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甲基氢硅氮烷的合成工艺改进
2014-03-26管国生孙晓龙滕雅娣
管国生, 孙晓龙, 滕雅娣
(沈阳化工大学 应用化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42)
聚硅氮烷即主链由Si—N键构成的聚合物,是制备Si—C—N陶瓷的一类重要前驱体.Si与N 原子的键角差(Δθ=23°)比Si和O原子的键角差(Δθ=36°)小,因此与聚硅氧烷相比,它的成环倾向小,容易改变取代基[1].作为陶瓷前驱体的聚硅氮烷,具有分子量高、黏度高、粘接性好、耐高温、弹性好等诸多优点,由其制成的氮化硅(Si3N4)和氮化碳硅(SixNyCz)陶瓷具有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可用于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CMC)、超高温材料、大块陶瓷、催化剂、多孔材料、锂电池阳极、填料,高速火车和飞机的制动系统,透明导电薄膜,还可用于陶瓷的粘接,喷墨印刷,电脑芯片的多层连接,硅油和硅橡胶的抗氧化,硅树脂的固化剂,燃料电池的封膜,气体分离膜等领域[2].聚甲基氢硅氮烷(PMHS)就是主链为Si—N键,硅上联有甲基或者氢原子的聚合物,它是制备陶瓷涂层以及上述功能陶瓷的原料.而低聚甲基氢硅氮烷是制备聚甲基氢硅氮烷的原料.
前人已经研究过由二氯硅烷直接氨解合成聚硅氮烷[3]、由甲基氢二氯硅烷与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氨解得到聚硅氮烷[4]、由六烷基环二硅氮烷在有机锂试剂引发下开环得到聚硅氮烷[5]、由甲基氢二氯硅烷氨解合成聚硅氮烷[6]等.所有已发表文献中没有关于甲基氢二氯硅烷氨解工艺的研究,本文结合其他一些相关文献[7-9]对甲基氢二氯硅烷的氨解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进行系统研究,改进实验工艺,优化实验条件,提高产品的收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甲基氢二氯硅烷:工业品,吉林市好友工贸有限公司;氨气:质量分数99.9%,沈阳信利盛兴气体有限公司;高纯氮:质量分数99.99%,沈阳洪生气体有限公司;正己烷:分析纯,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红外光谱(FT-IR),Nicolet 6700,美国热电公司.
1.2 实验方法
首先洗涤干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抽真空通氮气.在氮气保护下,依次向25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175 mL的正己烷溶剂、0.25 mol(26.14 mL)的甲基氢二氯硅烷,然后通入氨气控制其流量为100~120 mL/min.在冰水浴中反应4 h,反应结束后抽滤,将滤液进行蒸馏,蒸出溶剂,得到低聚甲基氢硅氮烷13.01 g,收率为88.20%.产物的红外光谱数据(KBr,cm-1):vs(N—H)=3 408.87,m(C—H)=2 964.24,s(Si—H)=2 147.06,m(Si—CH3)=1 261.58,s(Si—N)=1 188.65.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试验及结果
正交试验采用L9(33),分别对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溶剂正己烷用量(C)进行考察.设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正交设计因素水平值
表2 L9(33)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可知:溶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最小.通过正交试验表可以看出实验的最佳组合应该为A1B2C3.但在正交试验表中没有出现最佳组合,需要对其进行单独实验处理.
2.2 验证实验
对最佳实验组合A1B2C3进行单独实验(实验条件见1.2)得到以下结论:在所设计的实验条件及物料投放量的情况下得到低聚甲基氢硅氮烷13.01 g,其收率高达88.20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A1B2C3和A1B3C3二者的产品产率相差不大,但A1B3C3的实验反应时间较长,综合考虑实际的生产成本、折旧率、反应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A1B2C3作为本实验的最佳组合.
3 结 论
通过正交试验可以得出低聚甲基氢硅氮烷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正己烷用量与甲基二氯硅烷的体积比为6.7∶1,反应温度为0 ℃,反应时间为4 h.此时产品收率为88.20 %.
参考文献:
[1] Jones R G,Ando Wataro,Chojnowski J,等.含硅聚合物——合成与应用[M].冯圣玉,栗付平,李美江,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47-248.
[2] 滕雅娣,张大伟,管国生.瓷前驱体聚硅氮烷的应用研究进展[J].有机硅材料,2013,27(2):122-127.
[3] 徐彩虹,谢择民.氮化硅陶瓷前驱体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0,12(4):27-33.
[4] 胡海峰,陈朝辉,冯春祥,等.新型硅氮烷先驱体的合成和表征[J].高技术通迅,1996,6(12):23-26.
[5] Seyferth D,Schwart J M,Stewart R M.Stoichioometric and Catalytic Ring Opeing of Hexaalkylcyclodisilazanes by Organoalkal Reagents[J].Organometallics,1989,8(8):1980-1986.
[6] Song Y C,Zhao Y,Feng C X,et al.Synthesis and Pyrolysis of Polysilazane as the Precursor of Si3N4/SiC Ceramic[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4,29(21):5745-5756.
[7] 王岭,宋永才,许云书,等.乙烯基的聚硅氮烷先驱体纤维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6(5):109-112.
[8] 蔡溪南,谢征芳,王军,等.Si-Al-C-N陶瓷先驱体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0,30(9):13-19.
[9] Seyferth D,Wiseman G H.Preceramic Organosilazane Polymers:USA,4482669[P].198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