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的效果分析

2014-03-26梁长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1期
关键词:持续性空肠造口

梁长林 陈 洪

(吉林省肿瘤医院院办,吉林 长春 130012)

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采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的效果分析

梁长林 陈 洪

(吉林省肿瘤医院院办,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在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中的不同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2例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观察组采用空肠造口管,参考组采用鼻空肠营养管,对两组患者术前、后营养状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 采用合适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空肠造口管;鼻空肠营养管

持续性植物状态是较为特殊的意识障碍,多是由多发性脑梗死、重度颅脑损伤、CO中毒及脑出血等疾病引起,患者吞咽功能存在障碍,多需鼻饲维持机体营养摄入,然而受到咳嗽、摄入速度不当、一次性摄入量过多等影响,患者常出现腹胀、吸入性肺炎、反流及腹泻等严重并发症[1]。肠内营养是患者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常见空肠造口及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两种,为对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在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治疗中的使用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其中51例,女41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1.35 ±3.26)岁;其中脑梗死52例,脑出血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我国急诊医学会制定的持续性植物状态相关诊断标准,排除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原发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空肠造口管营养治疗,穿刺点选择空肠吻合远端远侧5~10 cm,一根套管针斜行刺入腹壁,将Flocare管置入腹腔镜,在空肠系膜缘肌层及黏膜层之间将套管针刺入,将空肠造口管置入肠腔,将空肠造口管置入肠腔,将空肠造口管缝合固定在穿刺点。参考组采用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术前将鼻空肠营养管、胃管经一侧鼻孔置入胃腔,术中将胃管调整,将其留置在食管空肠吻合口远端20 cm左右,在胃空肠吻合口远端40 cm放置鼻肠营养管,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营养支持物,在手术后12 h左右将0.9%生理盐水1000 mL注入,术后第2天将瑞素、TP肠内营养乳剂滴入,逐渐增加滴速,每天2000 mL,3~5 d后完全过渡至肠内营养。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平均住院时间详细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相较营养支持前水平出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分析(g/L)

2.2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分别为(15.62±4.31)d、(2681.21±296.35)元,参考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分别为(21.03±4.01)d、(3841.12±765.58)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住院期间出现1例反流,并发症发生率为2.2%,参考组住院期间出现3例反流、4例腹泻、4例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3.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病情多较为严重,病程较长,存在负担平衡及高分解代谢[2],因此及时给予患者营养供给对于维持患者机体营养情况,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营养支持方法主要有肠外营养支持及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时,肠道未受到食物刺激,极易出现肠黏膜萎缩等现象,进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加重[3]。肠内营养支持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营养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患者机体基本需要,同时能够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因此临床多主张在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尽量接受肠内营养支持[4]。有学者认为当患者出现以下指征时,需要考虑肠内营养支持:术前接受营养支持或者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患者需要禁食时间可能超过3 d患者[5]。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长期受到病痛影响,同时机体营养状况较差,术后患者常出现应激反应,导致营养物质消耗较大,术前患者需要禁食,消化道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丧失,同时患者吞咽功能基本丧失,需要长期禁食,符合肠内营养指标。

由于患者多存在胃动力障碍,因此在肠内营养时极易出现呕吐、胃潴留、误吸及反流等现象,需要采取安全性更高的营养支持,从而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营养泵能够在不同条件下对患者流量进行调整,同时能够仿生输出,有效改善了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及利用。营养液缓慢匀速泵入,胃肠道与营养液能够充分接触,消化吸收时间明显延长,营养物质能够充分被胃肠道黏膜吸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及平均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给予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空肠造口管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 陈波,贾萌,郑孝清,等.食管癌术中制备喂养管并早期肠内营养(附43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09,7(4):48-49.

[2] 李影,肖素文.两种不同鼻饲管行肠内营养发生并发症的比较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1):20-22.

[3] 何群,张冉,何涛,等.不同营养支持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23-1324.

[4] 王珏,于海东.老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41(12):126-128.

[5] 王福新.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2(22):2774-2776.

R459.3

:B

:1671-8194(2014)31-0105-02

猜你喜欢

持续性空肠造口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