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控护生职业伤害的探讨

2014-03-26杨再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针刺护士病人

杨再艳

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防控护生职业伤害的探讨

杨再艳

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了解护士职业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护生常见职业伤害及原因,说明学校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提出职业安全教育要在医学基础课中融入、在基础护理学中贯穿、在临床护理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在实习前强化及在临床实习中巩固,护生通过学校职业安全教育,可预防和控制护生职业性伤害的发生。

护生;职业伤害;职业安全教育

SARS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发生多起医院感染,实质上就是一次最典型的职业暴露。艾秀琴[1]报道在各级医院职业损伤调查中护士的损伤率达74.1%,是医务人员中损伤率最高的。因此,探讨在学校教育中多学科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护生自我防护能力,保证护生职业安全。

1.护士职业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护理安全包括病人安全和护士安全两个方面[2],在以往的教育中更多考虑的是病人,强调护生要为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全而做最大努力,事实上,病人安全和护士安全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关系,只有护士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才能更好服务于病人,保证病人的安全。

随着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等法的颁布,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对护士的职业安全逐渐重视,对护士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防护措施也在不断加强。

2.实习护生常见的职业伤害及原因

2.1 针刺伤: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已证实有 20 多种血源性传染病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 HBV、HCV、HIV。 0.004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1.8%[3]。梁晓芬[4]等调查显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为88%,护生发生针刺伤后,会出现焦虑、担心、恐惧、害怕等负性心理反应[5]。当发现污染源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时,护生极易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对后期实习丧失信心,有些护生因担心影响就业而隐瞒不报,产生严重的思想负担。王爱霞报道77.88%的护生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 93.82%的护生不知道规范处理方法,仅 6.17%护生行规范处理;不知道标准预防的护生占 83.65%。我院09届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为82.0%,而且有75%的人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有心理素质不稳定;防护意识薄弱;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护生为减轻工作量,自行简化操作,违反操作原则,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徒手折断安瓿,回套护针帽,注射时不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液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

2.2 化学性伤害:

2.2.1 化学消毒剂:在临床实习中,实习护生每天要接触化学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如果人体长期接触这些消毒制剂,对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等均会造成一定毒副作用,发生皮炎、哮喘、脱发等慢性疾病,甚至出现各类癌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2.2.2 细胞毒性药物:肿瘤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也有杀伤或抑制作用。在配制化疗药物、排气、换液、拔针等操作中,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或接触皮肤后被直接吸收入体内,引起白细胞下降、头晕、月经不调等,还可引起妊娠妇女自然流产、致畸、致癌等。实习护生只在肿瘤科实习时接触化疗药物,接触时间相对较短,但因其危害较大,接触时也要加强防护。

2.2.3 水银:体温计、血压计是常用的护理用品,水银是医院常见而容易忽视的毒性物品,在临床实习中应妥善处理,防止对人体产生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3.高职护理专业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护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职业安全教育是减少护生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陈炼红调查发现88.2%的学校未开设护理职业安全课程,11.8%的学校以专题讲座形式不全面、不系统地介绍“护理职业安全”知识。22.2%的教师不了解护理职业安全知识,93.6%的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发生过锐器损伤。因此,及早并强化学校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4.学校教育中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4.1 有效开展教师培训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对教师开展职业安全培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师职业安全知识认知度培养和技能培训,增强教师职业安全意识,提高教师职业安全教学能力。

4.2 在医学基础课中渗入职业安全教育 医学基础课为医学类专业共同设置的基础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的正确认知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如通过“病原微生物”课的学习,既可学到学科知识,又可了解临床工作的感染风险,培养保护病人和自身双重保护意识,在讲授“细菌的传播途径”时,强调感染对象包括病人、家属,也包括护士自身,指出洗手、戴口罩等的重要性。在药理学学习中老师在介绍消毒剂时应讲解其毒性反应和防护方法,总之,医学基础课的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可渗入职业安全教育,教师可用心挖掘。

4.3 在临床护理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安全教育

内科、外科及妇产科护理学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品质,一直以来深受护理学界的关注。在临床护理各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分阶段逐步渗透职业防护知识、使之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意识。

4.3.1 外科护理:外科护理的工作特点,经常接触病人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容易发生职业性伤害,在教学中要增强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做好安全防护,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手术室护理中手术配合过程中护生的防护。

4.3.2 妇产科:产房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决定了助产士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产妇的体液和血液,成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易感人群。此外,产房的多种噪音,接生时的强迫侧身体位,长时间站立等职业暴露因素不仅给助产士带来精神上的压力,还会造成躯体的慢性损伤,甚至发生疾病。在教学中增强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做好安全防护,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分娩期护理,练习分娩过程中护生的防护。

4.3.3 内科:化疗药物在抗癌的同时,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毒副作用,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势必会造成对护理人员身体的伤害。在教学中增强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如放疗、化疗病人护理中护生的防护。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面临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社会性、运动功能性、暴力攻击性职业伤害,严重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让护生了解护理职业的特殊性,了解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增强护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熟练掌握职业安全技术,可降低护生职业伤害的发生。

[1]艾秀芹.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与安全[J].天津护理.2004,12(1):58-59

[2]左月然.护理安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9-155

[3]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等.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4]梁晓芬,杨桂勇,陈向坤,等. 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83.

[5]王海燕,胡艳,赵君健。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37-238

R471

B

1009-6019(2014)08-0189-02

猜你喜欢

针刺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