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26朴英兰
朴英兰
(长春市绿园区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朴英兰
(长春市绿园区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目的 分析研究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自我院收治的9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47例服用米非司酮剂量为6.25 mg/d,乙组47例服用米非司酮剂量为12.5 mg/d,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对内分泌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无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少于乙组,乙组孕酮下降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内分泌指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较少影响内分泌功能。
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病情况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进行性加重痛经、经期延长,检查会发现出现子宫质硬、增大以及明显压痛[1]。该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如何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次研究中,研究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取自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为40~56岁,平均年龄为(48±1.1)岁,平均月经量(178.5±48.1)mL,痛经44例,合并巧囊50例。94例患者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47例,乙组47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处理分析。
1.2 选取标准:所选患者入院后,检查可见有子宫明显增大、经量增多以及进行性痛经,结合B超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均为无生育要求的围绝经期。治疗前无激素类药物使用史,无肾脏、肝脏、心脏疾病,检查可见患者的肝脏功能正常。所选取的患者均获得知情权,同意本次研究。
1.3 方法:94例患者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服用米非司酮,每次服用剂量为6.25 mg,1天1次;乙组服用米非司酮,每次服用剂量为12.5 mg,1天1次。均对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并注意用药治疗期间,每个月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复诊检查,观察子宫大小、是否有子宫异常出血、月经情况以及痛经情况。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潮热盗汗、痤疮、疲乏无力、呕吐以及恶心、阴道干涩、情绪波动以及体质量的明显变化。用药治疗2个月后需要对患者进行1次复诊检查,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孕酮(P)、雌二醇(E2)、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雌激素(FSH)。用药前以及停药后测定血脂、血糖、肝功能以及血常规。
1.4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显著改善:无明显的痛经,月经量明显减少;改善:自觉痛经情况明显改善,月经明显减少;无效:痛经无明显变化[2]。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2.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接受为期6个月随访观察,可见患者的月经增多以及痛经症状明显改善,甲组治疗后显著改善38例,改善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6%,乙组治疗后显著改善39例,改善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7%,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甲组出现轻度恶心9例(19.1%),乙组轻度恶心27例(57.4%),两组比较发生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情况。
2.2 血清测定:在用药前月经的第5~10天以及用药后6个月第2次测定P、E2、PRL、LH、FSH水平,对比分析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E2、PRL、LH、FSH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乙组P水平用药治疗后明显下降,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减轻的程度越明显,见表1。
3 讨 论
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腺体以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形成的一种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病变,多发于>40岁的经产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可能是因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人工流产、剖宫产等手术的增加相关。该疾病发生后,常规导致月经量增加、继发性痛经,严重危及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3]。当前临床并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生情况,多数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子宫缺乏黏膜下层,子宫内膜会出现增生的基底层细胞,影响到子宫肌层,合并周围的基层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导致病变形成。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疼痛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并无有效治疗方法,如何成功治疗子宫腺肌病,提高女性患者生命质量,是当前临床治疗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4]。米非司酮为一种新型抗孕激素,可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结合,被用于终止早孕药物流产。将该药物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在月经后到排卵前,可对正常的卵泡发育产生影响,推迟黄体和雌激素生成激素高峰,延迟正常的排卵时间,可有效抑制排卵;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可对内膜起到较好的促增生作用[5]。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对比分析6.25 mg/d和12.5 mg/d不同剂量情况,不同剂量治疗有效率为分别为93.6%、95.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剂量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大剂量,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剂量治疗更为安全。甲乙两组患者的E2、PRL、LH、FSH水平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组治疗后P指标下降更为明显,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较小剂量,较少影响孕酮水平。
表1 用药前后内分泌变化情况()
表1 用药前后内分泌变化情况()
组别 时间 P(nmol/l) E2(pmol/l) PRL(μg/L) LH(IU/L) FSH(IU/L)甲组 用药前 20.62±8.91 556.18±91.79 382±89 6.56±2.73 4.33±1.02用药6个月 19.11±9.41 560.45±111.02 362±61 6.51±2.48 4.21±1.12乙组 用药前 20.79±7.91 596.12±112.21 364±86 6.72±2.02 4.57±1.14用药6个月 11.94±7.55 571.21±95.12 320±74 6.54±1.90 4.61±1.21
综上所述,给予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较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影响孕酮水平,可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显著。
[1] 彭珍枝.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5):658-659.
[2] 王丽媛.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71-272.
[3] 刘桂香,陈少妮,吴丽慧.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22-124.
[4] 魏紫婷,伍椅铭.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35例临床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0):2750-2751.
[5] 陈富强.宫腔镜子宫内膜去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8-1030.
R711.74
:B
:1671-8194(2014)32-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