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链”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4-03-26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许礼刚

中国商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态专业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许礼刚

1 国内外人才培养生态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述评

国外关于人才培养生态的代表著作有《公立学校的生态学》、《生态学、环境与教育》、《未来:人类生态学与教育》等,主要对人才培养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4]。国内关于人才培养生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如刘贵华认为生态化是未来大学教育的新理念[5];贺祖斌认为,制度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决定性力量,教育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依赖于此[6];伍孝江认为,广义的学校环境是学校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等多种面貌的综合反映;卢君臻则认为教育生态环境是指影响这项教育活动的一切外界因素的总和。

近些年来,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也有不少,他们主要研究的方向是说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框架和培养途径等[7]。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方法过于陈旧和分散,缺乏条理性,多理论缺实践,研究结果指导性不强;没有评价和合理的框架标准,缺乏对人才培养“生态链”各层次因子的微观和系统的分析;没有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生态链的研究,局部研究多于整体全局性的研究。

各专业的人才都应该有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特色,就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其培养需求应该是:知识面更加宽泛,业务技术要求多,综合素质相对较高。需求电子商务人才的企业,他们希望高校能够按照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业务技能突出,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实践中,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面广而不精、专业方向过细、培养人才缺乏前瞻性等问题依旧存在。如何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和企业需求不协调的问题?站在生态学的视角系统思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问题,应该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优化专业人才的教育环境,使其教学和科研相互协调,教研相辅,系统能量最大化,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

2 “生态链”模式对改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成效的意义

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相一致?“生态链”视角的培养模式[8],目的应该是要全面和综合考虑,坚持科学理性思考,用生态学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和高校相互依托、相互扶持、资源共享,据此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生态链”规划的设计与实践。

(1)从生态系统的关联性、适应性、共生性和平衡性等方面来研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将促成人们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

(2)通过探索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高校教育环境、专业授课老师、学生的关系及规律,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中,深入思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系统“生态链”的最优化。

(3)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需求的协调统一,均衡同步发展?探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借鉴,进一步为社会输送匹配的理论和实践“双优型”人才。

(4)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建议电子商务专业以“通过策划、运营、开发三类项目为主线”的方式构建匹配模式,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特色,为企业和社会进行量身定制。

3 基于“生态链”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诸多交叉学科专业存在这样的问题:知识系统广杂而不精,教材内容落后,落后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导致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站在“生态链”的视角,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践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根据高校的政策、制度等环境,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定性培养,深入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控制机制,并进行逐步分解,多个因素综合考虑,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间的矛盾,使得人才培养综合体系的建设能够应对企业需求,同时创造企业需求,最终实现利益多赢和共赢。学会运用生态学知识思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多个影响因素,将其培养目标和方向可具体分解如下:

(1)规划设计既要适应现存高等教育环境,又要遵循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律,还要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解决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控制机制等关键问题。

(2)对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实施分层培养策略。企业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结构上,高层次的量少,基础人才需求量大。因此,高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时,务必重基础和实践,在打好专业功底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基础、性格、兴趣爱好、职业目标等差异状况,注意选拔高层次人才,提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方法,提升培养质量和档次。

(3)重点解决以“项目挖掘、开发及运营为主线”的引领和创造社会岗位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配套体系建设。究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前瞻性强,技术变化迅速,引领相关企业和行业,甚至造就新兴产业的突飞猛进。按照“生态链”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尊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把握形势,努力培养出岗位明确、技能专、能做事、素质高的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4 “生态链”视角电子商务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的策略

(1)优化当前的教育环境,探寻课程、教材、教师、制度、学生等多因素影响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生态链”关系及规律。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可采纳校企合作模式,根据培养的类型、层次和方向选择不同区域的相关企业,把企业教官请进高校、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训、教师带领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的活动多样化开展。也可以在校内建立校企合作的联合实验室,形成虚拟企业环境和氛围,用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进行分层次培养;高校教育环境是人们可以区分的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产生作用的生态环境,其教师、课程、教材等环境因子直接作用于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形成本身,因此,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学课程方案,各高校应依据自己的行业背景和发展现状,制定特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材方面,尽量选择教指委规划教材和规划教材,特色课程的教材应搜集相关资料,自己编写和出版。如图1所示,借用“生态链”的方法,确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视角,总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属性,对影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因子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从教师、课程、教材等多角度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电子商务人才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的高度一致,最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1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三角

(2)基于“生态链”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方案设计。在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鼓励多参与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方面,塑造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就业教育方面,引导知识应用的创新,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创业,这就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本“三位”。而“一体”指的是这“三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协调统一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稳定三角。纵观“生态链”的视阈,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全过程监控,综合考虑,有必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调整课程框架体系,区分课程设置层次,更新课程内容,拓宽知识的视野;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网络创新应用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感知理论教学解决现实问题的魅力;重点突破,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学会利用新型网络手段进行营销策划并实施,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去,承担少量的科研任务,学习项目管理的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这种创新既可以是理论创新也可以是应用模式创新,鼓励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开展团队式创新创业训练活动,让学生认知到团队的组成和组织效率之间的关系。

图2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模型

(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应用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控制机制研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提出的任务,将积极探索实践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造就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确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确立知行并进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教学体系的核心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现实问题中去,帮助企业分析并解决问题,让企业教官辅导学生进行应用实践活动;确立开放而进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保障作用。具体而言,大一学生以专业兴趣引导和培养为主要内容;大二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职业目标,模拟实际企业或项目,构建项目小组或团队,明确成员分工,让学生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逐步得到锻炼,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水平;针对大三学生,依据系统开发、网络营销、物流与供应链三大能力课程群,划分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精准定位培养;针对大四的学生,重点引导选择合适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岗位,实现多方向的充分就业。

(4)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应用。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中,拟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优化实践中,力争形成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主线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学分和课时量,增加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讨论中“碰撞”智慧,形成知识的积累;强化行业特色和区域特色,把用人单位评价和就业率作为客观标准,最终实现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1]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0.

[2] 熊庆年.21世纪大学校园生态[J].江苏高教,2O06(l).

[3] Keller,Golley.ed.The PhilosoPhy of Ecology,from Science to Synthesis[M].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2000.

[4] Cremin LA.Changes in the Ecology of Education.The School and Other Educators.In:Husen T.ed.The Future of Formal Education.The Role of Institution School in Industrial Society,1980.

[5] 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7).

[6] 贺祖斌.以制度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制度生态环境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7] 李琪,彭丽芳,等.普通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职业教育出版社,2007.

[8] [英] A.麦 肯 齐,A.S.鲍 尔,S.R.弗 迪.生 态 学[M].孙 儒 泳 等译.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生态专业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