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分析
2014-03-26吴新俊李江南石双平
王 薇 吴新俊 李 晋 李江南 石双平
(东莞康华医院麻醉科,广东 东莞 523080)
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分析
王 薇 吴新俊 李 晋 李江南 石双平
(东莞康华医院麻醉科,广东 东莞 523080)
目的 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快通道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中显效32例,所占比例为64% ;有效12例,所占比例为12% ;无效5例,所占比例为5% ;死亡1例,所占比例为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中显效20例,所占比例为40%;有效15例,所占比例为30%;无效12例,所占比例为24%;死亡3例,所占比例为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术后拔管时间,快通道组较对照组时间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ICU时间,快通道组也较对照组时间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临床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较高。
快通道;心脏麻醉;心脏手术
随着外科手术向着更高效更精确的方向发展,手术中对麻醉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新的麻醉药物出现、灌注技术的发展、常温体外循环的应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快通道心脏麻醉逐渐被广泛应用。快通道麻醉不仅能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并且能改善术后预后情况[1]。本实验选取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样本,通过术中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得到不同的预后效果,分析得出快通道心脏麻醉和传统常规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差异[2]。所得到的数据及案例分析用于指导临床,现将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表2 两组患者HR、CVP、MAP结果()
表2 两组患者HR、CVP、MAP结果()
指标 组别 基础值 诱导插管 切皮 CPB前 CPB后 术后HR(min) 治疗组 125.1±21.3 117.9±24.3 135.8±31.3 126.6±42.3 141.2±34.1 131.6±33.3对照组 121.4±20.3 115.3±30.8 132.3±30.1 130.5±31.3 145.6±32.3 135.8±35.3 CVP(mm Hg) 治疗组 85.9±13.3 88.9±11.5 92.9±7.3 75.3±6.3 69.9±10.3 83.7±10.5对照组 85.1±11.3 87.9±21.3 91.9±8.3 74.6±5.3 68.9±11.3 85.4±8.3 MAP(mm Hg) 治疗组 5.4±2.3 5.3±1.4 5.6±1.3 5.4±2.0 7.3±2.5 11.9±2.3对照组 4.9±1.5 5.0±2.3 5.3±1.6 5.2±2.2 7.4±2.6 11.7±2.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到我院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00例患者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治疗组50例患者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为44岁。对照组50例患者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为46岁。对患者分别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等[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基本病情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
1.2 方法: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如下:麻醉前30 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吗啡0.2 mg/kg和东莨菪碱0.01 mg/k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血压,心电图等监控。麻醉诱导为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咪唑安定0.1~0.2 mg/kg,芬太尼5~10 mg/kg和维库溴铵0.2 mg/kg[4]。呼吸比例1∶2,呼吸频率8~22次/分,保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40 mm Hg(1 mm Hg=0.133 kPa)。通过左(右)桡动脉穿刺直接监测动脉压。麻醉维持:快通道治疗组利多卡因1.5~3.0 mg/(kg·h),维库溴铵0.5~1.0 μg/(kg·min)至术毕, 根据患者血压在体外循环前、后吸入0.5%~1.5%七氟醚。对照组在切皮和转机前单次静脉追加芬太尼总量20~40 μg/kg,转前及转后根据血压吸入体积分数0.5%~1.5%七氟醚。
1.3 术中观察监测:术中对患者SAP、MAP、HR、尿量和鼻咽温等进行监测,对血气在转流前、中、后通过抽取动脉血进行分析。患者回ICU后由护士观察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8]。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经过治疗,治疗组中显效32例,所占比例为64%;有效12例,所占比例为12%;无效5例,所占比例为5%;死亡1例,所占比例为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中显效20例,所占比例为40%;有效15例,所占比例为30%;无效12例,所占比例为24%;死亡3例,所占比例为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见表1、图1。
表1 患者转归情况表(%)
图1 患者转归分析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平稳, HR、CVP、MAP术前术中术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见表2。
2.3 术后拔管时间及ICU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快通道组较对照组时间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ICU时间,快通道组也较对照组时间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ICU时间(x¯±s)
3 讨 论
在外科心脏手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的前提必须是首先保证患者安全、维护血流动力学及环境的稳定。快通道心脏麻醉要求患者能够快速拔管和转出ICU。因而,从手术开始及回到ICU均应遵循这一原则进行,为早期拔管创造条件 。快通道麻醉代替了传统意义上单一使用的麻醉药品。以前的麻醉药品主要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对心血管动力学影响轻微,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代谢和应激反应作用,因而曾被广泛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但据临床报道证明,剂量50~100 μg/kg在单纯麻醉下虽能相对地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手术刺激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手术刺激强烈或体外循环开始后仍不免出现机体的应激反应,给手术增加风险。近年来,心血管麻醉和手术的迅猛发展,对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拔管问题逐渐引起临床关注。目前手术中使用的麻醉剂多采用复合短效类麻醉药物,本实验中所选用的麻醉药物为复合短效的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丙泊酚,在术中控制方便、作用时间短、效果明显,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心脏麻醉领域提出的快通道麻醉理念,是在外科手术的日益精进和对心脏手术麻醉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提出的,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不但可以保证患者的预后,还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少或避免留置气管导管和机械呼吸所引起的损伤和肺部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5]。
再次插管是快通道心脏麻醉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年龄>65岁,合并有其他血管疾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再次手术、CPB时间超过120 min的患者。在对上述患者进行心脏手术的时候,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慎重。综上所述,在心脏手术中,通过采用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冯裕,梁真科,刘庆龙,等.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12(20):190-191.
[2] 刘瑞军,唐培佳.“快通道”心脏外科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管理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2,4(12):178-179.
[3] 周宁,李辉,何绍明.中等剂量芬太尼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12,6(4):123-124.
[4] 张富军,徐美英,胡序凯,等.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手术快通道管理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2(7):103-104.
[5] 谢先丰,万永灵,兰志勋.心脏手术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11(3):121-122.
R614.2
:B
:1671-8194(2014)31-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