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2014-03-26周青山

医学综述 2014年13期
关键词:呼吸肌血气呼吸衰竭

鞠 涛,周青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6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进行预防和治疗[1](62)。在COPD患者中,当出现咳嗽咳痰增多、气促加重、痰的黏度和颜色改变,且伴有胸闷、发热等加剧症状时,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在AECOPD时常因气流阻塞、呼吸道感染、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衰竭[2]。本研究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机组和吸氧治疗组各60例。COPD的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年制订的COPD诊断标准[3]进行;而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141)为:动脉血气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60 mm Hg(8.0 kPa),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50 mm Hg(6.7 kPa)。呼吸机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1~86(66.9±12.4)岁,病程时间6~23(12.4±4.5)年;吸氧治疗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53~89(67.3±13.6)岁,病程时间8~24(14.6±3.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肿瘤、外伤等病史,排除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并发症,无明显使用BiPAP呼吸机禁忌证。

1.2方法 入院后,立即行血气分析、血常规等相关检查,视病情严重程度予报病重或病危。两组均予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心力衰竭、适量使用呼吸兴奋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氧治疗组给予l~2 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机组给予BiPAP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BiPAP S/T D30型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或鼻罩正压通气治疗。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呼吸机选用S/T通气模式,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气压从8 cm H2O(1 cm H2O=9.8Pa)开始,逐渐调至15~20 cm H2O,呼气压力3~4 cm H2O,氧流量2~5 L/min。采用间断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每次上机时间2~3 h,每日2~3次,并根据血气分析(美国MEDCIA血气分析仪)的结果适时调整参数。在这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插管、抢救等处理。插管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且肌张力良好时,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1.3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在原来基础上提高10%以上或氧饱和度在95%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氧分压不提高或在原基础上提高10%以下或氧饱和度在90%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组间不同时点间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6、24、48 h及7 d的血气分析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改善不明显,其余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组改善速度快,治疗后1 h呼吸机组较吸氧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

2.2插管及死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仍持续行气管插管,最终死亡的人数比较如表2所示,两组插管情况比较,呼吸机组插管率显著低于吸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P<0.05)。两组死亡情况比较,呼吸机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吸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

表1 两组AECOPD患者血气分析数据比较

表2 两组AECOPD患者插管及死亡情况比较 [例(%)]

2.3临床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发现,呼吸机组有效55例(91.67%),无效5例(8.33%);吸氧治疗组有效46例(76.67%),无效14例(23.33%),呼吸机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吸氧治疗组(χ2=5.065,P<0.05)。

3 讨 论

当前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COPD已经成为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常见致病因素是肺部慢性炎症,尤其是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物对肺组织造成的炎性反应,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4]。

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机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较吸氧治疗组改善迅速,能较快地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与此同时,呼吸机组的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吸氧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吸氧治疗组。这表明BiPAP呼吸机用于AECOPD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也减少气管插管的概率。常规治疗在降低呼吸功耗、减轻呼吸肌疲劳、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方面作用有限;呼吸兴奋剂的使用虽可提高通气量,但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加,对改善动脉血气作用不大,同时还加重呼吸肌负荷,易诱发呼吸肌疲劳,弊大于利[5]。

COPD患者的病理表现为气道进行性气流受阻,肺泡弹性纤维破坏,肺组织弹性减退,小气道陷闭,造成肺内气体和血流的分布不均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6]。在长时间通气量减少与气体交换障碍的条件下,可引起呼吸肌疲劳,最终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形成呼吸衰竭[7]。COPD常分为稳定期和加重期,在稳定期时病情相对平稳。而加重期时,病情常出现持续恶化,多伴有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011年COPD全球策略指出[8],COPD治疗目标是迅速缓解症状,减轻其临床表现,从而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关键是减轻气道阻力,确保呼吸道通畅,减小呼吸肌疲劳,增加肺通气量,从而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9]。抗感染、祛痰、平喘、激素、呼吸兴奋剂等常规治疗手段在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呼吸功耗、减轻呼吸肌疲劳中的作用有限,常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治疗[10]。

经典辅助通气方法为有创机械通气,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费用高,长期留置易继发呼吸机相关肺炎,最终导致撤机困难。根据孙昀等[11]的报道,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有多重耐药的特性,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此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也有一定的检出率。因此,通气类型的选择需十分慎重。

BiPAP呼吸机自1989年由美国伟康公司推出以来,是目前最常用的无创呼吸机。它通过面罩的连接,形成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即吸气时相时较高的吸气压和呼气时相时较低的呼气压[12]。前者在吸气时帮助克服胸廓、肺的弹性回缩力和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并改善肺内气体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肺泡内氧向血液中弥散。后者在呼气时对抗呼气末正压,防止细小支气管和肺泡萎陷,改善通气换气功能,使肺泡内二氧化碳有效排出,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从而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13]。同时,S/T模式具有触发呼吸与控制呼吸的功能,可避免产生人机对抗,减少容积性操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且其通气流速、送气时间和潮气量取决于患者吸气用力程度、气道阻力和压力支持水平,更接近生理状态,易被患者接受[14]。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时能有效保障抢救成功率,还能避免患者进行有创插管,并发症也少,故其临床疗效和意义均值得肯定。但在治疗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时,其疗效尚存争议。据吴正元[15]报道,在治疗重度Ⅱ型呼吸衰竭中,行气管插管后辅助呼吸方式较无创通气的病死率低,且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迅速。因此,在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治疗时可首选无创通气治疗,而重度呼吸衰竭时则优先选择有创通气方式。

总的来说,BiPAP呼吸机在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可较快纠正pH、减少二氧化碳分压、减轻呼吸困难;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气管插管及死亡的发生率,且患者容易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但需密切关注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2,141.

[2] 许丹,张群,宋磊.AECOPD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531-533.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 Delzell JE Jr.Common lung condition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FP Essent,2013,409:23-31.

[5] Chen H,Liang BM,Xu ZB,etal.Long-term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severe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meta-analysis[J].Chin Med J (Engl),2011,124(23):4063-4070.

[6] Stewart JI,Criner GJ.The small airway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athology and effects on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survival[J].Curr Opin Pulm Med,2013,19(2):109-115.

[7] 邓思健,伍晓锋,伍惠红,等.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0,38(4):26-28.

[8] Abdool-Gaffar MS,Ambaram A,Ainslie GM,etal.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11 update[J].S Afr Med J,2011,101(1 Pt 2):63-73.

[9] 林文如,徐晓飞,范洪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诊治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1006-1007.

[10] Rothberg MB,Pekow PS,Lahti M,etal.Antibiotic therapy and treatment failure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AMA,2010,303(20):2035-2042.

[11] 孙昀,罗晓明,纪宗淑,等.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5):682-685.

[12] 张军盛.伟康系列无创呼吸机原理与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2):134-135.

[13] Esquinas A,Agarwal R.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BiPAP therapy for comatos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rough an endotracheal tube:is it justified?[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12,7:807-808.

[14] 李艳肖,史金英,袁德琴,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75-77.

[15] 吴正元.重度Ⅰ型呼吸衰竭不同机械通气疗法的临床比照[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29-230.

猜你喜欢

呼吸肌血气呼吸衰竭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