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组合与空间活化:大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4-03-26张昊鹏

2014年41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张昊鹏

摘要:大遗址是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体现,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有利地保护现有文化遗迹,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遗址产业改善民生、拉动经济的作用。因此,针对大遗址文化产业文化组合与空间活化发展策略的研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的至高点,顺应当前大遗址保护发展趋势,利用遗址集群效应所带来的良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大遗址文化产业体系,从而为世界璀璨的大遗址文化焕发出蓬勃生机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遗址;文化组合;空间活化;发展策略

一、引言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大遗址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反映出世界文明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其本身具有的社会价值及人文价值正日益显现。关于大遗址社会价值挖掘方式目前主要是以构建大遗址文化产业体系为主,一方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遗址资源予以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出丰厚的经济价值,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及带动就业,缓解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国外关于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综合产业体系构建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大遗址文化产业体系。世界范围内大遗址资源众多,主要集中在四大文明地区,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遗址文化产业构建方面进程缓慢,大遗址资源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遗址文化产业体系构建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因此,本文选取大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策略作为研究论题,探究当前适合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及符合大遗址保护工作需求的大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多种文化组合方式来弥补单一遗址存在的缺陷及不足,发挥大遗址产业集群效应,从而构建出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大遗址文化产业体系,以此来推动世界范围内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社会目标。

2.研究意义

大遗址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有着直接的关联性,世界历史文明悠久,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大遗址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环保理念等因素的限制,大遗址资源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集群效应不足导致其改善民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够有效释放,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的影响较为深远。尤其是进入到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将大遗址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利用文化组合与空间活化来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不断丰富完善已经提上了各国议事日程。在此种背景下,选取大遗址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研究论题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及现实意义。

3. 当前大遗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遗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最直观、最明显的问题就在于遗址文化产品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遗址文化产品开发缺乏新意及特色。当前遗址文化产品开发大同小异,缺乏新意及遗址特色,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一处遗址参观就可以获得其他地区遗址文化产业的纪念品,严重制约了遗址文化产品的创收。②产品协同性较差。要想深刻了解大遗址具有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多种文化产品,如:考古书籍、图片、期刊、影视、网络产品等来加深认知程度,但是目前世界各国遗址文化产品开发进度明显落后于主导产品推广进程,造成无法与主导产品相配套的结果,限制了遗址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2) 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较低

目前世界各国遗址文化产业开发还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化经营组织,大遗址文化产品宣传、推广严重依赖着综合性的旅行社,缺乏自主经营能力。同时大遗址文化产业参与者集约化程度较低,发展规模及市场拓展能力严重不足,管理极其混乱。

(3) 产业内部关联度较差

遗址文化产业涵盖了产品生产、物流运输、科研开发等多个部门及行业,目前东西方各国遗址文化产品中各行业关联性普遍不高,主导产业横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核心产品开发、副产品推广、服务应用方面没有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一体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遗址文化产业综合效益的实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之前是大遗址文化产业萌芽阶段,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设立了遗址保护机构,并开始探讨相应遗址保护开发工作。但是之后一段时期大遗址文化并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开发理论,遗址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意大利人卡米洛·波依多和乔瓦诺尼提出了“折衷理论”,认为古建筑是历史发展活的见证,要保护建筑物所蕴涵的全部历史信息,包括它原有的环境以及在历史上一切改动与增添的部分①。1964年5月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简称《威尼斯宪章》)指出“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从中可以看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历史古迹包括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保护一座文物建筑,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一座文物建筑是不可以从它见证的历史和它所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的”②③。Chuk Kim(2005)④、Hadic′ Miroljub⑤等人(2005)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开发大遗址文化的观点并强调威胁大遗址保护的三大因素为:人口压力、当地经济发展政策及文物古迹保护的金融支持,从而形成了大遗址文化产业可持续开发的思想。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大遗址文化产业开发理念的研究,朱海霞、权东计(2007)指出“大遗址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大遗址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发展的各种相关文化产业集群。并且提出了“广义的大遗址文化产业”和“狭义的大遗址文化产业”的概念。成为当前大遗址文化产业开发理念定性的研究成果。罗家明(2003)则从我国大遗址资源开发现状角度进行分析,对当前大遗址资源利用做出了客观评价,也对其野蛮开发做出了批判,同时论述了当前大遗址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认为实行两级遗产管理组织体系、营造法律环境、将遗产保护管理与遗产旅游开发在组织上分离开来是当前我国实现大遗址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及方式。章建刚(2002)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遗址文化产业可持续开发的三层含义:技术性可持续、经营性可持续和解释学可持续,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技术性可持续、经营性可持续和解释学可持续同时实现并相互促进。针对过去我国大遗址野蛮开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从而加强了我国遗址资源保护意识,拉开了大遗址文化科学、合理开发的序幕。

三、大遗址文化组合

(一)大遗址文化组合含义

大遗址文化组合主要是指利用遗址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复合体来合理搭配,将大遗址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人文价值充分向外界进行展示,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感受古老遗迹蕴含的深刻历史渊源。包括文化特质及文化复合体两部分内容。

1. 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是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具体体现在人文传统、伦理文化、精神属性或要素方面。

2. 文化复合体

文化复合体是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组合体,包括作为社会人员的人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

(二)大遗址文化组合作用分析

大遗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主要是以自身精神属性或精神要素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能够激发民族热情和自豪感。大遗址文化组合的应用与实现一方面能够促使遗址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将古老历史文明生动展现在观赏者面前的重要应用方式。大遗址是静态的、孤立的文化价值代表,只有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及应用手段才能将其活化,赋予其鲜活的生命特征⑥。

(三) 大遗址文化组合应用方式

1.传统化特质+现代化特质

大遗址虽然饱经了风雨侵袭,但是其残存的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及宏大气势依然能够得以体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遗址文化价值的挖掘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借助高科技手段来建立三维立体模型,从而如实再现古老遗迹的真实面貌,或者另择他处按照遗迹原来样貌重新复建,不仅能够促使游客在遗迹观光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气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文化传承工作进一步发展及遗址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具有多种功效和积极意义。体验化的观光游览方式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大遗址文化产业较为常用的手段,日本、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及地区将遗址展示与旅游资源开发并举,从而建立了内容丰富、游览紧凑、结构合理的游憩结构,创建具有当地遗址特色的品牌形象,延伸产业链条,最终形成了遗址保护展览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因此,其他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遗址体验化模式的创新,需要在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将游客消费需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促使其融入遗址情景之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2.真实化特质+虚拟化特质

由于发展中国家大遗址保护工作缺乏细致及持久性,导致大多数遗迹具有不可近观性及不可触摸性特征,不仅降低了观光者切身体验性,也对遗址资源开发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对于大遗址文化产业构建极其不利。因此,大遗址文化组合多元化,就需要积极借鉴及引进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现代学科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将遗址文化组合真实化特质与虚拟化特质完美结合,从而能够综合展示遗址文化。如印度泰姬陵遗址应用了环幕投影系统、虚拟视景漫游、虚拟体验式漫游、360度全景虚拟场景展示、虚拟考古体验、幻影成像系统、虚拟网络游戏、其他交互式多媒体展示等高科技进行虚拟展示,真实再现了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动场景,观赏者徜徉在虚拟技术构筑的平台之中,不仅切身感受到了磅礴的历史文化气息,也对古代建筑特点、蕴含的文化、遗址的原貌有了深入的了解,促使其了解了相关建筑的前世今生,也对大遗址保护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缓和了经济发展与遗迹保护之间的对立形势,从整体上、立体性、多角度、远距离展示大遗址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大遗址空间活化

(一)大遗址空间活化含义

大遗址空间活化主要是指利用区域内的某个开发潜力巨大的遗址为基点,通过对遗址发掘、保护、旅游开发等一系列行为,吸引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形成区域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模式。

(二)大遗址空间活化作用分析

遗址文化产业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可以避免遗址过度开发和遗址资源闲置并存的矛盾,提高遗址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世界范围内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类型各异,既有居住遗址、工业遗址、军事商贸遗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遗址。类型不一样,开发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外在表现就不尽相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开发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各类遗址及遗迹的分布、保存现状及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活化布局,将遗址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最大化发挥,同时有能够协调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实现平衡,继而推动相关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大遗址空间活化方式

1.遗址中心+环形布局模式

大遗址保护是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核心原则,也是遗址资源开发的底线。因此,大遗址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空间活化策略需要充分将大遗址作为工作重心来进行开发与建设。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及商家、各种功能性建筑布局以大遗址为圆心,呈点状向四周辐射的环形布局方式可以最大化利用遗址周围空间,将大遗址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能够协调一致,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大遗址资源所蕴含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空间不但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活动场所、人际交往区域,更是满足人类心理需求、展现人文艺术与文化价值的内涵所在,空间活化意义具有多重性特征⑦。因此,大遗址空间活化必须以其为中心,继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发展的目的。

2.遗址重建+体验模式

空间活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大遗址自身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及历史人文价值,而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空间活化可以采取遗址重建+体验模式来满足人们精神所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所能够获取信息的却道日益广泛,单纯的遗址资源欣赏已经无法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此种背景下,大遗址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成为解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冲突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能够生动展现大遗址原有面貌及风采,同时辅助以其他设施的烘托,更是能够促使观光者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这正是满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消费者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因此,大遗址核心象征能够将其自身蕴含的人文价值实体化,聚焦人们关注的目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公民遗址保护意识,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符号象征+综合展示模式

每个大遗址都具有自身的人文气息及历史特征,顺着历史的足迹人们不仅能够重新感受到古代残酷的生存环境及开明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加深了解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未知内容,满足人们探究历史的夙愿。然而,当前世界各国大多数大遗址资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合力,而是以独立、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着,此种情况进一步削弱了大遗址所能够起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大遗址符号象征是大遗址空间活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玛雅大遗址,通过现代人的重塑加工,将玛雅遗址与玛雅文化紧密结合,玛雅人认识到生与死如同朝露短暂。每隔52年,新的轮回开始,所有的建筑将被覆盖、重新建造。通过极具特色及区域文明的建筑体现出了强烈的沧桑感是玛雅世界观的精髓。表明了社会各界对玛雅遗址空间活化效果的认可及赞同,为世界其他地区大遗址空间活化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借鉴⑧。

结论

我国拥有着众多的大遗址资源,如何将大遗址资源开发工作与保护工作并举,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目前针对大遗址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对我国建立具有自身独特遗址特色的文化产业结构及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我国遗址资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遗址资源未能够被最大化挖掘,对整个区域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因此,本文探究不同遗址资源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情况,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大遗址文化产业构建提供理论指导,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悠久历史的传承与弘扬工作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Nguyen Tran Thuan,Nguyen Van Quang,Pham Tri Nguyen. Complete convergence for arrays of rowwise independent random variables and fuzzy random variables in convex combination space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2014,12(04):12.

[2]Nguyen Van Quang,Nguyen Tran Thuan. On the strong laws of large numbers for double arrays of random variables in convex combination spaces[J]. Acta Mathematica Hungarica,2012,13(44):543-564.

[3]Valori Luca,Picciolo Francesco,Allansdottir Agnes,et al. Reconciling long-term cultural diversity and short-term collective social behavior.[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2,109(4):1068-1073.

[4]Chuk Kim. 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Indonesia: Lessons from the South Korean Experience[J].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2005,10(3):102-115.

[5]Hadic′ Miroljub,Zekovic′ Slavk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towards market economy: Critical overview of the strategy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erbia[J]. Spatium,2005,2005(12):1-8.

[6]赵垄.大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体系构建中的政策支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7]权标,白童,王希,权东计.遗址文化旅游消费者群体细分与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建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3):14-18.

[8]石鹏.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大遗址展示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

注解:

①Nguyen Tran Thuan,Nguyen Van Quang,Pham Tri Nguyen. Complete convergence for arrays of rowwise independent random variables and fuzzy random variables in convex combination space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2014,12(04):12.

②Nguyen Van Quang,Nguyen Tran Thuan. On the strong laws of large numbers for double arrays of random variables in convex combination spaces[J]. Acta Mathematica Hungarica,2012,13(44):543-564.

③Valori Luca,Picciolo Francesco,Allansdottir Agnes,et al. Reconciling long-term cultural diversity and short-term collective social behavior.[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2,109(4):1068-1073.

④Chuk Kim. 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Indonesia: Lessons from the South Korean Experience[J].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2005,10(3):102-115.

⑤Hadic′ Miroljub,Zekovic′ Slavk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towards market economy: Critical overview of the strategy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erbia[J]. Spatium,2005,2005(12):1-8.

⑥赵垄.大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体系构建中的政策支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⑦权标,白童,王希,权东计.遗址文化旅游消费者群体细分与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建议[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3):14-18.

⑧石鹏.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大遗址展示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