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实验探索
2014-03-26史欣
史 欣
(河南省襄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襄城 452670)
基于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实验探索
史 欣
(河南省襄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襄城 452670)
目的 对基于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24只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白兔分成对4组,每个组别各6例。分别为诱导3 d组、诱导5 d组、对照3 d组以及对照组5 d组。对照组实施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以及厄贝沙坦灌胃,实验组实施辛伐他汀的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合并厄贝沙坦灌胃。使用HPLC-荧光法对白兔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5 d与诱导5 d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3 d组以及诱导5 d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诱导5 d组对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显著的影响,影响机制可能与P-gp密切相关。
辛伐他汀;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实验探索
在临床上,辛伐他汀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主要应用在调脂方面,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1]。在药物机制上,其主要是对机体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血总胆固醇水平进行控制。辛伐他汀还能够与厄贝沙坦等抗高血压药物配合,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2]。此次主要以24只白兔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研究,对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24只白兔为实验对象,其中雄兔有12例,雌兔有12例。体质量为2.4~3.3 kg,平均体质量为2.7 kg。所有白兔均不存在临床疾病,身体检查不存在异常情况。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白兔分成4组,每个组别各6例。四个组别的白兔在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涉及设备和仪器包括了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数据工作站、低温冰箱、离心机、荧光检测器、电子分析天平、涡旋混合器。四个组别分别设为诱导3 d组、诱导5 d组、对照3 d组以及对照5 d组。各个组别的用药情况如下:①对照3 d组:使用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进行灌胃,连续3 d,每天1次,第4天早上8点服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剂量为50 mg/kg。②对照5 d组:使用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进行灌胃,连续5 d,每天1次,第6天早上8点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剂量为50 mg/kg。③诱导3 d组:取剂量为5 mg/kg的辛伐他汀溶于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进行灌胃,连续3 d,每天1次,第4天早上8点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剂量为50 mg/kg。④诱导5 d组:取剂量为5 mg/kg的辛伐他汀溶于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进行灌胃,连续5 d,每天1次,第6天早上8点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剂量为50 mg/kg。采用HPLC-荧光法进行血药浓度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对四组白兔的药代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参数指标主要包括Cmax、Tmax、CL、V、C-last以及Lambda-z。
2 结 果
四组白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诱导3 d组以及对照3 d组在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5 d组以及诱导5 d组在药代动力学比较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3 d组以及诱导5 d组在药代动力学比较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四组白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3 讨 论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诱导组经过辛伐他汀诱导之后,清除率CL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对于厄贝沙坦而言,辛伐他汀能够影响其清除率。厄贝沙坦是一种CYP3A4的特异性底物,而厄贝沙坦则是通过CYP2C9进行氧化,不会因CYP3A4而被代谢。由此可见,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与CYP2C9没有相关性,可能是与CYP3A酶以及P-糖蛋白存在相关性[3]。
对于机体药物处置工作而言,P-糖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转运体,其能够通过ATP的水解所产生的能力将细胞内部底物转运到外部。P-糖蛋白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包括肝脏、胎盘、肠道、血睾屏障、血脑屏障、肾脏、心脏内部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淋巴细胞系等。P-糖蛋白的分布以及药物逆向转运功能,也使得P-糖蛋白能够参与到药物的吸收、代谢、清除以及分布过程中。P-糖蛋白的底物范围较广,因底物存在亲脂性的关系,因此成为了与P-糖蛋白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参数。厄贝沙坦存在脂溶性,因此也成为了P-糖蛋白的底物。相关研究也证实,厄贝沙坦对P-糖蛋白存在弱抑制的效果。国外相关研究也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高浓度的情况下会对P-糖蛋白进行抑制,且辛伐他汀能够通过对P-糖蛋白的糖基化进行破坏达到抑制P-糖蛋白的目的,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破坏作用会加剧。这也是此次研究中,诱导3 d组与诱导5 d组之间差异性明显的主要原因[4-5]。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24只白兔进行分组研究,通过研究结果比较,对照3 d组与诱导3 d组在临床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而诱导5 d组与对照5 d组则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可见,诱导5 d组的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同样作为药物转运体的P-糖蛋白抑制剂相关,通过竞争导致P-糖蛋白受到抑制,导致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参数受到影响。基于辛伐他汀对厄贝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在今后也将进一步分析和深入研究。
[1] 孔祥,杨解人,郭莉群,等.单纯肾性和复合型肾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功能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3(2):166-167.
[2] 王凤芝.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J].中国执业药师,2011,3(8): 231-232.
[3] 刘蓉,刘铭雅,魏盟,等.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11,3(6):112-113.
[4] 金旭明,刘翠芹.辛伐他汀致严重肝脏损害久治不愈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1,4(7):187-188.
[5] 李秀丽.辛伐他汀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1,(16): 241-242.
R972.6
:B
:1671-8194(2014)31-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