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与商业价值的契合
——以英汉电影片名翻译为例

2014-03-26张扬

关键词:英汉目的论汉语

张扬

(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电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英美国家影片的不断引进和国产电影的不断走出,影视翻译变得尤为重要。而片名虽字数寥寥,却是整部影片的精髓和灵魂。电影片名的翻译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以不同的视角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例如传统翻译理论、接受美学、互文性、跨文化、关联理论等。本文以目的论与商业价值的契合为出发点,通过观察英汉电影片名的特点,结合大量经典英汉电影片名,阐述目的论指导下英汉电影片名翻译应采取的策略。

一、目的论

费米尔(Hans J.Vermeer)在1978年发表的《普通翻译框架》一书中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他认为,目的论是翻译的最高准则,而且,目的决定方法。所谓目的论,指的是翻译的最终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译者应根据预期目的采取相应的策略。目的论包括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目的原则,三原则等级不一,忠实原则低于连贯原则,但两者又服从于目的原则。电影片名具有给观众讲述影片内容的信息功能,也有使观众享受艺术的熏陶、净化心灵的美感功能,更有激发观众购票观看电影的祈使功能。而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都是为祈使功能服务的。祈使功能正是通过片名吸引观众,感染观众,增加票房收益,最终实现赢利。实现商业价值成为片名翻译追求的终极目标。[1]

二、电影片名的特点

通俗性。电影的观众是普通大众,其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教育背景也不同,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影片名应是大众易于理解的。例如:《咱们是亲人》、《大太阳》、Snow-whiteandtheHuntsman。

简洁性。片名的发音和拼写应简洁,使观众读起来朗朗上口,看一次就能大概了解故事梗概。

概括性。概括性意味着电影片名即是其内容的浓缩。虽与简洁性相似,但概括性更强调片名与内容的一致性。

生动性。电影作为一种商业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反应及商业价值,为此电影片名必须生动,足以吸引观众,使观众一看片名就有购票观看的冲动。为了实现片名的生动性,各种修辞都得到了运用。如英语电影Tiger!Tiger!Tiger(重复),AGameofShadow(拟人),TrueLies(逆喻),TheHawksandTheSparrows(对比)。汉语电影《喜洋洋与灰太狼开心闯龙年》(拟人),《双城计中计》、《人在囧途之泰囧》(重复),《浮城谜事》(对比),《男人如衣服》(明喻),《雪豹》(暗喻),《万箭穿心》(夸张),《无声咆哮》、《杀生》(矛盾)。

三、英汉电影片名差异

(一)英语片名及译名

语音方面。借助语调,重音、次重音、轻音陆续排列,韵律优美。如TheAmazingSpider-Man,TheDarkKnightRises。因此,汉语片名译为英语时,语调也极为优美,如《色戒》Lust,Caution,《白鹿原》WhiteDeerPlain,《搜索》CaughtintheWeb,《金陵十三钗》TheFlowerofWar。

词汇方面。英语片名主要由名词及名词词组充当。例如TheAvengers《复仇者》,TheHungerGames《饥饿游戏》,Battleship《超级战舰》,Abduction《在劫难逃》。因此汉语片名英译时,往往会入乡随俗,译为名词或者名词结构。如,《二次曝光》DoubleExposure,《杀生》DesignofDeath。

语义方面。英语注重言实,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人物、地点、内容等,如Titanic3D,TheAvengers,TheMysteriousIsland。因此汉语片名译为英语时,往往比较直白,如《霸王别姬》BidFarewelltoConcubine,《唐伯虎点秋香》FlirtingScholars。

(二)汉语片名及译名

语音方面。汉语片名习惯采用四字结构,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音律优美,如《一九四二》、《浮城谜事》、《失恋33天》、《痞子英雄》。因此翻译英语片名时也应充分发挥这一语音优势,强调韵律,增添意境音律之美,以满足国人的审美心理,实现预期目的——增加票房收入。如TheBourneLegacy《谍影重重》,TheHungerGames《饥饿游戏》,MillionDollarBaby《百万宝贝》。

词汇方面。中国人习惯于使用动词而非名词。动词或动词短语使片名动感十足,富有感染力。如《搜索》、《二次曝光》、《十月围城》、《杀生》、《我愿意》、《卧虎藏龙》。由于汉语对动词的钟爱,很多英语片名译为汉语时也就入乡随俗了,如Abduction《在劫难逃》,StarWar《星球大战》。

语义方面。中国人偏好富含象征意义或诗意的题目,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色戒》、《云水谣》。同时,讲究朴实内敛而不张扬,如《雪豹》、《子夜》、《爱》、《药》。因此英文片名汉译时较为迂回,如BathingBeauty《出水芙蓉》,GonewiththeWind《飘》,BrokebackMountain《断臂山》。

四、目的论视角下英汉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

直译指原文与译文之间无文化缺失,能够找到相互对等的表达方式,但并不意味着毫无文化差异。直译分为两种:一种为语义及形式完全对等,例如《白鹿原》WhiteDeerPlain,《寒战》ColdWar,《大魔术师》TheGreatMagician,TheAvengers《复仇者》,TheHungerGames《饥饿游戏》,Snow-whiteandtheHuntsman《白雪公主与猎人》,TheDarkKnightRises《黑骑士崛起》。另一种为形式对等,但是文化内涵迥异,因此必须理解原文含义。例如《危险关系》DangerousLiaisons,虽然形式对应,但译者用“Dangerous Liaisons”来强调上流社会的谢公子以纯情寡妇杜芬玉为诱饵来获取莫婕妤的身体却爱上猎物的故事格局,译者没有简单地译为“relationship”,而用“liaisons”来描述影片中男女间复杂而又危险的关系。

(二)音译

音译指按照源语的发音,直接译为发音相似或者相同的目标语。音译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可传递异域文化。[2]例如《桃姐》TaoJie, 《笔仙》BiXian,Avatar《阿凡达》,Madagascar《马达加斯加》,TheGreat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Titanic《泰坦尼克号》。

(三)意译

意译指翻译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寓意,仅仅改变片名形式来灵活表达原意,以增强影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TheAmazingSpider-Man《超凡蜘蛛侠》,Ghost-protocol《碟中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YouAretheAppleofMyLife,《杀生》DesignofDeath,《搜索》CaughtintheWeb,《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一九四二》UntitledRemembering1942Project,《人在泰囧之泰囧》LostinThailand。TheAmazingSpider-Man意译成《超凡蜘蛛侠》,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武侠情结——侠者,英雄也。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译为YouAretheAppleofMyLife,运用了英语惯用语“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非常地道。《人在泰囧之泰囧》译为LostinThailand,“囧”古同“冏”,原指“光明”,后被网络释义为“无奈、尴尬、处境困迫”。影片中,三个各怀目的的人在泰国相遇,囧事不断,换言之就是“发生在泰国的囧事”,译为LostinThailand或者CaughtinThailand皆可,但“lost”指“受困于”,而“caught”指“突然遭受”,根据影片内容,“lost”更为合适。而《搜索》讲述的是女白领因在公车上不让座而被人肉搜索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事发突然,又由网络报道渲染,最终,女白领自杀,片名译为CaughtinWeb就非常合适。《杀生》译为DesignofDeath也颇为恰当,因为影片讲述了一群人合谋杀死一个“不合规矩”之人的故事,以“设计死亡”作为故事的主线,内容奇诡又有谜一般的阴谋陷阱。《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译名既显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又揭示了故事的背景和主人公。“Flowers”具有强烈的隐喻色彩,手法逼真。

五、结语

电影片名翻译属于一项再创造性质的艺术活动。其不仅具有文学翻译的特点,还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不仅是富含商业价值的物质产品,又是洗礼内心的精神产品。片名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购票观看。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必须在目的论指导下,采用恰当的策略为观众提供影片的基本信息,实现片名三大功能之一的祈使功能,最终实现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群英.从目的论角度谈英语片名的翻译[J].外国语文,2012(6).

[2]庞彦杰.英汉电影片名差异的文化视角[J].中国电影文学,2011(1).

猜你喜欢

英汉目的论汉语
学汉语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