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生态脆弱区不同扰动生境草地植被及土壤无机氮变化特征

2014-03-26张玉霞姚拓王国基马文文马文彬

草业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铵态氮围栏硝态

张玉霞,姚拓,王国基,马文文,马文彬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70)

生态脆弱区(生态交错区)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高寒生态脆弱区则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出现在了海拔较高地区[1]。高寒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生产力水平低、易受外界因子干扰、修复能力弱,植被主要优势种以寒旱丛生禾草为主,并混生有不同数量的高原灌丛、垫伏植物及毒草,总盖度较低[2]。人类活动的干扰亦可造成高寒草地的退化,导致地表下垫面的改变,区域水热循环过程失衡,加速草地的退化演替进程[3]。长期持续性过度放牧干扰造成了不同程度草地退化,地上植物量和草地植被总盖度随着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而逐渐降低。植物群落优势种嵩草(Kobresiaspp.)、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等逐渐被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emulticaulis)、棘豆(Oxytropisspp.)、龙胆(Gentianaspp.)和马先蒿(Pedicularisspp.)等毒杂草代替,同时其他毒草伴随生长。

土壤含氮化合物主要以有机态存在,无机态氮一般占全氮1%~5%。但有机态氮大部分必须经过土壤微生物的转化作用形成无机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无机态氮主要存在形式是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有时有少量亚硝态氮存在,是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重要地下氮素宝库,在农、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机氮经微生物氨化作用,可以释放出氨,氨可以进一步转化为铵,形成铵态氮。同时,在适宜条件下,铵态氮可以经微生物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形成硝态氮。已有研究表明,植物能吸收利用的氮素形态有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单质态氮以及一些可溶性有机含氮化合物[4]。土壤中氮素经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但作物能否高效吸收氮素与根系性状有密切联系[5]。无论低氮或高氮环境中,植物根系都形成了特有的适应机制[6]。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不断被植物吸收利用,养分被转移,植被盖度越大,被利用的养分也越多。李贵才等[7]认为不同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微生物种类差异是导致土壤矿化量变化的原因。硝态氮含量季节变化趋势差异性大,随土层加深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反映了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氮素季节动态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8]。因此其土壤铵、硝态氮含量高低受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种类和土壤环境条件如土壤温度、湿度和盐碱度等诸多因素影响[9]。颜淑云等[10]对玛曲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素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无机氮与全氮线性相关,土壤全氮与铵态氮、硝态氮也呈线性关系。史作民等[11]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4个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碳氮特征进行研究。李荣等[12]对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土壤紧实可以减少硝态氮的淋失,但影响了微生物活动,间接影响铵、硝态氮含量。胡璐等[8]对中国北方蒙古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铵态氮分布及其环境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土壤pH值的升高,其表层铵态氮含量减少。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中有机碳类物质的含量,随施氮浓度增加,各土层中总有机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呈上升趋势,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呈下降趋势[13]。梁飞等[14]通过田间人工种植试验证明追施氮肥可以提高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整株生物量,促进盐地碱蓬对盐渍地的生物修复。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氮是牧草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而有关高寒草地植被及无机氮素变化特征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天祝高寒草地植被的调查及不同干扰生境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研究,揭示不同干扰生境下土壤无机氮素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造成土壤无机氮素含量变化的原因,为高寒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自然概况

研究地位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河流域甘肃农业大学高山草原试验站,其地理坐标为37°11′~37°13′N、102°29′~102°33′E,平均海拔2700~3300m,气候阴冷潮湿,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烈。根据相关记录,年均温-0.1℃,1月均温-18.3℃,7月均温12.7℃,>0℃年积温1380℃,水热同期,年日照时数2600h;年降水量416mm,多为地形雨,集中于7-9月,年蒸发量1592mm。无绝对无霜期,仅分冷、热两季,春季常有旱象,并有暴风雪。土层厚约40~80cm。土壤pH值7.0~8.2,有机质含量10%~16%。土壤以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黑钙土等为主。植被以嵩草、苔草(Carexspp.)、针茅(Stipacapillata)、莎草(Cyperusspp.)、珠芽蓼、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棘豆、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spp.)、火绒草(Leontopodium)、黄芪(Astragalusspp.)、麻花艽(Gentianastraminea)、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甘肃马先嵩(Pediculariskansuensis)、早熟禾(Poaspp.)等为主。

1.2 样品采集

1.2.1 样点选择 为研究不同干扰生境下高寒生态脆弱区草地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在海拔2970~3000m处,以目前高寒草地的几种常见干扰生境为主,选取放牧强度小的围栏内天然草地(围栏内)、放牧强度大的围栏外天然草地(围栏外)及牧道3种干扰方式的草地,具体样地特点见表1。

表1 样地类型及干扰特点Table 1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 site

1.2.2 植被调查[15]在研究样地不同干扰生境内随机选取5个1m×1m的样方,辨别记录样方内植物种类、种数;以10cm为单位将样方分为100个网格,采用针刺法在各交叉点刺探测试有无植物根系着生,有植物即算作1,调查植被盖度;并将样方内的所有植物齐地面刈割,除去粘附的土壤、砾石等杂质后称取鲜重,记录样方地上生物量;在3种样地内选择5株有代表性的植株测量自然高度,重复10次,调查植被高度。

1.2.3 土样采集 分别在2012年4月,6月,8月,10月,在上述3种干扰生境内采用土样剖面取样法取样,相同月份尽量考虑地形基本一致,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随机选取5个点,分0~10cm、10~20cm和20~30cm在同一垂直线上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土壤样品,将土样装入采样箱,放入冰袋暂存,带回实验室后存入4℃,并在一周内测定各指标。

1.3 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测定

1.3.1 土壤铵态氮测定方法——靛酚蓝比色法[16]称取过1mm筛的土样10g,加KCl溶液50mL,振荡0.5 h后过滤。取滤液5~1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KCl溶液补充至10mL,加入苯酚溶液和次氯酸钠碱性溶液各5mL摇匀。在20℃左右的室温下放置1h后,加掩蔽剂1mL并定容。在625nm波长处比色,记录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测定溶液质量浓度。结果计算:c=ρ×v×ts/m,式中,c为铵态氮浓度(mg/kg);ρ为铵态氮的质量浓度(μg/mL);v为显色液的体积(mL);ts为分取倍数;m为干样品质量(g)。

1.3.2 土壤硝态氮测定方法——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17]称取过1mm筛的土样10g,加0.2g CaSO4和100mL二次蒸馏水,振荡15min后静置30min过滤。取滤液50mL于50mL比色管中,之后转移到三角瓶中再加1mol/L的盐酸溶液1mL,在波长220和275nm处读取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测定液质量浓度。结果计算:c=c0×V×D×1000/(M×103),式中,c为硝态氮浓度(mg/kg);c0为测定液质量浓度(μg/mL);V为测定溶液体积(mL);D为分取倍数;M为干试样质量(g);1000与103为单位换算数量级。

1.4 数据处理

所有图表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绘制,试验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干扰生境植被特征

对研究样地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2)表明,天祝高寒草地中,虽然围栏内和围栏外植物种类相似度较高,均包含有嵩草、苔草、针茅、珠芽蓼、金露梅等,盖度相近,但两种干扰生境下优势种、植被高度与地上生物量明显发生了变化,围栏内的高度、地上生物量分别是围栏外的2.75和2.49倍,而且围栏外草地的可食牧草减少,并以棘豆、狼毒等毒草为优势种;牧道植物种数、优势种、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相比于围栏内外草地均明显减少。

2.2 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空间变化

2.2.1 不同干扰生境铵态氮含量空间变化 3种干扰生境下土壤铵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化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3种干扰生境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生境类型NH4+-N含量均表现出0~10cm>10~20cm>20~30cm的趋势。围栏内0~10cm铵态氮含量最高(16.357mg/kg),显著高于其10~20cm、20~30cm层,10~20cm与20~30cm层的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围栏外0~10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与10~20cm层的差异不显著,与20~30cm层的差异显著,10~20cm与20~30cm层差异不显著;牧道各土层的铵态氮含量均低于10mg/kg,20~30cm层含量最低(4.328mg/kg),且各土层间差异显著。

2.2.2 不同干扰生境硝态氮含量空间变化 图2为3种不同干扰生境下土壤硝态氮含量空间变化。结果表明,3种干扰生境下土壤硝态氮含量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各干扰生境下NO3--N含量变化趋势与NH4+-N的基本相似,也表现出0~10cm>10~20cm>20~30cm的趋势。围栏内0~10cm层硝态氮含量与20~30cm层的差异显著,与10~20cm层的差异不显著,10~20cm与20~30cm层差异不显著;围栏外0~10 cm层硝态氮含量最高(23.924mg/kg),显著高于10~20cm和20~30cm层,10~20cm与20~30cm层的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牧道20~30cm层含量最低(3.029mg/kg),且各土层间差异显著。

2.3 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季节变化

对围栏内天然草地、围栏外天然草地和牧道3种干扰生境下土壤表层(0~10cm)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干扰生境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图3、图4)。

表2 不同干扰生境植被特征Table 2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disturbed habitats

图1 不同干扰生境下土壤铵态氮的空间变化Fig.1 Space change of ammonium-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disturbed habitats

图2 不同干扰生境下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变化Fig.2 Space change of nitrate-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disturbed habitats

2.3.1 不同干扰生境铵态氮季节动态变化 3种干扰生境下NH4+-N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图3),除10月围栏内外,其他月份围栏内、围栏外、牧道的铵态氮含量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8月>6月>10月>4月。围栏内6月、8月、10月动态变化差异较小,10月相对于8月的硝态氮含量只下降0.4178mg/kg,4月含量最低(7.1551mg/kg)。围栏外6、8月铵态氮含量较高,变化幅度较小,4月含量最低(3.1242mg/kg),10月相对于8月降低了11.3678mg/kg。牧道6月铵态氮含量比4月高出0.664mg/kg,8月份铵态氮含量最高(18.5058mg/kg),10月含量最低(2.3498mg/kg)。

2.3.2 不同干扰生境硝态氮季节动态变化 由图4可以看出,4-8月3种干扰生境硝态氮含量逐渐升高,除10月围栏外的持续上升外,其他2种干扰生境硝态氮含量8月以后降低,季节变化趋势为8月>6月>4月>10月。围栏内4,6,8月硝态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10月含量最低(5.9450mg/kg),相比于8月降低了18.4748 mg/kg;围栏外硝态氮含量持续增加,从4月的9.2869mg/kg上升到10月的40.3676mg/kg,但6,8月含量相近。牧道的硝态氮含量变化趋势与围栏内的相似,4月最低(7.4299mg/kg),8月最高(26.4973mg/kg),6,10月硝态氮含量只相差0.2739mg/kg。

2.4 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与草地植被相关性分析

以8月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与地上生物量做相关性分析(表3)。3种干扰生境下铵态氮与硝态氮同地上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但相关程度因草地类型而异。围栏外、牧道铵态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为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围栏内铵态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为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围栏内硝态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间为中度相关,围栏外、牧道硝态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间为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3~0.5。

图3 不同干扰生境下土壤铵态氮季节动态变化Fig.3 Seasonal dynamic of ammonium-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disturbed habitats

图4 不同干扰生境下土壤硝态氮季节动态变化Fig.4 Seasonal dynamic of nitrate-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disturbed habitats

表3 土壤有效氮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overground biomass and available nitrogen

3 讨论

3.1 天祝高寒草地植被特征

禾本科、莎草科等可食牧草逐渐减少和杂类草盖度增加的趋势可以反映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植被变化的基本特征。退化程度较轻的草地多处于禾草-矮嵩草群落时期,植被分为两层结构,上层为禾本科牧草,下层为莎草属牧草,随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植被逐渐演替为小嵩草、杂类草[3]。研究地天祝金强河流域平均海拔2700~3300m,气候阴冷潮湿,年均温-0.1℃,属于典型的高寒生态脆弱区。植被以嵩草、苔草、针茅、珠芽蓼、棘豆、狼毒、黄芪、甘肃马先嵩等为主,总盖度较低,易受外界因子干扰,围栏内天然草地除放牧外,无其他人类生产活动,划区轮牧,放牧强度小,因此植被高度、地上生物量等都明显高于其他干扰生境,且优势种多为家畜的可食牧草。围栏外天然草地由于长期过度放牧,退化严重,植物群落优势种嵩草、苔草、珠芽蓼等被棘豆、狼毒、黄芪等毒杂草代替。牧道长年被家畜践踏和排泄,土壤紧实、对植被种类、种数、优势种、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3.2 土壤有效氮空间变化特征

土壤中的有效氮以铵态氮和硝态氮形式存在。一般来说,铵态氮在土壤中大多被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而硝态氮不被土壤胶体吸附,移动性较强。由于土壤中的NO3--N含量易受NH4+-N供给、硝化细菌数量、降水淋溶以及气态释放的影响,NO3--N含量比NH4+-N含量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其空间变异性很大。即使在相同干扰类型下,由于微域条件的变化,土壤NO3--N含量也明显表现出不同[10]。同时,植物对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具有明显的偏向性[18],即土壤铵、硝态氮含量变化也受植被种类的影响。3种干扰生境下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此结果与史作民等[11]、孙景玲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牧道中,湿度是氮矿化的主要决定因素[20],即铵、硝态氮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牧道家畜的活动量大,尤其是牧道的家畜粪便量增大,经家畜踩踏的牧道土壤紧实,容重增加,土壤空隙变小,好气微生物数量减少,氮素少被分解,因此牧道0~10cm层的铵态氮含量较高。围栏外各土层间硝态氮含量差异较大,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采样时采到牛羊粪便的地盘或者植被盖度较大的区域,通过硝化细菌的转化,硝态氮含量增加。

3.3 土壤有效氮季节变化特征

NH4+-N和NO3--N的季节变化规律特征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有出现[21-22],一般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低[23-24]。本研究中NH4+-N及NO3--N的动态变化均符合此规律,原因在于温度对氮矿化作用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土壤有效氮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地3-5月干旱无雨,牧道长年被牲畜踩踏,土壤紧实,硝态氮不易被淋失[23],因此4月铵、硝态氮含量均较低,但铵态氮含量小于硝态氮。6月,8月硝态氮含量较高,这是由于研究地6月份天气回暖,土壤温度上升,湿度增大,7-9月降水多,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大,有效地促进氮矿化作用,尤其是NH4+-N的硝化作用。6月围栏内和围栏外铵态氮含量相近,可能是由于相似草地类型具有相近的植被组成、类似的生物群落,造成了它们相似的NH4+-N变化趋势。8月牧道铵态氮含量与围栏内、围栏外的含量相似,是因为8月家畜的活动量大,尤其是牧道的家畜粪便量增大,促使牧道0~10cm的铵态氮含量的增加,此结果与孙志高等[25]的结果不一致。10月温度降低以后植被生长缓慢或者停止生长,对土壤中的铵态氮利用较低,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温度的限制,转化为硝态氮较少;而深秋季节降雨较多,围栏内土壤相对疏松,增加了硝态氮的淋失[25]。

3.4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与草地植被相关性分析

作为直接氮源的铵、硝态氮与地上植物量的相关性强弱因草地类型不同而改变,3种干扰生境下铵态氮与硝态氮同地上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因草地类型而异。随着土壤铵、硝态氮含量减少,地上植物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其减少的幅度不同。地上生物量与围栏外、牧道铵态氮含量之间为中度相关,与围栏内铵态氮含量间为高度相关;地上生物量与围栏内硝态氮含量间为中度相关,与围栏外、牧道硝态氮含量间为低度相关。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很可能与干扰强度有关[26]。3种干扰生境间的区别是围栏内草地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植物生产能力,属于健康状况良好的植被类型。围栏外天然草地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干扰造成草地严重退化,地上植物量和草地植被总盖度也明显降低。牧道主要是家畜行走的通道,长期践踏造成土壤紧实,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植被盖度很低,土壤中养分转换、循环较慢。

4 结论

围栏内和围栏外植物种类相似度较高,盖度相近,但两种干扰生境下的优势种、植被高度与地上生物量明显发生了变化,牧道植物种数、优势种、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相比于围栏内外草地的均明显减少。

相同干扰生境下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且变化幅度较大,0~10cm层的含量与20~30cm层的存在显著差异。相同土层3种干扰生境下铵态氮和硝态氮均表现出围栏内>围栏外>牧道的趋势。

3种干扰生境下土壤NH4+-N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为8月>10月>6月>4月,10月份围栏内的铵态氮含量与8月的差异不显著;NO3--N的季节变化趋势为8月>6月>4月>10月,10月围栏外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相同生境含量。

3种干扰生境下铵态氮与硝态氮同地上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围栏内铵态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为高度相关,围栏外、牧道硝态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间为低度相关。

[1] 阎欣,甄峰,席广亮.高寒生态脆弱地区城市绿色工业选择与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7):1139-1145.

[2] 刘金荣,谢晓蓉.祁连山高寒草地特点及可持续发展利用对策[J].草原与草坪,2002,2:15-18.

[3] 王建兵,张德罡,曹广民,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演替的分区特征[J].草业学报,2013,22(2):1-10.

[4] 门中华,李生秀.水培硝态氮浓度对冬小麦幼苗氮代谢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0,4:77-79.

[5] 史正军,樊小林,Klaus D,等.根系局部供氮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及其机理[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2):147-152.

[6] 郭亚芬,米国华,陈范骏,等.硝酸盐供应对玉米侧根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31(1):90-96.

[7] 李贵才,韩兴国,黄建辉.哀牢山木果柯林及其退化植被下土壤无机氮库的干季动态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4,46(2):194-201.

[8] 胡璐,李心清,黄代宽,等.中国北方-蒙古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铵态氮的分布及其环境控制因素[J].地球化学,2008,37(6):572-580.

[9] Rasbid G H,Scbeafer R.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nd mineral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the temperate forest soils[J].Pedobiologia,1988,31:335-347.

[10] 颜淑云,周志宇,邹丽娜,等.玛曲高寒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素含量特征[J].草业学报,2010,19(2):153-159.

[11] 史作民,刘世荣,程瑞梅.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四个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碳氮特征[J].林业科学,2004,40(2):21-27.

[12] 李荣,何兴东,张宁,等.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化[J].土壤学报,2010,47(2):295-300.

[13] 朱毅,侯新村,武菊英,等.氮肥对两种沙性栽培基质中有机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3,22(2):38-46.

[14] 梁飞,田长彦,田明明,等.追施氮肥对盐地碱蓬生长及其改良盐渍土效果研究[J].草业学报,2013,22(3):234-240.

[15]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16] 杜森,高祥照.土壤分析规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4-46.

[17] 梁兰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硝态氮[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14(2):80-81.

[18] 田霄鸿,李生秀.几种蔬菜对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194-201.

[19] 孙景玲,王平,王德权.河西地区间作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时空动态变化分析[J].土壤通报,2010,41(4):882-885.

[20] Noy-Meir.Desert ecosystems:environment and producers[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1973,4:25-51.

[21] Raghubanshi A S.Effect of topography on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an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a dry tropical forest[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92,24:145-150.

[22] 郁梦德,莫江明,孔国辉.离子交换树脂袋法测定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的初步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5,34:44-48.

[23] 孟盈,甘建民,郑征,等.热带雨林及在其下种植砂仁的土壤中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对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1):21-24.

[24] 许翠清,陈立新,颜永强,等.温带森林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季节动态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0):19-21.

[25] 孙志高,刘景双,牟晓杰.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3):277-282.

[26] 高海峰,白军红,王庆改,等.霍林河下游典型洪泛区湿地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268-271.

猜你喜欢

铵态氮围栏硝态
TBS围栏灭鼠技术
不同质地土壤铵态氮吸附/解吸特征
不同盐碱化土壤对NH+4吸附特性研究
围栏
动物园
洗澡围栏
低C/N比污水反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累积特性研究
有机质对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铵态氮吸附-解吸的影响*
铵态氮营养下水稻根系分泌氢离子与细胞膜电位及质子泵的关系
硝态氮供应下植物侧根生长发育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