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
2014-03-26江苏丹阳云阳幼儿园彭解华
■江苏丹阳云阳幼儿园 彭解华
在幼儿园的多种角色关系中,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对幼儿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不管是何种家园互动形式的沟通与交流都离不开对人本身特殊性的关注。每个家长个性都不同,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家长,因此我们要能因人施教的沟通。为了提高沟通能力,教师应学会在差异中寻求共同点,要善于归纳与总结家长教育方式的特征,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在经验与教训中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家长类型:放手型、怀疑型、委曲求全型、亲和型、权力型。同时每种类型的家长又因为其侧重点不同,出发点不同,与表现形式不同而分出不同小类型。下面,笔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各类型家长的特征以及沟通策略:
一、放手型家长
放手型家长,显著特征是“管得少,甚至不管”,它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放养型
表现形式:这类家长一般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工作繁重劳累,多是贫困家庭或者外来民工家庭及留守儿童家庭。这类家长很少与教师沟通,匆匆将孩子放到教室门口便转身离开,他们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极少提出要求;对于幼儿在园表现也不太关心,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好;对于需要配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基本不参与,实在推脱不掉的草草应付一下。
沟通策略:这类家长因班级状况、地区差异而不同。农村比城市多,欠发达地区比发达地区多。这部分人群是最易被教师忽略的,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最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干预的。和这类家长沟通的核心是:细致、执着、循序渐进。
1.平等对待家长,尊重家长。
不能对这类家长产生歧视,要能够耐心细致、慢慢地讲解工作要点,不要因为语言、理解能力等因素放弃与这类家长沟通。
2.单独指导,持之以恒。
和这类家长沟通要求“一对一”沟通,要能够多次反复地结合实际讲解给家长听,避免生涩的道理说教。例如:涛涛稍稍调皮捣蛋了点,喜欢打人。涛涛爸爸只要一听说他打人,就把孩子打得哭天喊地的。他不懂教育,坚持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为此,我多次和他沟通,并且送了《父母都是教育家》等几本家庭教育名著给他,而且经常陪着他一起寻找涛涛身上的优点,告诉他该如何教育孩子。
3.要有橡皮膏的精神。
对于放养型的家长,教师要能够主动热情地亲近家长,例如课外互动作业,他们常常不会和孩子一起完成,我们要有“三顾茅庐”的黏劲,天天叮嘱,反复提醒,对于他们的进步也要像表扬孩子一样及时地表扬家长,促进合作。
(二)自由放任型(宣扬民主型)
表现形式:这类家长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国教育的弊端,并且知晓东西方文化教育差异,见识相对较广。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形成了一套自己认为“成功”的模式,并且希望教师也以此模式去教育他的孩子。例如:张爸爸刚入园的时候就告诉老师:“我的儿子是有点调皮,但是我不觉得他这样有什么问题,他将来是要出国的,所以从小我们就不束缚他,尊重他一切的需要,充分给他自由探索的机会。希望老师能理解和支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他极不合群,而且已经妨碍到班级文化的建立。我再次和张爸爸沟通,他却说:“没关系,老师,他想怎样就怎样,你把他一个人放边上自由活动都没关系,我们家长不会怪老师剥夺他集体活动的机会的。”
沟通策略:面对这类家长老师常常觉得很棘手,他们表现得很固执,强势,常常让一些年轻教师望而生畏,总是顺着他们的意愿去执行。其实面对这类家长的核心是:规范、自信、淡定从容。
1.教师要严格遵循幼教行业的相关纲领,规范地开展保教生活,做到有根有据,有法可依。
此类家长往往对自己的知识很肯定。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幼儿时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多请教专家,对于教育中的疑惑要及时解决,在和家长沟通时才能充满自信。
张爸爸在一次交流中提出他对现在幼教的不满,听完他的话,我并没有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而是委婉地表达我的观点:“张先生,谢谢您对幼教的关注。我相信您意识到的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并且在不断改进,我们一起合作比焦急担忧更具实效,您说呢?”他听后,非常赞同。
3.和此类家长沟通时,教师要保持情绪的稳定,不卑不亢,不急不忙。
要理解家长的各种不合常理的要求,明白大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在沟通时就能冷静、清晰,把握幼儿的发展中的困惑,设计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
(三)骄纵护短型
表现形式:其实这类家长主要以祖辈和女性家长为主。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和教师沟通时,往往避左言右,谈自己眼中的孩子。通常就说:在家里的时候,他表现得是……样子;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是……样子,像上次在什么地方,他怎么怎么做等。反正他们所说的行为永远是与教师说的相反。
沟通策略:面对这类祖辈家长,我们在沟通交流时的核心是:智慧、策略。
1.创设宽松的氛围与其沟通,避免直指问题的焦点,特别是要能注意老人的情绪反应。一般老人在愉快的环境中会比较真实,而且会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2.教师要学会选择交流对象,一定要选择在家庭中相对客观、理性的对象作为交流对象。如果经常是爷爷奶奶接送的幼儿,我们要争取与其父母中的一方去沟通,然后让他来改变老人的溺爱思维。
二、怀疑型家长
怀疑型的家长的显著特征是“缺乏安全感、对教师不信任”,它主要可分为二类。
(一)挑衅型
表现形式:这类家长的行为表现往往与个人的经历、性格特征有明显关联。他们在幼儿入园前就已经对幼儿园形成刻板印象,对社会不满,对教育不满。容易激动,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个人言论、传言等。学校一项举措出来,他的反应常常最激烈,负面言论居多。例如:学校办理家园接送卡,他会说:“这样一张纸片就能防坏人吧?现在身份证都能造假。学校就是没事找事,借名目收钱。”
沟通策略:面对这类家长,沟通交流的核心是:真诚、耐心、守法。
1.对待这类家长要真诚,耐心,把工作做得细致入微。
此类型家长往往希望得到关注,重视。我们可以把他们选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在开展一项活动前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经常与他们交流,此类型家长一般在深刻体会到自己也是学校发展和管理的一分子后,他们的思维就会逐渐转向积极。
2.并不是每个此类型的家长在老师的积极努力下都能转变的。
那遇到特别难缠的家长,我们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有时候需要寻求学校管理阶层的帮助。当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幼儿园形象和班级正常生活时,教师也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总之,和此类型家长沟通时,我们要真诚且勇敢,相信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精细到位,大部分家长都会理解与支持。
(二)自我中心型
表现形式:此类型家长比较普遍,典型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提要求,希望子女得到特别照顾;担心教师的关注不够,不停地暗示教师;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不停地叮嘱教师。典型案例:时刻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坐在教师面前,否则听不清,看不见;吃饭时,希望老师多打点汤菜,能喂喂自己家的孩子;睡觉时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同伴,不能离窗户近、教师近等。
沟通策略:面对此类型家长,沟通交流的核心是:耐心倾听、坚持公平。
1.面对自我中心型的家长,教师首先需要保持耐心。这类型的家长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耐心倾听。这既是对家长的尊重,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避免出现以下回复语:怎么就是你家有意见呢?这种要求你只能单独请一个老师了。对不起,我忙!下次再说。中途打断对方讲话等等。
2.坚持公平是避免一些矛盾的重要法宝。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对家长的尊重,不会拒绝家长所提要求。这样反而会给其他家长带来负面效应,如果每个家长都提一个不合理要求,教师就没法圆场了。所以,教师应耐心解释,坚持自己的管理原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照顾每个幼儿,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高效长效班级教育管理。
三、委曲求全型家长
委曲求全型的家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出于不同考虑,勉强迁就”,主要有两类家长:
(一)自卑型
表现形式:这一类型家长常常因为自己的户口、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等表现出对自己和孩子的极端不自信。在与教师沟通时常常表现出宿命论的心态,把幼儿的特质也归结为命运。这样的家长给幼儿很大的负面影响,幼儿往往比较消极、自卑,自暴自弃,敏感、情绪化。例如:元元是上学期的插班生,开学不久后我便发现任何班级活动,她都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整天沉默不语。偶尔会小声哭泣,告诉我们“妈妈不爱她,只爱弟弟,妈妈常常给东西弟弟吃,不给她吃”。看到元元这样,我也很难过,考虑到元元家庭的特殊性,我便主动通过电话与元元母亲取得了联系。电话里,元元母亲也很难过,声音哽咽,但她把元元的沉默与安静都归结到自己不幸的婚姻和“文盲”的学历上。口头禅就是“这娃命苦”。
沟通策略:对于此类型的家长,我们沟通的核心和前提是:精神支持、多方帮助、温暖关怀。
1.尽可能给予这样的家庭和幼儿更多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现状。
学校可以通过学费减免、捐款、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他们。班级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提供更多的力所能及的支持。有效的改善物质与精神环境,才是最有效的沟通的前提。
2.和幼儿建立感情和信任,将更多的爱给予这样的家庭和幼儿。
对于此类型的家庭要增加社会性的关爱,组织更多的幼儿和家长一起来帮助他们。
(二)退避型家长
表现形式:有许多家长即使对幼儿园和教师有建议也往往藏在心里,不敢与教师沟通。原因是家长担心提了要求以后教师会对自己有不满情绪,或担心自己讲话不够得体、把握不好分寸。但是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另一类型的退避型的家长是:他们对自己孩子非常了解,也不否定教师的观点,喜欢一味迎合教师,“阳奉阴违”,让教师无计可施,许多教师多次交流以后,容易“放弃”。我们班曾经有位家长工作很忙,每次沟通时,不等我开口,她便开始总结了:“我家小孩很调皮,他又犯错误了吧?在家也这样。被他爸爸不知打了多少次,我们怀疑他有多动症。老师,你说他是不是有病啊?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她说的比老师看到的还严重无数倍。接着让孩子不停向老师道歉……次次如此。
沟通策略:针对这样的家长,沟通核心是:主动、引导。
1.针对第一种退避型的家长,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主动地向家长汇报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细节表现,让家长知道教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如每天放学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快速汇报:今天某某学会了自己穿脱衣裤;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当我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地微笑、点头。不断坚持,家长的心门就会全开了。
2.针对第二种类型,我们需要将准备工作做充分。明确谈话目标,层次清晰,抓住主动,不要被此类型家长抓住话语的主动权,要能够把握话题的主导权。只有这样沟通才能有实效,避免规避主题。
四、亲和型家长
表现形式:主要特征是积极正面,注重沟通,在现代家庭中,这是绝大多数家长所持有的家园合作的态度。他们愿意与教师真诚的交流,愿意对幼儿和班级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接受合理的意见,愿意与教师一起分享幼儿成长经验。
沟通策略:沟通的核心是赞美、鼓励、就事论事。
和亲和型家长沟通,沟通是顺畅的,因此对此类型家长,要保持赞美和鼓励的沟通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1)不要因为讲话投缘,过多偏离主题,更不能产生利益往来。(2)不能因为熟悉,在语气措辞上就过分直白、露骨,这样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3)多鼓励此类型家长,但是也不要总是将其他类型家长与其比较,伤害到其他家长。
五、权力型家长
此类型家长与本身特征无关,但是他有强大的背景,常常是“某某的什么人”。每学期初都会有各种来打招呼的家庭,学期中还经常主动送点礼物来给孩子。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让许多老师“头疼不已”,让老师在沟通中产生许多顾忌,往往只能“报喜不报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沟通策略:和此类型家长交流时的核心是:坚守价值观、淡泊。
《论语》中曾提及有教无类,不论是什么样的背景的人进入我们的班级,我们要从单纯的师幼关系去看待他。我们可以冷静分析,巧妙地结合家长的个性特征去沟通交流。
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父母,我们在实践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总结,同时再结合家长自身的特质特点,用心探索,那么家长工作也会是一份令人愉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