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①
2014-03-2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李芳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李芳芳
经济的发展通常以先打造若干个经济增长中心,再依靠经济增长中心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形式出现,而这些经济增长中心又往往构成了某些产业的主要集聚地。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作为连接二三产业的纽带,它的集聚是生产要素在区域流动的重要空间汇集现象,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而且在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更多地强调城市发展的内生性资源和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关注甚少。细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区,跨国公司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尤其是金融业、广告业和咨询业,这种特征异常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的“新高地”。FDI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FDI与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研究日趋完善,学者们利用各种实证方法,从国家范围内不同地区层面、亦或从具体行业层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梳理以往的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三类:(1)产业集聚对FDI作用的研究。Porter(1990)指出产业集聚是区域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外资的重要原因之一。Krugman(1991)则认为产业集聚对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Hilber(2010)以罗马尼亚为例探索了工业和服务业集聚对FDI流入的影响,并认为两产业的集聚均可以吸引FDI的流入。孙浦阳等(2012)对我国288个城市进行分析认为城市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吸引FDI,而制造业集聚和外资集聚则不利于吸引FDI,其中,生产性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对FDI流入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纵观该类研究,认为产业集聚能够产生正外部性从而吸引FDI流入的学者居多。(2)FDI对产业集聚作用的研究。Park & Markusem(1995)指出,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往往成为产业集群的领导者。梁琦(2003)比较了我国24个行业1994~2000年的基尼系数和FDI变动情况,认为FDI地理分布的集中会进一步促进我国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快速集聚。还有的学者认为外资可以为集群提供全球性的技术和观念,而且提高了集群内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Birkinshaw,2000)、推动集群的升级、加固东道国集群的根植性(俞毅,2005)。也有的学者对FDI的积极作用产生怀疑,例如Grabbler(1993)认为,跨国公司产业价值链的主要增值环节一般集中于母公司,进入集群区域内的子公司往往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关联性较弱,很难对该集聚区的技术升级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纵观该类研究,更多的文献证实,集聚因素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3)FDI与产业集聚的协同作用。这一观点由Enright(2000)通过对香港服务业的研究得出。Young、Hood & Perter(1994)认为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在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自主性,自主性越强,出口越多,对本土产业集群推动力就越大,产业集群的增强又反过来促进多边双边贸易数额的增长。张宇、蒋殿春(2008)利用我国1995~2005年主要行业的HHI行业指数,得出产业集聚能够推动技术外溢吸引FDI,同时FDI由可以影响我国产业集聚的结论。
2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FDI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开展,北京市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作为制造业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不容小觑。同样,外商直接投资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2.1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
2012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79.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实现产值13669.9亿元,其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76.4%,高于去年的72.5%。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JRY)占18.6%,房地产业(FDC)占9.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XX)占7.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JTYS)占3.3%,租赁与商务服务业(ZL)占10%左右,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KXYJ)占5.2%。图1显示,北京市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在近九年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进展。
图1 北京市六大生产性服务业2004~2012年产值变动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绘制。
表1列示了北京市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数值,从数值上可以看出,北京市四类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数值大于1,呈现明显的集聚态势。
表1 2000~2011年北京市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0~2011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总体较为平稳,没有发生剧烈变化。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区位熵有所增长,说明这两个行业近年来在北京市内的集聚程度有所加强。金融业的区位熵自2005年来略有下降,综合考虑北京市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分析认为金融业区位熵的下降更多地源于全国其他地区金融业的高速增长使得北京市金融业的比重有所降低,而非由于其集聚程度降低所导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区位熵在2004年之前有所波动,但自2004年以来较为平稳在2.7左右的水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变动不大,稳定在0.5至1的水平上,其具有中度的集聚程度。
2.2 北京市FDI现状
自1980年中国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北京成立,北京市引进外资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007至2011年五年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额持续增长。2007年为36亿美元,2011年首次超过50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38%。对比北京市总体利用外资金额可以发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在利用外资方面处于主体地位,各年均占北京市总利用外资金额的60%以上。
图2 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情况(2006~2012年)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从分行业观察各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额变动情况,各行业利用外资情况不尽相同。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利用外资额虽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来说其近年来增长趋势较为明显,且其自2008年以来,一直占据六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头水平。处于二三位的是房地产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两个行业利用外资额虽有所波动,但一直处于15亿美元左右的水平。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利用外资额度远远小于其他行业,这主要是源于两行业的特殊性,存在较大的外资进入管制。首先对于金融业来说,由于2008年以前中国金融业市场发展还不完善,金融市场产品种类不丰富,市场监管机制不成熟,导致北京市政府限制外资引进金融行业。直到2008年,中国金融市场各方面得到总体提升,北京市政府提出:聚集外资金融机构,大力吸引和聚集国际金融机构来京发展,积极支持外资银行在京设立子银行,鼓励和吸引外资金融企业在京设立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等措施。由于外资引进较晚,金融业外资额度占比远不如其他行业;而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来讲,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关系着整个中国的物流体系,影响范围广,因此铁路旅客运输公司,水上运输公司及摄影、探矿、工业等通用航空公司由中方控股,电信公司的增值电信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50%,基础电信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49%,同时,空中交通管制公司及邮政公司、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禁止外商投资,因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外资额度占比会很小。
3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FDI关系的实证检验
以往对于产业集聚与FDI关系的实证研究在数据选择方面多用反映相对集聚程度的区位熵值与产业利用外资金额的绝对值进行回归,这样做会反映出一定的结论,然而不能排除由研究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发展变动所造成的数值变动问题,用不能排除其他地区发展所造成的本地集聚相对量的数值变动问题,就不能完全反映本地FDI与集聚的关系。因此本文在实证过程中对FDI的数值进行了相对化处理,选择的数据为2002~2011年十年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代表行业(外资进入限制较少的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和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区位熵和外资集中度。
3.1 单位根检验
出于对数据平稳性的考虑,首先对各产业区位熵指数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取对数后,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对必要的情况采取差分处理。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与软件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区位熵和外资集中度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有很强的平稳性。
中建科技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技术体系方面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几十家PC构件工厂,拥有多年的工厂运营和EPC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总结出PC工厂智能制造的创新需求如下:
3.2 相关性检验
分行业对经过差分处理的平稳性序列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模拟,获得其相关性检验数据。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相关性检验结果
表3的结果显示,北京市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产业和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与预期是相符的,说明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吸引外资集中确实存在相当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但其是否可以相互解释或是由产业集聚引起外资集中还是由外资集中引起产业集聚还需进一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进行分析。
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滞后1期的情况下,对上述三大具有相关性的产业区位熵指数和外资集中度的数值做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在滞后1期的情况下,房地产业接受“产业集聚不是外资集中的原因”这一假设,除此之外,其他两个行业均在不同的置信区间内拒绝了“产业集聚不是外资集中的格兰杰原因”的初始假设和“外资集中不是产业集聚的格兰杰原因”的初始假设。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FDI已呈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
表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FDI呈现出明显互动关系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可以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以此吸引FDI。这里的交易费用包含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及人力成本三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众多,不仅可以增加交易的频率,还容易建立企业之间的信誉机制和依赖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集聚区内信息流动快速,而且企业之间的相互靠近,使其参与市场的机会增多,市场机制能够更加完全地发挥作用,提高信息的对称性,以此降低信息成本。同时,集聚区内人才流动性增强,劳动力市场共享,企业和集聚区内人力资本之间进行双向选择,降低了人力资本要素市场的交易成本以及人才信息搜寻成本,如此一来,一旦一些FDI公司选择在某个集聚区内落户,产生“示范效应”,后进入的FDI企业,出于节约成本和降低市场风险的考虑,往往跟随而来,这就是“跟随效应”。
其次,知识的共享,以此吸引FDI。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配套服务体系,有着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其对知识也有着强烈的追随诉求,由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单个企业技术知识就会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给集聚区内的其他企业带来正的外部性,这种技术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知识,也有经验性的隐性知识,集聚区内的企业在知识溢出的氛围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最后,由于FDI的存在导致了分包协作机制,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吸引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此集聚,使集聚程度不断加强。产业集聚对FDI区位选择的吸引作用及FDI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4 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选取北京市为案例,在描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FDI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FDI的增加可以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业集聚通过各种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FDI进入,这个结论在如何更好地发展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及利用外资方面有很多的有益启示。一方面,要尽量消除政策限制,适时适度地开放外资进入的领域、减少对外资的约束、逐步缩小在已开放领域的内外资待遇反差,缔造出内外资企业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并引导大型跨国公司和外商的投资方向,使北京市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高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集聚地,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一个城市得以继续吸引高质量FDI流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和水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发展,例如各个软件园区、CBD商务集聚区等,使集聚区的优势和效应更加明显,努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以促使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的发生,疏通跨国企业在集聚区内的前后产业关联,以更好地为还未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起到示范作用。
[1] Birkinshaw.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Subsidiaries in Industry Cluster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0(3).
[2] Enright M J.Regional Cluster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2000,30(2).
[3] Grabber G.The Embedded Firms:On the Social-economics of Induatrial Networks[M].London:EC Press,1993.
[4] Hilber Christian,A. L.,Voicu Ioan.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Romania[J].Regional Studies,2010,44(3).
[5] 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s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1).
[6] Park S.& Markusen A.Generalizing New Industrial Districts:A Theoretical Agenda and an Application from a Non-Western Econom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5.
[7] Porter M.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8] Young S.,Hood N. & Peters E.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Regional Studies,1994,28(7).
[9] 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3(09).
[10] 孙浦阳,韩帅,靳舒晶.产业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基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比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9).
[11] 俞毅.论东道国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相互影响及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问题,2005(9).
[12]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