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涛宣城时期绘画思想综述

2014-03-26阙永强

2014年41期
关键词:宣城石涛黄山

阙永强

摘要:石涛(1642—1707)出生于天崩地陷的明清政权更替之时,作为明末清初时期重要的书画家,其身世扑朔迷离。后代学者对其生产年份一直存在争议。作为革新的山水画家,石涛的艺术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书画艺术对后来的“扬州画派”及近现代书画家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人物有重要影响,其《石涛画语录》更是重要的艺术理论著作。

关键词:石;绘画思想

一、石涛研究之现状

国内外学术界对石涛的研究已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

(1)绘画作品研究

(2) 生平行迹研究:傅抱石:生于庚午(1630年)说;郑拙庐:生于丙子(1636年)说;谢稚柳:生于辛已(1641年)说;徐邦达:生于壬午(1642年)说

(3)美学思想研究,如下:

傅抱石历年发表的石涛研究论文·论著统计表

发表时间论文题目及专著书名出处·备注

1935年3月《编撰苦瓜和尚年表缘起》《苦瓜和尚年表》本文原载1935年3月,日本《美之国》杂志第11卷第3号。原为日文

1936年7月《石涛年谱稿》

1937年3月《石涛丛考》

1937年5月《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石涛再考》

1937年10月《石涛画论之研究》 《石涛生卒考》

1939年5月《明末四奇僧·石涛》本篇摘自1939年5月出版之《明末民族艺人传》,曾于40年代刊于《狮子吼》月刊

1941年5月《石涛上人年谱》完成

1948年1月《石涛上人年谱》出版京沪周刊社出版

除此之外还有北京大学哲学系权善姬的《石涛以“一画”为中心的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完成时间:2000年;学科专业:美学;导师:叶郎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郝文杰的《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本体论及创作之比析》(完成时间:2003年;学科专业:美术学;导师:林树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贺志朴的《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完成时间:2004年;学科专业;美学;导师:张法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雷涛的《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完成时间:2006年;学科专业:文艺学;导师:邓乔彬教授);复旦大学苏荟敏的《石涛<画语录>美学思想研究》(完成时间:2007年;学科专业;文艺学;导师:王振复,汪涌豪教授)。

本文选用了3篇论文:《石涛书画研究》(作者:郭怀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石涛的行迹及其书画作品。第一章探讨石涛的生平和郊游活动,第二章论述石涛书画的深渊及风格,第三章论述书法在石涛绘画作品中的构成意义。作者在对历史人物的研究,既重视了人物身世阅历·品格·学养·观念·心志等主观因素的深入探讨,同时融合了石涛所处的社会地位。艺术家生存状态灯客观因素进行了整体上,全方位的研究。

《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作者张法,本文通过对《画语录》是细读,逻辑严密,步步推进,是绘画技术与哲学境界。人格境界紧密的结合,把天地一画与极实的结构,笔墨技术统一起来,虚实相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绘画美学体系。

《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研究》(作者:薄勇均)作者先从石涛的生平,绘画风格入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构成石涛美学风格的“画”“我”“法”等三个核心概念。最后详细地阐述了儒 道 释三家思想对石涛绘画美学的影响。通过这三篇论文,本人把石涛在宣城时期作为切入点。通过石涛在宣城时期的人物关系,绘画作品深入到构成其绘画思想的体系“一画”“我自有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再现一个完整的石涛绘画美学体系《画语录》。

对研究文献中几个问题的考察:

1.石涛绘画思想是否在宣城时期就形成了的时间考证

2.我自有我法的主体意识对古代绘画思想继承和发展问题

3.共同点石涛对后世的影响

二、宣城时期的交流及绘画思想

康熙五年丙辛(1666)石涛旅居皖南宣城,此时的石涛正值年轻有为,恰是人生“行万里路”时期。宣城离黄山不远的便利。清初的宣城人文荟萃,不仅诗人云集,而且书画艺术也颇有气氛。石涛在这个庞大的艺术群体之中获得了丰富的滋养。在于宣城文人的交往中得到了新安太守曹鼎望等人在物质上的支持。故人梅清交往甚密得人时,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石涛与黄山有不解之缘。石涛与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共同写生黄山。从存世的石涛诗稿来看,最早反映二人交往的一首诗便是:

《赠瞿山先生》

江左达者人共传,瞿山先生思渺然。

静把数编朝隐几,闲携 酒夜移船。

已知词赋传逸赏,好使声名谢尘坱。

我欲期君种白莲,揽衣直出青霞上。

此诗为石涛初到宣城所作,可以看出石涛与梅清的印象是从诗赋建立的。石涛从黄山写生回来赠梅清画作,由于地缘的关系梅清的作品也表现黄山一带的景物。比较梅清与石涛两人画的黄山作品可以看出两人在描绘这处黄山胜景时不同的艺术手法。然而,在构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点在画面的一侧往往高耸的山石完全将空间堵死,中景,采取局部,并没有把空间堵死,反而使画面更为开阔。从石涛《画语录蹊径章》中说:“写画有蹊径六则,对景不对山,对山不对景,倒景借景,截断险峻。截断者无尘俗之境,山水树木剪头去尾,笔笔处处,皆以截断。而截断之法,非轻松之笔莫能入也。

石涛在美术史上不仅是一位重要的画家,更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绘画理论家。

在《画语录》中的开篇石涛就提出:“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及自我立。”石涛的“一画”论中国绘画理论史之有重要意义,其中所包含的道家多样化的统一,及禅家所谓的“一寓玩法,万法归一”的原则。通过对石涛《画语录》的细读发现石涛的绘画美学特色,是个把宇宙本体论,艺术本体论,艺术个性结合的体系。此著作讲三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超出了明清大多数滑轮只关注或太关注技术的倾向,是一篇境界极高, 体系极强,思想很好的专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石涛是如何展现个性的呢?

石涛有两副自画像,一幅是《石涛自画像》,另一幅是《大涤子自写睡牛图》。

《大涤子自写睡牛图》是石涛晚年的自画像,画面为一老者骑在牛背上,身侧有一牛童相随,老者一身布衣,双目微闭,正经端坐,画上题云“牛睡我不睡,我睡牛不睡,吟日倩吾身,如何睡牛背?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命牛睡我心归。余不知耻,故作睡牛图,以见涤子生前之面目,没世之路道也,耕心草营自画。”可见石涛当年在画坛的标榜独一无二。以“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出石涛的自我意识极为强烈,且不说他的绘画理论中的“我自有我法”等鲜明标榜“自我”的语言。单看其作品就会发现石涛对自我存在的重视程度之高。前面我们提到石涛的《黄山八胜图》册页,淡设色(20.2cm*26.8cm,日本泉居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宣城石涛黄山
安徽宣城:村里有群姑娘叫『小花』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宣城小镇》
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
黄山冬之恋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宣城以外看宣城
《苍松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