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世纪中叶英国农场发展状况及原因

2014-03-26孙柳

关键词:世纪劳动力农场

孙柳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农业经济是19世纪英国经济的重要方面。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原料,释放了劳动力,并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国内市场。土地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和载体,是农业关键生产资料,英国主要生产形式便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农场。因而,农场问题成为19世纪英国农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利用可获取的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19世纪中叶英国农场的发展状况

到19世纪70年代农业萧条之前,英国农场经营的特点是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广泛兴盛,成功取代家庭农场,成为英国农业经营形式的主体。虽然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小农场并没有如经典作家所认为的那样从英国消失了,甚至就数量而言,仍然占据农场中的多数。如克拉潘在书中记载:1851年的不列颠《人口调查》中表明,大不列颠2/3的农场是100英亩以下的小农场[1](P555)。詹姆斯·凯尔德对1878年的农场规模进行了统计,也认为在当时70%的农场主占有土地不到50英亩,只有18%的农场主占有的土地超过100英亩[2](P58)。但是,从农业经营中更为重要的方面,即劳动力的使用与农场占地面积来看,体现出的是雇佣制大农场占据主导地位的特征。

首先,我们可以从雇佣制大农场的数量来看,虽然在数量上大农场比小农场少,但是相较于17、18世纪,大农场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根据罗伯特·埃伦统计,至少在米德兰地区,不论是在敞田地区内还是在圈地地区内,大农场数目的增加都以小农场数目的相对减少为代价。从17世纪早期到18世纪早期再到19世纪早期,米德兰地区的家庭农场一直比较多。但是与大农场相比较而言,其所占比重在圈地农场和敞田农场中都在下降,反之,100英亩以上的大型农场则在增加。敞田农场中,100英亩大农场的比例分别为11.6%,22.4%,35.8%。在圈地农场中,分别占47.7%,38.2%和53.3%。[3](P74)。

其次,我们可以从大小农场的经营面积变化上一见端倪,不论是在敞田还是在圈地中,大农场面积所占总面积的比重也在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大。从17世纪早期到18世纪早期再到19世纪早期,米德兰100英亩以上大农场所占面积在总面积的比重逐渐加大。在敞田中,分别是32.3%,53.6%,84.7%。在圈地中,分别是93.6%,72.2%,85.9%,尤其是在18世纪早期到19世纪早期的一段时间内,比重增加特别多[3](P73)。此外,从官方的统计资料1851年人口调查中来看,少于100英亩的农场,占总农场面积的22%,超过300英亩的超大农场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其占地总面积已经达到农场总面积的1/3有余[4](P111)。

最后,从劳动力投入情况来看,到1851年,80%的全职性农业劳动力是雇佣工人,他们主要在大农场中工作,其中40%以上的工人在超过300英亩以上的超大农场工作[4](P141~142)。从以上的资料可知,大农场在19世纪兴盛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议的。对于大农场而言,其所使用的劳动力以及其所占面积上,远远大于小农场,只是在数量上不及小农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雇佣制大农场是这一时期农业经营形式的主体。

二、英国雇佣制大农场兴盛的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高度集中对英国雇佣制大农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历史学者们经过研究大体上都认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英国地权处于日益集中的趋势。明格教授对英国地产集中趋势进行了估算,在17世纪末大地主占有土地15%~20%,到18世纪末已经达到了25%左右;乡绅阶层,17世纪末占有土地比例约为45%~50%,到18世纪末已经成功到达50%;约曼自由持有者阶层,在17世纪末所占土地约为25%~33%,到了18世纪末降低到了15%[4](P99)。在19世纪末期土地持有者报告中,1688名大地主持有超过1400万英亩土地[5](P701)。时人G.C.布罗迪瑞克在其著作中也记录了相似的情况,占所有者人数0.6%贵族和大地产主,占有总土地数量的40%还多,占80%的小所有人,只拥有土地总面积的12%[6](P187)。

卡尔·考茨基指出,农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是不能任意增加的,大地产主只能依靠购买方法才能将许多小地产加以集中,小经营的灭亡是大经营出现的前提。但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中,农民的私有土地不能以任意夺取。在多数时候,大地主们只能指望农民自己将土地出卖,大地主们只能依靠偶然的机会购买到土地,因而,大大降低了地产的积累速度[7](P175~177)。这种情况在法国最为明显。但是在英国却恰恰相反,除一小部分土地组合成自营农场之外,大部分农场都是出租经营。在19世纪中叶,租佃农场主在英格兰与威尔士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在1888年,出租经营的土地面积也达到84.6%[5](P761~762)。这样,在当时盛行年度租约的情况下,地产主可以在租约到期后收回土地,改租他人。同时,在18~19世纪,土地在英国社会中的重要性依然非常突出,从经济价值上看,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这种投资有着很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社会与政治价值来讲,在上层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地位,官职爵位,都与地产的拥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大批优秀的商人、律师、工业家竞相购入地产,这样也使得农村土地不断集中。

既然说到英国大部分地产出租经营,那么,就要考察一下出租经营的情况。原则上,大土地所有者可以将土地出租给一个或几个大农场主,也可以将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出去。但实际情况是,大地产主作为最大利润追求者,更倾向于将地产以大块的方式出租给有实力、有经验的农场主,以保证能够及时获得地租。尽管我们会发现地产主们会将一些地产出租给小佃户,获取高额地租。“地主们会发现如果出租1000英亩土地给一个佃户,每年收入可以获得1000镑的收入,如果出租给20~30名佃户,他们每年收入有1500镑。[8]”但是,由于地产主在收取地租时会消耗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而且小租佃户往往会欠缴地租,因而大部分地产主往往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小租佃户。于是,便在地产上出现了大农场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在米德兰南部这一特点非常明显,罗伯特·艾伦认为英国大农场制度的建立,关键在于英国庄园领主大地产的积累。在庄园的大地产中,平均农场规模约200英亩,在非庄园地产的农场中,其平均规模只有79英亩。此外,2/3在庄园农场上地产属于超过200英亩的农场,只有1/3在非庄园农场上的地产属于超过200英亩的地产。[3](P92~93)由此可见,大地产对大农场的兴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这一因素以外,我们还要从当时经济的市场状况来找寻原因。雇佣制大农场的生产属于商品生产,市场状况的有利与否影响着大雇佣制农场是否有利可图。19世纪前期到中期,粮食价格长期保持高位和工资水平的低下,使得雇佣制大农场利润较高,最终得以成功排挤小农场。

18~19世纪是英国人口加速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从学者的统计数据来看,在1700年左右,英格兰与威尔士人口之和只有550万,到了1871年已经达到2271万。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了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1755年人口只有230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9](P3~4)。人口的增加,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加上土地贵族所控制的政府颁布谷物法,保护地产主与农场主的利益,使英国农产品价格长期保持高位。据马克·奥弗顿统计,1700年到1749年小麦的平均价格指数是100,到了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价格指数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213,即使去掉对法战争的20年,价格指数也有181[10](P64)。另外,农村人口大幅增加,旧济贫法的推行,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滞留于农村。工业革命初期,工业发展程度不足,无法充分吸收剩余劳动力,这些因素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甚至失业。以上所述的条件促成了雇佣劳动力的价格走低。詹姆斯·凯尔德将自己对工资的调查结果与阿瑟·杨的工资调查结果相比较以后,发现在英格兰南部地区,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平均工资只上涨了不到14%,甚至有几个郡没有上涨[11](P511~512)。农产品较高的价格与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使得大农业雇佣制经营有利可图,有效地排挤了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的小农场。大农场经营的稳定,加上物价的飞涨,又带动了地租的稳步上升,例如,在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诺福克的霍克汉姆地产出租收入从1776年的12332英镑增加到了1815年的25789英镑;达德利勋爵在肯特的一块地产地租收入从1788年的2229英镑增加到1820年的4404英镑[12](P218),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农业生产,进一步促进了地产的集中,带动了大农场制发展。

按照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论断,雇佣制大农场由于其规模经营和分工的优势、资本密集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排挤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小农场,这类看法长期以来被学术界认为是金科玉律。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一观点很大程度上是从英国19世纪中叶以前的农业经营中抽象出来的。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认为,雇佣制大农场规模经营效果有限,工资劳动力监督成本很高,导致其经营效率往往不高[13](P94)。在19世纪中叶以前,雇佣制大农场之所以能够在英国农业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成功排挤小农场,与当时经济形势,大土地所有制的存在,一旦这些条件发生了改变,雇佣制大农场就很难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主导作用。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推动地权分配平均化,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科技教育,雇佣制大农场的优势大大降低,并逐渐呈现出退出农业经营的趋向,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一的家庭农场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M].姚曾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James Caird.The landed interest and the supply of food[M].London:Frank Cass&CO.LTD,1967.

[3]Robert,C.Allen.Enclosure and the Yeoman[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2.

[4]David Grigg,English Agriculture: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New York:Basil Blackwell,1989.

[5]F.J.T.Collins.ed.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1850~1914[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6]George,C.Brodrick.English land and English Landlords[M].London:Cassell,Petter,Galpin &CO,1881.

[7](德)卡尔·考茨基.土地问题[M].梁琳,译.北京:三联书店,1955.

[8]J.V.Beckett,The debate over farm size in eighteen and nineteen century England[J].Agricultural history,1983(3).

[9]C.P.Hill.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10]Mark Overton,Agriculture revolution in Engla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11]Jame,Caird.English Agriculture in 1850~1851[M].London:Longmans,1852.

[12]G.E.Mingay.English Landed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6.

[13](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 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郭熙保,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世纪劳动力农场
农场假期
世纪赞歌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农场
My School Life
一号农场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