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4-03-26刘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内科病房神经内科风险管理

刘莉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军第二0八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刘莉崔晓野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军第二0八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神经内科;不良事件;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升高。从神经内科疾病特点分析,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行动不便,疾病恢复较慢、需长期住院治疗,并且患者年龄较大,多合并有其他疾病,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护理风险较大[1]。这就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挑战。因此,如何做好护理工作,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话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3例、女67例,年龄在49-82岁之间,平均为(63.91±2.73)岁。其中87例为脑梗死、29例为脑出血、1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为帕金森症、17例为持续癫痫。将以上全部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男46例、对照组34例,平均年龄为(63.49±2.39)(63.49±2.39)岁,对照组男47例、女33例,平均为(64.21±2.83)岁,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1.2.2 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

(1)环境风险管理。患者住院环境应以安全、整洁、卫生为主。全面评估患者住院环境,对风险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检查病室扶手,病床床栏、刹车等,保证其稳固性。保持病室、卫生间、走廊地面干燥,增加防滑垫、张贴防滑标识等防护措施。移除锐器、暖瓶等危险物品。病室每天消毒,并定期检查消毒效果。病房每天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

(2)患者风险管理。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查找影响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给予翻身、按摩,防止压疮形成。部分患者合并吞咽困难,应做好饮食宣教工作,避免发生呛咳。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患者外出检查时,备好氧气袋、呼吸器等急救物品。加强健康宣教和护患沟通,做好解释工作。

(3)药品风险管理。规范药品管理工作,尤其是毒麻药品和贵重药品的管理。真正做到“定数量、定位置、定期检查、专人看管、严格交接”,药品标识清除明确。在临床用药时,按护理程序进行,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静脉给药时,做好解释工作,禁止患者私自调节滴速。口服给药时,保证患者服下后再行离开,避免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如记忆功能受损、痴呆等出现药物漏服事件。

(4)制度和人员配备风险管理。优化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在医院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科室特点增加相应条目,保证制度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合理安排班次,夜间尽量保证双人值班,适当增加护士休息时间,科室领导人员多与护士进行沟通,多了解其想法,以便制定更加人性化方案。

(5)护士风险管理。加强专科知识、急救知识讲解,定期组织参加讲座,完善培训制度,并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极易赏罚措施。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和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其法律意识,规范日常操作[2]。

1.3 疗效评价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和进行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工具为医院自制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比较进行x2检验,数据计量进行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2.24±2.85),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6.18±3.11),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3.39±2.52),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7.63±3.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现存或潜在的会对患者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能导致患者生理或心理受到伤害甚至引发死亡的风险因素。风险管理通过科室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和评价,进而制定消除方案,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神经内科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变化快,并多数合并有痴呆。瘫痪等遗留症状,这无疑给管理工作造成极大挑战,也体现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3]。

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尽量在全面了解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神经内科病房危险因素总结如下:(1)患者因素。患者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情重、变化快,恢复慢、并伴有行动不便,认知功能欠缺。患者长期住院,焦虑、抑郁情绪较重,对医疗服务要求较高。(2)药品。神经内科患者用药量大、药品种类多,服用剂量因人而异,这就增加了药品管理难度。(3)护理人员。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压力较大。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欠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程度较差。(4)环境。患者数量多,人员拥挤,病房环境较差,部分病室设施陈旧,安全性能较差[4]。通过详细分析以上危险因素,保证了管理方案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该种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综上: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1]许文华.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36-837.

[2]孟凤.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1):1156-1157.

[3]谷静.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33):912-913.

R473.5

B

1009-6019(2014)08-0174-01

猜你喜欢

内科病房神经内科风险管理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