰卧背伸,灵敏采用T型跑、4×10m折返跑、10s跨跳、耐力包括3000m跑、平衡采用重心测试仪进行静态双足平衡能力测验。所有项目测试前进行热身活动,频次为2次,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测试指标数据。

1.2.3 数理统计

运用SPSS 18.0软件对测试的15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速度类运动素质指标

表3 飞行学员跳跃素质初、终测试成绩对比一览表

表4 飞行学员柔韧素质初、终测试成绩对比一览表

表5 飞行学员灵敏素质初、终测试成绩对比一览表

表6 飞行学员耐力素质初、终测试成绩对比一览表

表7 飞行学员平衡素质初、终测试成绩对比一览表

从表1数据可知,移动速度指标的成绩提高明显,50m平均提高0.37s,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在速度耐力方面,400m提高不明显,仅提高0.03s。说明,课程中对学生短距离速度练习时间较为充分、教学方法适宜,多采用变速跑、往返跑、冲刺跑等形式进行速度素质练习。对速度耐力的练习效果不明显,可能与教学内容设置、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关。

2.2 力量类运动素质指标

此4项测试内容反映了学员的上肢、腰腹、下肢力量锻炼情况。表2显示,30s仰卧起坐平均提高5个,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立定跳远增张0.17m,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体育教学对学生爆发力锻炼效果明显。学员在上肢、腰腹肌力(1min悬垂举腿)增加不显著。研究进一步显示,在引体向上、悬垂举腿练习中,由于需承载自身重力负荷对于人体耐受力要求较高,且需长久练习保持机能;反映出学生的对肌肉耐力素质偏弱。

2.3 跳跃能力指标

原地纵跳与立定三级跳分别反映人体的垂直和水平弹跳能力两个方面,通过表3可知,立定三级跳均值增长0.49m,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重视水平素质弹跳能力的开发,主要采用跳山羊、多级蛙跳、单腿跳、跨步跳等形式进行练习。原地纵跳增长不明显的原因,可能与学生多喜好篮球项目,对纵跳的练习较多有关。

2.4 柔韧素质指标能力

表4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柔韧素质在立位体前屈达到非常显著的效果(P<0.01)、仰卧背伸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中立位体前屈均值提高7.5cm,仰卧背伸均值提高6.7cm。说明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在运动前注重准备活动,在课上能够合理安排学生上下肢韧带练习时间,课后较好完成运动后身体牵拉练习。教学中运用有双人牵拉、压檑木、行进间踢腿等方式进行牵拉。

2.5 灵敏类素质指标

通过表5可以看出,3种反映学生灵敏素质的测验中,均显示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教学中项目设置、体育游戏、蛇形跑、速度训练联系密切。在日常教学重中常涉及运动状态或方向的突然变化,致使学生的反应速度增强。如篮球运动中的变向、黄河—长江反应游戏、绕杆跑等。此外,速度素质的提高也为灵敏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6 耐力素质指标

表6显示,耐力素质初测平均成绩为14.02min,终测平均成绩13.05min,,初终成绩对比极非常显著性差异。依据体育大纲标准,13.05min为飞行学生3000m及格成绩。可以看出虽然达到显著性差异标准,但学生在耐力素质层次不齐,学生的耐力素质起点较低,学生在平时课下练习次数较少,经了解多数学生选择在考前1个月进行耐力素质突击。这易致耐力练习出现阶段性波动的特点。

2.7 身体平衡指标

通过表7可知,经过一学期体育锻炼,学生在整体平衡指标上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平衡指数上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左右平衡指数下降幅度为12%。说明旋梯、挂足前后滚对人体前庭功能锻炼明显,对人体平衡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人体前后平衡效果非常显著。说明通过日常教学,学生在身体重心控制方面效果显著。左右平衡指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没有系统的进行固滚训练有关。

3 结语

(1)通过一学期的体育课程学习后,飞行学生的身体素质均有提高。在移动速度、肌肉爆发力、柔韧、弹跳、耐力、平衡中增长明显,其中50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仰卧背伸、3000m、整体平衡指数出现显著性差异;30s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T型跑、4×10m折返跑、10s反复跨跳、前后平衡指数测验中出现极显著差异。反映出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移动速度、爆发力、柔韧、弹跳、耐力、平衡的锻炼积极性较高,教学时间充足、教学内容适宜、运动强度科学。

(2)体育教学对学生腰腹肌、速度耐力、左右平衡指数的锻炼产生积极效果,但前后、侧成绩比较无显著提高。反映出学生的肌肉耐力素质偏弱、左右平衡锻炼较少的情况,这将制约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一方面,应使学生认识到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学中应采用系统、多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适应力。

[1]罗晓利.飞行中人的因素[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

[2]赵强,姚旭霞.我国民航飞行员体育锻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40-42.

[3]杨则宜.体能训练指导[M].北京2008年奥运会科技专家组,2006:301-339.

[4]戈瑞·库克.竞技运动员的身体平衡[M].北京:备战2012年奥运会科技专家组,2010:137-155.

[5]陈佩杰,王人卫,胡琪琛,等.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6-347.

猜你喜欢

耐力显著性身体素质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