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SC的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4-08-22陈承李诗珍裴潇

关键词:指标体系维度教学质量

陈承 李诗珍 裴潇

(长江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提高实践教育质量是破解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这一难题的重中之重。目前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这对于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检验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仍然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构建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从而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者们在这方面也做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研究。李春晖等(2009)引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了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四个分指标体系的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1]。陈红(2009)从实验教师教学层面出发,构建了包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实践教学质量多层次评价体系[2]。于兆吉等(2010)从主管部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实践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手段、教学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等影响因素着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AHP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3]。黄迪民等(200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包含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环境等要素的高校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4]。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通常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因素的考察,依据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投入、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教师、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评价目标不够明确;二是评价体系各维度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三是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性和导向性不强。

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笔者在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内涵加以阐释的基础之上,引入管理学领域战略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的思想,建立基于BSC的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内涵阐释

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内涵阐释是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什么是教学质量,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或说明。其中有三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其三,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5]。借鉴已有研究,我们可以将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定义为“高校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满足教育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程度”。这一内涵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首先,过程是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体现了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其次,结果是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本质,体现了高校实践教学活动作用对象的实际状态,即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最后,教学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度量依据,表征了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最终实现程度。

二、基于BSC构建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平衡记分卡是哈佛大学Robert Kaplan教授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总裁David 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一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组织战略管理绩效评价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方法将“远景”和“战略”视为绩效衡量的中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4个维度分别设计适当的绩效衡量指标。该方法不仅同时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而且还同时反映了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且指标之间具有密切的因果联系[6]。结合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要素,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来构建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如下优势。

(一) 全面均衡的评价维度得到更好体现

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其财务维度反映了实践教学投入要素和平台建设状况,包括教师、资金、设备和基地设施等;客户维度主要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角度衡量实践教学的效果;内部流程维度反映实践教学过程和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学习和成长维度反映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和相关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可见,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能够全面且均衡地囊括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并且能有效地平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二)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构成有机体系

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高校实践教学的目标、条件、内容和方法的改变,从事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变化,并对实践教学过程和内容起到保障作用,更进一步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又是影响学生学习成长和用人单位评价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才能使投入要素得到保障,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以期创造更大的产出。可见,这四个评价维度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

三、基于BSC的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结合影响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各因素,围绕4个维度,可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做如下设计。

1.财务维度:实践教学投入要素

财务维度主要是指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投入要素及平台建设的考核,目的是能否提高投入产出率,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一类指标也反映了高校实践教学获取持续资源配置的能力。实践教学投入要素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即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和平台建设,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

2.客户维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高校实践教学的“客户”就是学生和用人单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是反映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维度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两个二级指标及若干个三级指标。

3.内部流程维度:实践教学过程和内容

内部流程维度主要反映高校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一维度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过程三个二级指标及若干个三级指标。

4.学习与成长维度: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创新

高校实践教学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生能否为用人单位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否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包括教师素质、教师能力和教师知识三个二级指标及若干个三级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筛选和确立

为了进一步确定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课题组邀请10名长期从事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师通过头脑风暴法,初步确立各二级和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课题组向4所985高校、8所211高校和11所一般本科院校的高校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根据合理性程度设置5级量表,分值分别为5、4、3、2、1,对于各题平均得分低于3分的指标予以删除,最后确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BSC的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较之以往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将高校人才培养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方法,达成战略与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高校实践教学活动过去与未来、结果与动因、定性与定量、内部与外部、短期与长期目标、过程与目标六个方面的平衡。这一评价体系适应范围更广,更能系统和全面地反映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质,从而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春晖,张学睦,李建楠.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

[2]陈红.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3]于兆吉,苏长海.关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4]黄迪民,孙佳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J].广西社会科学,2008(5).

[5]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6]张士强,王景波.浅析平衡计分卡的“平衡性”[J].价值工程,2007(7).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维度教学质量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光的维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