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四市的调研
2014-03-26李义良
张 兵,李义良
(1.淮海工学院 宣传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5;2.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为了了解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情况,引导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2013下半年年进行了实地调研,重点对扬州市邗江区、镇江市丹徒区、南通市通州区、泰州市姜堰区、泰州市海陵区以及江都市、句容市、如皋市等八个县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了解各级党组织在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使用方面的举措。为了保证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在每个县区分别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座谈会、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以及部分村民座谈会,针对各个群体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并深入大学生村官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
二、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现状与成效
(一)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各地严把“入口关”,建设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其中党员比例、“985高校”和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各地还将大学生村官培养与后备干部培养有效连接,形成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链。在扬州市邗江区的大学生村官中,担任“两委”正职的有31人,占16.7%,担任“两委”副职的73人,占总人数的39.2%。2012年度,该区有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开选拔走上了乡镇(街道)副职岗位。
(二)搭建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平台
镇江市丹徒区委组织部从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和专家,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专家库,专门负责协调、帮扶和指导大学生村官创业。该区还组建了一支由30名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队伍,帮助创业大户、致富能人依靠科技促进增收。句容市天王镇注重以戴庄有机农业基地为摇篮,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区,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在基地开展种植养殖和市场营销的实践活动,扶持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三)大学生村官树立了为民服务的群众观
扬州市江都区大学生村官李庚(仙女镇南苑社区党支部书记)认为,“大学生村官就是要有服务群众的思想观念,带着对百姓的深情厚谊辛勤工作。”大学生村官深入走访百姓群众,通过恳谈、发放联系卡、记录民勤日志等多种形式,了解民思民需民难,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问卷显示,大学生村官在为民办事中,51%的大学生村官有强烈的为民服务的意识,92%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及时热情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多数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比较熟悉。
(四)大学生村官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活力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在规范基层党内生活、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干部的新生力量,相对于其他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优势明显。对于“到村以后,您认为对村里的党建工作是否有影响”的回答,有92%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有影响”,8%的大学生村官选择“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当地群众也普遍认为大学生村官具有技术能力强、信息渠道多、年轻有活力等优点,给农村基础建设和民主管理带来了新气象。
(五)各地创新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形式
调研发现,各地大学生村官主动开展惠农政策宣传、村情民意调查、科技推广、矛盾纠纷调解、企业发展服务、农民创业引导等工作,成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一员。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还形成了一系列服务基层群众的好做法,比如,南通市崇川区提出“强化社区社团党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探索出一条“组织引领社团、党员凝聚社团、社团服务群众”的社团党建工作路径,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服务和文体活动,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和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动机偏差等原因导致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调查显示,大学村官的从业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村官是为了“走进农村,了解国情”、“体现个人价值”等,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选择村官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做出的选择。基层的生活状况和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情况也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仅有12%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收入状况满意。大学生村官的年龄阶段,也处在婚恋和购房等刚性需求时期,“时间少、圈子小、购房难”都成了大学生村官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真正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有所作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存在适应难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属于“外来人口”,与当地村民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当地农村所固有的文化惯性,也让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调查了解到,农村留村人员年龄偏大,大学生村官与本地干部群众年龄代际差异大,在沟通上存在障碍;大学生村官年纪轻、经验少、资历浅,对于村级事务的发言权、影响力都难以和本地党员干部相比,经常会面临好建议不被赞同的情况。专业不对口,难以学以致用也是大学生村官普遍反映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在选聘机制上对专业没有太大限制,造成了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五花八门,使得很多大学生村官虽然有一技之长但是在农村的天地中难以大施拳脚。同时,“大学生村官与其他老党员、基层干部相比,在农业生产知识、群众基础、矛盾调处等方面也还很缺乏”。[2]
(三)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调研发现,各地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大学生村官工作发展不平衡,大学生村官的带领群众、带头致富的作用发挥也不理想。在调研的四市中,扬州、南通的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热情较高,有的地方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不少村官到农村后不深入群众中进行实地调查,而是在办公室从事一些文秘工作,充当着“打字员”、“文员”等角色。另外,由于大学生村官受到多方领导,因而 “村官”充当“镇官”的情况也很多,问卷显示81%的大学生村官是因为“乡镇安排的事情多”而不能进村入户。在调研中,有的大学生村官表达出自己的困惑,自己是“村官”但在乡镇街道“帮忙”,成了“干部眼中的群众”和“群众眼中的干部”。
(四)大学生村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
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大学生表现得自傲。有大学生村官认为到农村工作是大材小用。 二是失落感。问卷显示,大学生村官对目前的工作条件非常满意得仅占14%,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了较大落差。三是自卑感。调查显示有47%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的收入比大学同学差,甚至有的大学生村官在择偶过程中因为“没有编制”而被拒绝。四是孤独感。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都不是本村的,很多甚至来自偏远地区,很多大学生村官存在语言障碍,难以和本地群众交流,“经常产生‘水土不服’,容易产生心灰意冷的孤独感和无助感”。[3]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意识
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是大学生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逻辑前提。如果没有在观念上确立服务群众的思维逻辑,就不可能再具体实践中采取相应的行动[4]。地方组织部门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引导大学生村官弄清“我是谁”、明白“为了谁”、找准“依靠谁”。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形式是可以多样的,渠道可以是多元的。大学生村官入职后,面对一个由行政体制创造而构建起的身份,必然通过向前几届村官学习,加强自身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自我认知构建,在面对乡镇领导、村民等社会各方时,大学生村官也会对其身份要求与定位重新看待,或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5]。因此,一方面,要强化分类培训指导。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村域经济发展、密切党群联系等方面”。[6]可根据任职年份和工作岗位,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分类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意识。第二,要推动形成整体合力,成立大学生村官自治组织,发挥大学生村官集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第三,通过“压担子、下任务、教方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大学生村官“接地气”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具体实践中尽快成长起来。
(二)优化选拔、管理和使用机制,使大学生村官人尽其才
能否建立一套科学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和使用机制,也是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一环[7]。一是应建立全程管理考核体系。采取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三结合”和区、乡镇、村级考核结合的形式,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村官的德才表现。二是要建立综合性研判考核机制,全面公正地评价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绩。三是要推行实效督查考核。制定完善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和实绩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四是要严控上级的借调使用。五是要改革公务员选拔、事业单位选拔和干部选拔模式,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察,避免“老实工作顾不上考试吃亏”的现象。
(三)加强大学生村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调研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刚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存在心理上的不适应,表现在不少外地大学生存在孤独感,有的学生把所学专业搁置下来存在失落感,面对群众的质疑和其他基层干部的不信任容易使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挫折感、迷茫感。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由外在结构性力量影响而塑造出的特殊群体,面对外在建构的身份,“他们需要通过主体的积极认知、行动的意义赋予和参与来获取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8]。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除了在生活条件、经济待遇、工作环境上,给大学生提供好优质保障以外,还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村官顺利完成从“同学”到“同志”的转变。组织人事部门和乡镇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学生村官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可以定期开展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大学生村官了解一些心理常识,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可以聘请心理辅导专家担任大学生村官心理顾问,通过适当方式舒缓其心理困惑,开展文体联谊活动,扩大大学生村官的交际圈,丰富其业余生活。
(四)构建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服务体系,营造服务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的局面。第一,要针对大学生村官建立服务群众工作机构。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群众服务站”,开通专门服务电话,及时全面收集群众诉求,协调各方资源及时有效为群众提高好服务。第二,要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体系。大学村官要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有制度上的安排和机制上的设计。应建设包括群众服务诉求提取制度、服务群众标准制度、服务群众工作流程等在内的,一系列可操作的工作制度,使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科学制度规范。第三,要提供稳定的资金扶持。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需要资金支持。应根据当地财政实际,建立一定的“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基金”,作为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蓄水池”。第四,要搭建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最紧迫的就是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快构建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工平台”。[9]大学村官应发挥信息技术特长,利用好网络资源,探索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信息服务模式。
五、结语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选拔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它有计划地将具有现代政治、现代服务和现代知识的优秀大学生“嵌入”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最终实现优秀人才和基层党建的高度融合。大学生村官只有主动投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内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才能在深入基层破解难题中促进农村发展,才能在贴近群众改善民生中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参考文献:
[1] 史彦虎.新农村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如何扎根农村探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2(2):356—357.
[2] 崔玲,张艳荣.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思考——基于村干部的视角[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5—28.
[3]李义良.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2.
[4] 孙黎海.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架构[J].理论学刊,2013(8):22—25.
[5]褚庆鑫,杨东涛.大学生“村官”组织公民行为影响机制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3(3):77—83.
[6]刘磊.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跟踪调查报告[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3):110—112.
[7]许芸,张浩. 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和能力培养[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0—23.
[8] 郑明怀.大学生村官角色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9):142—145.
[9] 杨蕾,殷焕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3(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