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22胡竞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英语

胡竞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日益普及,而利用这些电子产品进行移动学习这一学习形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代大学生正是熟练使用电子产品的主力军,堪称网络一代,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值得深思。

当代大学生经常被冠以不同称号——“90后”、“网络一代”、“即时通讯代”。[1]他们大多从小接触电子产品,彼此之间除了面对面交流之外,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网络即时交流中。他们习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例如,遇到问题时用智能手机上网搜索答案。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特点迫使其学习方式随之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在书桌前学习转变为随处学习,随时获取信息。基于这一点,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将有效促进大学英语学习。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mobile learning的简称,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移动学习是指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DA等设备(通常不包括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学习。[2]广义而言,移动学习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装置的学习[3]。移动学习也经常被定义为借助于电子设备的学习。

由此可见,移动学习跟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巨大的优势。第一,方便快捷,只要有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经常会在第一时间上网搜索答案,这即是移动学习的一种典型方式。第二,学习者自主性强。这种学习是在没有任何外在因素强迫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第三,其互动性突破时空限制。在教室内学习,两人交流需要面对面,解决问题需要当面讨论。移动学习突破了这种局限,它的互动性没有空间限制,两人或多人可以在不同空间同时交流。相对于面对面交流,当代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借助移动设备交流,这种方式避免了紧张和尴尬。移动学习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当一方有问题时,可以直接在手机微信上留言,等同伴或老师有空时再回复,这种学习方式十分受学生欢迎。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情况,2013年3月,笔者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大连津桥商学院3所独立学院本科大二学生(包括理工类、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为电子问卷,共收到428份有效回复。参与问卷调查的3所独立学院学生的比例分别为43%、35%和22%,男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3.9%和56.1%。理工类、管理类和艺术类学生的比例为35%、42% 和23%。这说明抽样基本具有代表性,通过样本数据可以推断总体情况。

问卷内容包括移动设备使用情况、移动学习情况、问题和建议等三个大方面,共25个问题。问题包括: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有多长;使用手机上网主要进行的活动有哪些;是否利用手机进行与英语有关的活动;是否了解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等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7%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其中,33%的学生为1~2小时,15%的学生为2~3小时,52%的学生为1小时以内。由此可见,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非常普遍,且接近一半的学生每天用手机上网超过1个小时。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进行的活动为:微信、QQ聊天、购物、玩游戏、浏览新闻及其他。23%的学生能够利用手机进行英语学习,但主要是用其电子词典功能查单词。78%的学生不了解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为:懒惰、没有兴趣、没掌握方法、基础差、缺乏信心,等等。学生希望英语教学能从其未来工作实际出发,培养其能力,并帮助其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由此可见,学生每天花很多时间使用移动设备,但利用其学习英语的情况很少。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有学好的愿望,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点是缺少兴趣和方法。把移动学习应用到大学英语学习中能吸引学生兴趣,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不足。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三、实践过程

针对学生特点,笔者在2013年9月~2014年1月,在所任教的5个班共255人中推广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实验班包括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52名学生,建筑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53名学生,电子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55名学生,新闻专业63名学生和艺术专业32名学生。实验班学生总体男女比例均衡,专业分布广泛,证明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意义。教师向学生介绍移动学习方式的特点,然后在授课中加进智能手机的运用,同时对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给予指导。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智能手机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以《大学实用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LifeandFashion为例,教学方案设计见表1。

表1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教学方案设计

从表1可以看出,移动设备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并提高了效率。同时,移动设备在学生课后进行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也得到了应用:

第一,利用微信建立英语群聊群。教师参与其中,加强了师生联系,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4]。英语群聊群每天由一名学生担任群主,负责发起群聊,给出话题。实践中,学生最初参与较多,但坚持性差。为了改变此状况,邀请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参与其中并做指导,学生热情回升。

第二,进行课前对话的视频录播。学生十分认真地完成此任务,反复拍摄,反复操练,这个过程实际上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学生上传的优秀视频,吸引了学生眼球;视频播放次数及质量在平时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学生做起来更加有热情,更加认真。

第三,建立英语知识资源库。每位学生每天在微信中发送一则英语知识,并加入班级收藏夹中,日积月累,学生的课外英语知识逐渐丰富。

第四,利用智能手机上传文件及答疑。这种方式方便快捷,时间灵活,方便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

四、效果及问题

(一)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当教师放松对学生上课禁用手机的要求时,学生反而较少利用手机玩游戏或做其他事情,而是更多地利用手机进行英语学习。笔者在2014年1月对实验班255名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38份。其中,87%的学生认可这种新型授课模式,觉得贴近日常生活;68%的同学坦言自己比以前更爱学英语了;高达76.2%的学生说自己减少了上课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频率。

课后学生自主学习气氛浓厚。利用微信等软件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当学生拿起手机时,发现有新的语音文件或新的话题,往往会打开听一听、看一看。问卷调查显示,67%的学生喜欢移动学习方式,但仍有13%的学生不认可这种形式,认为微信是私人娱乐软件,不应用于英语学习。

(二)问题

在一学期的实验中,笔者发现如下问题:第一,学生对新方法有新鲜感,但到学期中后期,新鲜感过后,有厌倦情绪产生。第二,少量学生抵触这种移动学习形式,不愿意把手机与学习结合起来,认为一想到学习就会产生无形的压力。第三,这种移动学习方式对手机及网络要求较高。例如,手机的待机时间要长,至少能满足一天的使用;网络信号要好,等等。目前,手机上网最普遍的是WIFI和3G方式。WIFI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方式,但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这种连接方式受到空间限制;而用3G上网会产生上网费用,这也制约着学生的使用。[5]

五、结语

通过教学案例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确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它能够避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移动学习具有随时随地学习的便捷性,值得大力推广。但是这种移动学习方式的具体应用形式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进一步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7).

[2]移动学习[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8Xpe-YnM_Zatc3uX4rb9LfCU_REbx9zIDJMP9KqbD4tyGFTLvZti-hf46cZh3IYN5boZwY_VvFOdTseyfvDnEEK.

[3]刘豫钧,鬲漱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

[4]窦菊花.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微型学习应用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5]翁家隆,李远.基于移动学习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J].软件导刊,2013(2).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大学英语
智能手机是座矿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