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绿道系统建设探讨

2014-03-26周艳丽安运华曾明子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绿道系统建设

周艳丽,安运华,曾明子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谭风云 (湖北城隆市政园林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北 荆州 434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钢筋水泥土已经成为了精神牢笼,自然风景、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精神的寄托之地。虽然绿道建设在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让绿道建设更加适合本国国情,如何建立可行性的绿道建设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绿道的定义

Little[1]将绿道定义为指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走廊,或者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建立起来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Fdbos(法伯斯)[2]将绿道定义为重要的生态廊道、游憩型绿道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绿道;埃亨 (Ahem)[3]认为绿道是包含一系列线性元素的地块组成的网络,这些元素被规划、设计和管理,以实现包含生态、游憩、文化、美学或其他的复合型目标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的理念。通俗地讲,绿道是一条穿插于各个风景区的,有特色标志的、自由的、便捷的、轻松的、生态的、景色优美的特殊景观线性网络通道,让人们能够随时便捷地进入城市花海,远离尘嚣。

2 国内外绿道建设概况

目前,国内对绿道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如何将国外的绿道理念融入国内,使之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在中国得以实践,对绿道性质及具体规划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体系[4]。实践方面,我国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如深圳、广州、上海、成都、武汉、湖北等城市都已经开始尝试建设不同层次的绿道,特别是珠三角洲区域,已建成2372km的6条省立绿道主干线,实现18个城际交界面省立绿道连通[5],湖北地区也已经在研究绿道专题,绿道已经成为了咸宁市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

国外的绿道研究最广泛也最深入,研究层次涵盖国内各个省、市、地级绿道建设。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8334km,连接了很多重要的州府、大学、公园、遗产游园,集户外悠闲、娱乐、怀念于一体[6];英国设想通过一些景观带、绿化带、隔离带将一些大型的活动场所串联,形成绿色珍珠项链[7];欧洲从绿道的生态功能作为研究出发点,分为 “绿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 “自然系统受到绿道影响下的承载力、稳定性”2个研究体系[8];新加坡绿道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加坡将绿道定义为公园的连接体,其规划设计遵循经济节约、生态自然的原则,利用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来建设绿道,同时,新加坡的绿道规划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城市环境,还兼具预留机场用地、港口用地、水库、发电站用地、军事训练场地的目的[9]。日本绿道建设以保护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为目的,通过滨河绿道的建设,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栖息不受到人类破坏,同时,通过绿道网连接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地。绿道网的建立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休憩场所[10]。

总的来说,国外对于绿道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特色的绿道规划体系,同时将这些理念融入绿道建设中,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绿道网络通道。

3 我国绿道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地形复杂多样难于建设

中国地广物博,面积约960万km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各地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人口密度差别较大,要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绿道系统以及建立全国性的绿道网络是一个难题,国内目前还只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开始尝试绿道建设[12]。

3.2 现有的基础设施与绿道建设冲突

国内对于绿道的研究较晚,目前大部分城市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以及道路系统已经形成,如何在现有的道路系统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低碳的绿道系统是当前绿道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3]。

3.3 经济基础限制绿道需求量

国内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忙于工作挣钱的阶段,休闲娱乐、享受户外生活对部分人来说还是一种奢侈,经济基础与消费能力是衡量绿道需求率的一个关键,对于一些使用率较少的绿道,绿道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可能因为得不到利用而荒废。如何衡量一个地段的绿道需求率,如何让绿道引导人们走向大自然,如何让绿道系统带动经济发展是当前绿道建设必须考虑的一方面[14]。

3.4 绿道管理系统不健全

绿道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协调合作才能使之顺利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才会使绿道旅游成为一种潮流。否则,绿道只会是一种荒芜的摆设,绿道建设也会引起各个部门的纷争,绿道养护将会成为新的难题。因而,绿道系统的建设要有专门的建设管理部门,从中协调各个部门、各个专业、各个系统做好绿道系统的建设与养护工作[15]。

4 绿道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绿道的建设要有完整的管理机构

绿道建设的管理权问题还有待解决,国内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政府部门来统筹管理绿道建设。绿道的建设涉及到各个部门的配合,包括国土、人居环境、水利、交通运输、城管、各区政府等,只有完善的管理机构才能妥善处理好绿道建设中的相关纠纷问题,才能加快绿道建设进程[16]。

4.2 绿道的建设要有完整的结构系统

绿道系统是完整的、统一的、有规划的,绿道的路网系统应该与日常的交通系统对接,各种交通工具的转换应该自由、方便、可选择。绿道网有着完整的支网结构,由各种旅游车、电瓶车、自行车组成分层次的网络系统,沿途设立驿站、自行车转换点、咨询服务点、洗手间、零售店等,吃、喝、住、行一应俱全。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与整个城市道路网络、生活系统紧密交叉联系的景观线性系统。它独特自由地存在的同时,又与外界紧密相连[17]。

4.3 绿道的建设要体现地方特色

4.3.1 标识系统要健全

绿道系统是一个新型的道路系统,它是以户外休闲运动旅游观光为目的建立的,它穿插在各个绿化空间中,以欣赏游玩为主,因而绿道的道路系统具有不规整性、低导向性、无计划性,对于这个全新的绿道系统,要建立完整的标识系统,要使人们有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的同时,能随时准确了解自己的位置,方便且安全地进行一切正常的旅游活动。

4.3.2 绿道颜色及符号要统一,赋有地方特色

绿道与普通人行道以及休闲道路均属于道路系统,在形态上区别不大,如果不能在色彩上及符号上很好区分以及标识绿道系统,将会使人、车难以清晰分辨绿道范围,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不同颜色的绿道能够代表当地绿道的特色,例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纯净,紫色代表浪漫等,让人们很快进入绿道旅行者这一角色中,踏上绿道之旅。

4.3.3 驿站形式要多变化,要地方化和生态化

驿站是绿道出行中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驿站的功能主要包括为游客提供休息、自行车交换、洗手间、饮食等场所,驿站的设计要求不讲究形式的统一,要能融入当地文化中,形式可以与环境相协调搭配,驿站内部的基础设施要经济节约与生态美观并行。

4.4 绿道的建设要考虑民众的需求

民众是绿道使用者的主体,绿道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民众的需求,要有长远的养护计划。只有得到民众认可,并且得到充分利用的绿道才会发挥其作用,才会拥有生命力。当前,许多城市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人口密度还不够集中,景观节点还不太明显,人们的生活还没有从物质层次向精神层次转变,绿道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发展状况,适时、适量投入绿道建设。对于城市发展还比较缓慢的地区,建议将绿道建设作为长远的计划纳入城市未来规划方向中,结合城市的发展一起建设与成长。

4.5 绿道的建设要有长远的规划

绿道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基于经济节约的原则,绿道的建设应该趁早规划、长远规划,尽快将之纳入城市规划项目中,结合城市建设发展来统筹规划安排绿道的建设工程,使之早点融入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中。例如,对于某些正在开发中的城乡道路,可以将绿道与建设中的城乡道路景观相结合,避免二次建设;也可以在新建公园或者风景区时,直接将绿道穿插其中[18]。

4.6 绿道的建设要建立在经济节约的原则上

绿道理论引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国内对绿道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实践方面也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开始尝试。绿道作为一个新的道路系统,其建设要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体现生态环保、经济适应的理念[19]。

(1)从材料选择上来说,尽量选择便宜耐用、生态环保的材质,服务设施结合当地的便民设施以及商业发展来统筹规划[20]。

(2)从绿道形式上来说,绿道的形式要在统一中寻求多样化,例如可以将亲水栈道、园林游步道、人行道等与绿道相结合,在色彩与符号上建议与当地绿道系统保持统一,但是在形式及材质上却可以根据设计有所变化,这样可以丰富景观效果的同时更好地利用现有的道路材料;为了贯穿绿道网络,对于某些已经建成的车行道以及人行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沿路边划线,将其作为绿道用地[21]。

(3)从绿道发展来说,对于某些基础建设发展较好的城市及景区,绿道的建设不需要另辟蹊径,尽量在原有道路上改进;对于一些新开发的城市及景区,绿道的设计与建设应该与之统筹安排,一起进行。

(4)从绿道建设范围来说,绿道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绿道使用率,尽量选择人流量较多、景色较好、景点较出名的地段;也可以综合考量当地的城市特色及城市发展情况,分期建设绿道,保证绿道的现实意义。

(5)从绿道的长期经济效益来说,一方面绿道可以与农业观光园以及农村风景林相连接,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绿道系统本身是一个旅游产业链,必然带动经济的增长。因而绿道的建设可以与商业发展相结合,实现总体统一建设管理,部分投资修路的原则,即绿道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是统一的,但是对于部分偏远地区的绿道建设,只需保证主要景区的绿道贯穿,部分私人农业观光园、商业风景区则需自己投资修路到家[22]。

(6)从绿道的利用率来看,绿道的建设建议从都市型绿道开始,让它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绿道不仅仅是一种旅游通道,还是上街买菜、购物、上班的另外一种更好的选择,绿道的利用率也可以最大化,这也是经济节约的另外一个体现。同时,便利的都市型绿道还将牵引人们走向郊外,走向自然,是最经济生态的宣传手段[23]。

5 小结

当前,绿道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新潮流,尽管绿道建设在国内的发展较晚,很多政策法规还没有建立,绿道系统的相关制度也不成熟,绿道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绿道建设已然是时代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速度的增长,人们越来越希望追求自然,追求户外生活,绿道不仅仅是一条绿色的旅游休闲通道,还是一条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互沟通的桥梁。我国应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色,敞开 “精神”与 “物质”的双重绿色通道。

[1]Little C.Greenways for American[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7-20.

[2]Fabos J G.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321–342.

[3]Ahem J.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155.

[4]罗培蒂,冉茂梅.国内外绿道发展研究 [J].四川建筑,2012,32 (3):22-26.

[5]张庆费.绿道为慢生活铺路 [J].中国园林,2011,(7):卷首语.

[6]刘滨谊,余 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 [J].中国园林,2001,(6):77-81.

[7]毛 鸣.国外 “绿道”网如何织?[J].武汉宣传,2012,(20):48-49.

[8]张仁彬,吴人韦.欧洲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J].中国园林,2007,(6):33-38.

[9]崔 敏,刘文敬.“绿道”理念指导下的森林城市研究初探——以重庆市都市区绿色空间串联网络规划为例 [J].绿色交通规划,2011,(10):1-4.

[10]朱泽君.论绿道对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以增城绿道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例 [J].中国园林,2010,(3):88-93.

[11]莫方明.绿道建设研究——以广州市番禹区绿道建设为例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25-55.

[12]俞孔坚,李迪华,李 伟.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 [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1):1-12.

[13]韩西丽.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 [J].城市问题,2004,(2):27-31.

[14]李 敏.绿道建设还不能大面积推广 [J].中华建设,2012,(11):25.

[15]李迪强,宋延龄,欧阳志云,等.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研究 [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16-21.

[16]郭中芹.国内外绿道规划与建设比较分析 [J].绿色建筑,2012,(3):40-42.

[17]郑锜功.浅析广东省绿道的规划建设 [J].科技咨询,2012,10(28):210.

[18]张 文,范文捷.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 [J].国外城市规划,2000,(3):40-42.

[19]刘滨谊,徐文辉.生态浙江绿道建设的战略设想 [J].城市林业,2004,(2):14-18.

[20]李团胜,王 萍.绿道及其生态学意义 [J].生态学杂志,2001,20(6):59-61.

[21]栾春民.城郊游憩型绿道规划设计探究 [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47-54

[22]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J].中国园林,2007,(2):85-89.

[23]许 强.关于 “绿道”建设的思路 [J].管理观察,2012,(8上):154-155.

猜你喜欢

绿道系统建设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WJ-700无人机系统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