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

2014-03-26张睿华

2014年41期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张睿华

摘要:伴随世界经贸一体化的发展,人民币逐渐融入到全球的交换和流通中。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的内外价值走向出现差异,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中国经济中一种新的货币现象。研究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及原因,不仅有助于理解汇率和物价波动对宏观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而且对货币政策选择和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外升内贬;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一、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现状

人民币的现状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对外,二是对内。对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兑美元呈现的升值走势,对内则是指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呈现的贬值趋势。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相一致,且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通货膨胀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方向互逆,即通货膨胀率上升,本币汇率就会下降,反之亦成立。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加大,国际收支双顺差、丰富的外汇储备以及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致使人民币出现在国内市场上呈贬值趋势,在国际市场上呈升值趋势的现象。

人民币的汇率是可以表示人民币存在的价值的。在我们国家实行固定汇率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外价值直接显示为美元的比率。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简单地介绍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每日当银行在外汇市场交易中心对外开放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之前,同时将做市商报价作为计算样本中位数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剩下的做市商报价然后在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交易中心是可以根据各个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报价和指标综合报价来权重的人民币对内价值可用本国物价的倒数来衡量。国内物价上升则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对内价值也减少,即人民币对内贬值。具体而言通过国内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变化可以反映人民币对内价值的变动。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民币的对内价值,简单地介绍CPI,是选取一篮子的消费品和劳务,以他们在消费者支出中比重为权数来衡量的市场价格变动率,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CPI的持续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则反映了人民币对内贬值的趋势。

二、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成因探究

(一)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

1.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而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却快速提升。2000-2008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5.9%,远高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78%,曾连续5年实现10%的高速增长,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都属领先。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

2.美国债务危机

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大幅缩水,这将大大减轻美国的外债负担;而且,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这将有利于美国改善自己长期的贸易逆差。于是,美国频频以解决贸易失衡为借口,不断向中国人民币施压。因此,只要美国的经常项目贸易赤字没有下降到可持续的水平,且中美贸易顺差没有明显减少,人民币都将面临持续的升值压力。

3.长期贸易顺差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贸易货物进出口就出现顺差,并有扩大的趋势,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原因。形成长期贸易顺差的原因较多,主观因素来说,中国经济由于高储蓄带来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处于较低消费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释放。客观因素来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外部需求强劲,拉动了中国出口增长。

4.巨额外汇储备

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该机制使得企业取得的外汇大部分都需售给指定银行来换取人民币;而当企业需要外汇时,需要再次向银行购买。我国自从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长期收入大于支出形成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使人民币具有升值的压力,而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为稳定汇率,中央银行被迫进行对冲操作,从而形成大量外汇占款,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失控,最终致使人民币面临大幅升值的压力。

(二)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

1.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

从本质上而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与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是随货币流通数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在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需要通过中央银行进行强制兑换,外汇占款成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经过乘数效用的扩大,我国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将增加。大量的基础货币流向市场后,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引发物价上涨。

2.国际热钱流入

热钱又称游资,是投机性的短期资金,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国际热钱的特点主要是具有逐利性、投机性和短期性。热钱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在于套取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套取人民币升值收益和获得中国资本市场的溢价收益。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后,进入楼市、股市和农产品等市场推高价格,形成大量经济泡沫,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随着货币的供给量逐渐大于货币的需求量,由国际热钱流入而产生的通货膨胀预期开始逐渐显现。

3.输入型通货膨胀

近年来,世界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我国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对资源和能源依赖较重,能源消耗较大,且容易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的压力,造成输入型加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如国际市场上原油、原材料、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与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物价指数(CPI)变动高度相关。特别是原油价格的波动不但会影响下游所有产业的利润,同时还将引起各种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输入型通货膨胀。

(三)深层原因探究

内部和外部值偏差的深层原因并不是在一个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内和国际收支顺差持续的物价上涨,但在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于严重的不对称和不恰当的汇率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的不对称性主要包括:不对称的资本控制,对外贸易管理政策的不对称和不对称的外汇交易系统。这些方面的不对称都会导致中国的伪国际收支顺差,扭曲市场供求的外汇,减少了国内外另类资产,阻碍了内部和外部的价值转换和融合,使内部和外部的价值偏差不可避免地发生。

换一个角度来看,假设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对称的,即进出口,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和外汇交易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出口竞争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来讲并不完美,中国的国际收支是不可能持续性顺差的,与此同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就不是那么大,并且,人民币内部贬值压力造成的国内价格上涨会增加进口和外汇的需求,然后通过支出转换渠道发布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或导致人民币的一个贬值,导致人民币内外价值相互转换和收敛。当然,如果是这样,我们国家也不会在人民币的价值上出现问题。

三、缓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政策建议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状首先影响进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然后通过对经济总量及价格的影响辐射至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如加剧普通人民收入分配的不均,对出口部门造成冲击,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导致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损失风险,诱发国际热钱冲击,使人民币成为外国经济调控的牺牲品等都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力地持续发展。因此,为了缓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压力,关键在于我国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汇率政策的改革。主要政策建议:

(一)营造涉外经济政策调整的良好环境

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为纠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措施势在必行,而重大调整涉外经济政策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我国可以考虑放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减少厂商投资的不确定性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其次,可以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控制投资和消费的过快增长,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消除涉外经济政策的不对称性

重大的政策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应该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涉外经济政策的不对称。一方面同等对待外来厂商、居民和国内厂商、居民 。如取消外国厂商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取消政府外资引进指标,使得在我国经济主权范围之内,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同等的政策和待遇,提倡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取消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出口导向战略向依靠内需转变 。中国可降低出口退税,甚至最终取消出口退税;地方政府也应不再以出口创汇作为政绩指标之一,并取消地方政府对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

(三)汇率制度改革

中国面对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应当以渐进化的方式经行,渐渐放松对人民币汇率浮动和交易的管制,强化经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适应,提高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调控的能力。

1.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强制结售汇扭曲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导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人民币汇率的未市场化无法反映真实的市场价格。若将目前实施的强制结售汇制渐渐转向意愿结汇制,使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更真实有效地放映市场价格,且使得企业真正成为外汇市场参与者;同时,可以先实现经常项目的意愿售汇,资本项目根据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而定。

2.培育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

培育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提高经济主体应对外汇频繁波动的能力。首先,增加外汇交易工具。其次,增加外汇交易主体,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直接参与外汇的买卖。最后,增加外汇交易方式,尤其是使商业银行成为外汇市场的做市商,活跃外汇市场,增强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

3.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最终实现浮动汇率制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最终的必然选择。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不仅有助于国内经济主体渐渐适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而且也是实现浮动汇率制度的一个过渡。(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Chengsi Zhang. Inflation persistenc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Economic Modelling 28 (2011) 622–629

[2]杨涛. 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现象研究[J]. 商业研究. 2014(12)

[3]高周川. 基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的思考研究[J]. 企业导报. 2012(03)

[4]何新兵,刘剑桥. 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实证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2(20)

猜你喜欢

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剖析及其对策探究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股市产生的影响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