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工学校青少年羽毛球运动训练质量的创新方法
2014-03-26聂亚丽
聂亚丽
【摘 要】在技工学校青少年体能训练中,根据训练任务及青少年不同年龄身体发育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和采用适宜的方法,对提高和发展身体素质起着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技工学校羽毛球运动训练项目,提出了相关训练误区,以期通过新的训练方案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训练质量。
【关键词】青少年 训练 质量 提高 方法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十分普及的运动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竞技体育领域中,体能是竞技比赛运动制胜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体能训练,不但能够使青少年的体能状况适应比赛中战术的进行和技术水平的发挥,还可以保障青少年在训练中掌握新的技战术,将自己的素质在运动竞赛中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结合羽毛球比赛专项特点,选择最佳的训练方案,是教练与体育研究人员必须重点关注的项目。
1 羽毛球运动的制胜规律
长久以来,羽毛球运动一直在我国所有体育项目中的处于优势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教练们掌握了羽毛球的制胜规律,并依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相应指导训练。羽毛球制胜规律讲究一个“快”字,即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争抢到最好的击球点,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做出反击策略。“快”又包括狠、准、活三个制胜要素,做到击球“狠”需要学生有较好的体能,“准”则是对学生的技术要求,这两个要素是“快”的基本要求,而最后一个要素“活”是“快”的深层次体现,要求临场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战术以“狠”“准”的要求做出击球动作。
2 传统青少年羽毛球运动训练的误区
羽毛球运动训练计划是根据学生的专项体能特点设计的,以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技术水平。而专项体能中的一些项目是由个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如身高、肌肉类型等指标,后天训练对其影响不大,而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器官机能以及肌肉力量储藏能力等指标则是可以通过后天适合的训练提高的。
2.1 训练理念不够科学
“二元”训练方法是传统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教练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很容易存在两方面错误的训练理念,即一方面是过分重视技术训练,使得学生的专项体能训练不足;另一方面是把技术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完全分开进行。这两种理念都是不够科学的。
2.2 对专项体能训练力量训练认识不足
人体力量的大小由三个方面的决定因素,即肌肉横断面、肌肉群的数量和神经系统支配肌肉群的数量。因此,羽毛球力量训练也可对应的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三个指标。在训练实践中,教练们往往最重视最大力量的训练,对其他两个力量指标明显重视不足,即训练学生不断提高肌肉横断面,其中又以大肌肉群的训练为主,很少有针对远端小肌肉群的训练计划,而训练肌肉群时也多采用向心训练方式,忽视了适当的离心训练,这就使得学生的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得不到有效提高。传统羽毛球训练所以存在以上这些缺陷,是因为教练们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发展各力量要素与训练方式之间的联系。
2.3 专项速度训练有所偏重
专项速读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肌肉收缩的速度,可以细划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动作速度训练,这也是传统速度训练最重视的,教练们会要求学生尽量把动作做规范,以保证能够以最快速度完成动作;第二是反应速度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感官感知能力,通过专业训练使学生具有最快的中枢神经反射能力,以便在比赛中有较快的反应能力;第三是位移速度训练,即训练学生的快速移动能力。传统的羽毛球运动速度训练对位移速度和反应速度的认识明显不足,涉及较少。
2.4 专项协调性训练重视不足
身体协调力包括动作灵敏性和身体平衡能力。拥有良好的身体协调力可以使学生在运动中更加敏捷,且发力轻松、顺畅,减少高强度训练和紧张比赛中的能量消耗。当学生拥有最佳的身体协调性时,表明该学生可以成熟灵活运用羽毛球技术。但传统体能训练并不是很重视对协调肌的训练,训练的重点在于主动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即使有教练员注意得到协调性训练,针对的也是单块肌肉,而不是肌肉群的协动能力。缺乏专项协调性训练会对学生的动作质量和体能储备产生直接影响。
2.5 对基础有氧耐力训练不足
依据氧气供应方式划分,人体耐力有氧耐力以及无氧耐力两大类。进行羽毛球运动讲究快速运动,并强调爆发力,因此,一直以来体能训练的耐力训练都指的是无氧低乳酸训练,缺乏足够的基础有氧耐力训练,青少年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无氧训练,其身体的负担较重,而由于没有进行足够的基础内力训练,使得身体力量恢复缓慢,导致青少年在比赛或训练中容易发生损伤,严重的甚至会过早离开运动场。有研究报告指出,在羽毛球快节奏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接受过合理的基础有氧耐力训练的青少年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能力,更快地适应高水平运动负荷,在比赛间歇时更多的恢复体能,为整场比赛的技战术发挥提供保障。
3 提高技工学校青少年羽毛球运动训练质量的创新方法
3.1 理念创新——重新认识专项体能在专项训练中作用
训练理念应该是从运动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等来的,且具有专一性,适应于专项的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就羽毛球运动来说,其训练理念若是只依据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是行不通的,该应该依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和制胜规律生成其独有的训练理念。在现有的羽毛球运动训练理念中也存在诸多争议,如与一般体能相比是否应该更加重视专项体能训练,而技能又是否比体能训练更加重要,还有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供能系统的关系也存在不同意见。笔者认为,依据“木桶原理”即可解决体能与技能之间的争端,两项中的任一项训练不足都会影响学生的水平发挥,因此,需要均衡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其实,羽毛球运动中的各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犹如积木,都有其重要性,哪一项都不能忽略,区别只在于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如在初级训练阶段中应该主要进行一般体能训练,在专项训练阶段才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能。
3.2 实践创新——运动素质多维转移
训练体能既是发展提高人体各器官机能的潜在能力,具体的外在表现就是人的运动素质,而进行体能训练也可以认为是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运动素质的内容较多,力量、灵敏度、柔韧性、速度等都是其主要内容。每项内容又可以进行细划分,如力量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各个子内容间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如,进行最大力量训练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快速力量,而不断的进行肌肉收缩运动,可以影响到关节韧带的柔韧素质,使其更加稳固,同时,每一项运动素质的提高都有助于开发人体供能系统。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不应有所偏重,而是致力于使各个素质要素协调发展,而且应该顺应青少年身体素质增长敏感期规律,在不同的时间段选择性训练适合的素质要素。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敏感期
3.3 赛制创新——合理安排周期性板块体能训练模式
目前,羽毛球运动已经逐渐变得职业化,且具有商业性,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让青少年体验比赛,而传统训练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学生进行高强度训练后有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最佳状态,在这期间进行比赛无疑影响青少年的发挥,因此,羽毛球运动应该采取以赛导练的训练方式。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注意赛练结合,保证训练准备期和比赛期不会发生冲突,并给青少年学生留有足够的休息恢复时间,使训练更加系统化且具有周期性,科学安排各个周期的训练计划,选择合理的训练手段,并注意做好学生的负荷承受力监控。
3.4 训练手段创新——引入身体功能性训练
人体运动构成系统有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多个人体系统,人体运动也涉及多个多关节和多组肌肉的运动,所以,人体运动是复杂的,但也有其规律性的动力链,所有的肌肉收缩都是按照该动力链进行的。身体功能训练的概念是运动训练和比赛动作结构要基于人体整体角度进行合理设计,训练动作设计应与人体运动系统相协调,尽量减少分解训练,以保证人体动力链系统的完整性,达到最大程度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身体功能训练由于强调整体性,所以,它的训练重点是核心力量训练,即针对人体运动有决定性作用的脊椎等部位的力量训练,涉及相关的29块肌肉,通过核心训练,以求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力,使得在羽毛球运动有更加稳定的击球力量和运动中更好的平衡身体。
4 结语
总之,在各种项目的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体能训练可以根据各个项目竞赛的需要,提高不同项目的青少年身体机能,使不同项目的青少年拥有不同的身体机能。
【参考文献】
[1]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8).
[2]周坚强.体能训练初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