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川县生态公益林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4-03-27赵秀娟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赵秀娟

摘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对林业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灵川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效果,促进灵川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发挥出生态公益林的作用。

关键词:灵川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75-2

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人们通常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其中,生态公益林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区位功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的林业发展时期,集体商品林产权制度不断改革,生态公益林的收益与商品林的收益差距被不断拉大,加之林权单位的监管不力,导致盗伐现象屡禁不止。笔者以灵川县为例,分析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的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希望为广大林业工作者们提供参考和帮助。

1 灵川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灵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北纬25°08′~25°48′,东经110°07′~110°47′,土地总面积2301平方千米,林业用地面积约为1670平方千米,其中公益林面积约为821平方千米,由水库、江河两岸、城镇周边、自然保护小区的森林以及部分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共同组成。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约为641平方千米,占总公益林面积的78.08%。省级公益林面积约为180平方千米,占21.92%。随着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不断深入,灵川县生态公益林建设表现出良好的前景,生态公益林的总体质量和面积也有所提高。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暴露出种植结构不合理、毁林现象严重、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

2 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分过于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

灵川县森林面积广阔,境内有青狮潭和海洋两大水源林保护区,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毛竹、银杏、其他阔叶树等,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约占53.4%,占据的比重过大,压缩了发挥生态效益的防护林、特用林的面积。而在林地林分方面,人工林、针叶林、纯林、单层林占据多数,天然林、阔叶林、混交林、复层林较少。这种种植结构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公益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 毁林现象限制公益林建设

灵川县在积极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好的落实和完善对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难题。一方面,建设生态公益林势必会影响到林区农民的增收,俗话说“靠山吃山”,林区人民的经济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出售木材获得,增收困难的林区人民很容易出现对建设生态公益林的抵触心理,进而对林区大肆砍伐,给管护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根据政策规定,生态公益林不得进行商业砍伐,但生态公益林也不可避免的会因为盗伐或火灾等原因而出现毁坏,由于没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很难有人愿意承包受毁山林进行再造林活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过程。

2.3 缺少科学的生态公益林利用机制

建设完善的生态公益林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有很多林地、林木、景观等资源可以利用,但出于更好的保护对生态公益林的生物多样性的目的,灵川县基本禁止对生态公益林的采伐利用。这使得很多其他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直接影响到公益林的收益情况。公益林相比于商品林巨大的收益落差使得很多林权单位出现了对公益林建设不支持的声音,参与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也每况愈下,限制了生态公益林的稳定发展。

2.4 林区人民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工作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得到林区人民的广泛响应和支持。虽然我国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越发重视,并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法规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驾护航。但目前看来,林区人民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积极性普遍不高,不仅没有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生态公益林的良好氛围,反而出现了部分林民为了眼前利益大肆破坏生态林,给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5 补偿资金投入过少

目前,灵川县公益林的补偿金是由政府核拨,每年每亩补助金额为14.75元,但这与人们的期望标准相差甚远,与商品林每年每亩收益500元左右相比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商品物价持续居高不下的今天,补偿资金的欠缺直接影响到林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挫伤了林农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另外,对于补偿金的发放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导致部分补偿金被挪用、挤占,未能真正到达林农手中,使得本就不满的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更加漠不关心。

3 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3.1 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种植结构

一方面,对于现有的种植结构不合理,林分过于单一,防护效果不佳的生态公益林要适当的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案,对林区进行封育、补植、抚育等技术措施进行改造,提高其生态防护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公益林建设的科技投入,尤其一些地貌条件复杂、自然气候恶劣的地区,给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此时必须要凭借科技的力量加以解决,提高建设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努力建设林分质量高、种植结构合理的生态公益林。

3.2 加大管护投入,完善管护体系

在生态公益林林木所有权稳定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主体落实、有效监管、合理补偿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生态公益林有着含蓄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但在实现生态公益林的生态价值的同时,也要保障其外部经济效益。只有保障了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他们的经营积极性,才能使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之中。与此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具体状况和林农的个人情况,实行相对集中委托管护、股份均山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等管护模式。确切落实了管护主体之后,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应认真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工作。对玩忽职守、监守自盗的护林员和监管员,要严肃依法处理,对盗伐生态公益林的非法分子,要给予严厉打击。使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3.3 改变传统观念,实现科学利用

在保护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可以积极探索公益林在非木质资源方面的利用,充分发挥公益林的效益。一方面可以多角度非木质利用,科学利用现有丰富的林木和景观资源,同时引导林农在公益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药材,养殖家禽,如有条件更可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限制木质性利用。在不同区位实行不同的分级管理方式,对于那些生态区位重要,更新慢的区域应禁止采伐。而对于一般的区域则采取择伐、小块皆伐的方式合理利用,利用后不忘补种一定数量的阔叶树,改善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公益林防护效果。

3.4 增加林农收入,改善补偿机制

建立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制度,需要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承担为辅,从不同的渠道来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首先,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逐步增加对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投入,提高补偿标准,从而调动起林农的管护积极性。其次,受益者应合理承担费用,比如从水电企业或依托公益林开展旅游经营的个体或企业的收入中合理抽取一部分作为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另外,要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冠名、认养等方式,出资出力来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还要明确生态公益林补偿费用的用途,使费用切实的用于林农补偿和护林员管护费、林业组织监管费的发放中,严禁任何人员、单位挪用或挤占补偿金。

4 结语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林分质量的提高、管护制度和补偿金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一定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生态公益林也会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茅史亮,张履勤.生态公益林区划及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2,(02).

[2] 杨金海.建设生态公益林 打造新化绿色屏障[J].林业与生态,2011,(09).

[3] 马景财.生态公益林的抚育与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7).

猜你喜欢

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