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4-03-26吴淑娟闫鸿岗

关键词:专业化青年教师学院

吴淑娟 闫鸿岗

(长江大学 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青年教师作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其专业化程度与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持续发展。然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适应不了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不了青年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集教师的知识、能力、态度于一体的培养过程。其具体发展内容有:专业理想的建立和专业态度情感的养成,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教育教学知识与方法的掌握,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目前独立学院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基本沿用普通高校模式,如聘请老教师对参与青年教师的听课和评课,一系列举措都很好的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和自我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院培养不够得力

学院缺乏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指导。刚入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处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因缺乏实践和经验,对自我发展定位不够准确,专业发展方向也不够清晰,因而无法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建设需求和自己的特长和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亟需学校领导与专家进行指导,并帮助制定规划。然而调研发现,独立学院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既缺乏关注,更缺乏有效的规划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原因一是独立学院还处在发展与待成熟期,无论在政策引导还是制度执行方面,有不完善和不规范之处,无法满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二是独立学院师教师队伍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普遍不足,教学科研团队缺少,致使名师指导政策无法实施,利用老教师传、帮、带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政策也无法落实。

学院缺少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需要经过专门化的职业培训。据相关文献调查发展,独立学院对入职的青年教师一般都要进行入职前培训,但能进行职中和职后系统专业化培训的独立学院还很少。原因很多,既有有认识不清的问题,也有财力不足、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匮乏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办学经费紧张,无法提供足够的培训经费;因教师资源不足,无法让青年教师脱产进行系统学习;因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无法保障青年教师在岗学习和培训;因认识不清,重人才引进、使用,轻人才培养,岗前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相分离,培训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缺乏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保障。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既需要学校政策支持和培训经费保障,也需要校园文化学术环境的熏陶和引导。由于独立学院还处在发展与待成熟期,文化历史沉淀不深,学科专业与教师资源也不优,与普通高校相比,无论是学校内部发展条件还是外部发展环境与其他类高校相比差距较大。除了资金投入方面受限以外,独立学院其他需要的资源和条件也严重不足。如,缺乏专门培训机构和培训需要的师资力量,缺乏高质量的书籍资源,文献数据以及必需的设备和设备。[1]因内外部发展条件和环境不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然受限,从而影响了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二)青年教师自身发展意识不强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够理想,既有学校组织培养不力,也与青年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强有关。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养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需要自觉性与自主性。然而,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个人认知等因素影响,使得他们在自我提高、自我更新、自我发展方面的意愿不够强烈,其专业化发展的能动性、自觉性与自主性都比较欠缺。入校后忙于上课,至于将来何去何从,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追求。因没有明确的定位,自我发展的价值追求模糊,缺乏发展的动力,导致自我发展的滞后与迟缓。

青年教师缺乏职业发展规划。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指青年教师对自己职业生涯以目标设定为导向的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问卷调查显示,20%青年教师制定了自己中长期职业发展规划,40%的青年教师制定短期的职业发展规划;30%的青年教师有考虑,但未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10%青年教师既未想也未有职业发展规划。这说明,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规划意识,对自己职业前景模糊不清,大有随波逐流之势,其发展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与波动性。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认清自我发展现状,明确自身发展目标与方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成长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发现缺点,采取有效举措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然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并不强,既没有制订发展规划,有了规划也没有很好实施。这也是制约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内因之一。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偏颇。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有专业知识拓展,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而且还有专业理想、专业态度、专业情意的养成。目前,青年教师对专业化发展概念理解存在误区,认为专业化发展就是学历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从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拓展,专业情意、态度和教学科研素养的养成。由此,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缺乏热爱,对学科知识传授缺乏深度,不能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不能做到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教师在学科领域中的成长和发展,它是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思想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不是自然形成的,不仅需要学校重视和组织专业化培训,而且需要青年教师自身努力与实践训练。

(一)制定发展规划,引导青年教师发展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比较高,思想比较活跃,专业学科知识比较扎实,但处于职业起步阶段的青年教师,其专业发展意向并不明确,由此,学校和院系必须进行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引导,让青年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学校政策引导,专家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学团队引领,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传、帮、带,青年教师专业化才有可能实现。政策引导、专家指导、团队引领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良性发展的前提。对于青年教师个人而言,应重视专业发展规划制定,通过学校发展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分析,制订专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并根据专业化发展总体目标,制订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只有这样,其专业化发展才可落到实处。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保障青年教师专业良性、有序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保障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在学科领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二)加强在校培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校本培训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举措之一。因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紧张,无法满足所有青年教师外出系统学习的要求,因此,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学校本部教育优势资源对青年教师进行在岗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一是加强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原则、教学艺术;二是针对不同专业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聘请校内外相关万家举办讲座,通过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与论坛,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与发展动态,拓展专业发展的视野;或者开展不定期培训,内容是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者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三是通过校情知识学习,培养学校情节和专业情意;四是建立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机制,学院应该让同一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一对一帮扶青年教师,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快速进步;五是鼓励外出单科进修,青年教师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锻炼后,应该根据情况和个人自愿,允许青年教师外出进行单科进修。这也会大大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加强实践训练。一是通过听示范课、评议课、讨论课,增长见识,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二是通过参与课题申报,学科专业品牌建设,科研团队的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总之,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教学科研实践训练,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增进专业情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素养。当然,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有灵活性,培训要有时效性,培训人员要有积极性。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因时因地制宜,抓住实质,反对形式化。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可结合学校实际和青年教师特点,构建以政策扶持和经费资助为导向,以专业化培训机构为载体,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目的,以激发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领,学术制度的支持,文化环境熏陶,学习生活条件改善,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结合奖惩机制,强化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与浓厚兴趣,养成热爱学习、安心教学,乐于创新的专业情意,使青年教师尽快走向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行列,从而较好履行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职责,促进独立学院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志强,欧阳梦琴.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之理性审视[J].教育探索,2012(1).

猜你喜欢

专业化青年教师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