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救生赛事发展前景的研究①
2014-03-26董煜陶旼
董煜 陶旼
(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 102617 ; 2.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水上救生事业是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事业,是人道主义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1]在国际救生联合会(International Life Saving)2010年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册中关于溺水的文章提到,全球意外死亡的事故中溺水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权威机构调查,在东南亚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每年有接近120万人死于溺水事故,也就是说每30s就有1人由于溺水事故而死去。
我国的游泳救生行业的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的。1999年11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救生协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表明政府十分重视游泳救生工作,从此将游泳救生工作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常态管理的轨道。从1999年中国救生协会成立至今,全国救生锦标赛成功举办了14届,救生比赛项目均是救生员工作中的常用技能,举办目的是以竞技比赛方式提高救生员的救生技能,以此避免更多溺水事故的发生。另外,通过比赛锻炼我国救生队伍,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出我国救生水平。事实上,作为一种水上拯溺救灾的实用游泳技术,水上救生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体育竞技意义,更体现着“拯溺救难”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自救救人的必备技能,对于减少溺水事件,保证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9~2012年我国救生赛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的资源检索和查阅了大量和本研究有关的期刊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等,收集了有关国内外水上救生活动开展、水上救生员培养和水上救生比赛等丰富的材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与分析,为本文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
研究过程中针对我国救生赛事发展前景的诸多问题,对相关专家进行了访问,其中包括救生管理人员、省市救生协会负责人员和国家级救生裁判员共计8人。
1.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发放了两种问卷,第一种是曾经参加过救生比赛的普通救生员,发放地点为北京、浙江、四川、陕西等;第二种为运动员问卷,发放地点为在北京水立方举办的2012年第十四届全国救生锦标赛,具体情况参见表1。
1.2.4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与分析,为本文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我国救生赛事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逐步发展阶段。本人通过对国外救生赛事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我国救生赛事的发展状况,同时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国救生赛事的前景进行预测,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赛事将进入比较成熟阶段。
2.1 救生赛事发展前提条件
2.1.1 救生协会建设加强
赛事的发展要想进入到成熟阶段,首要前提是协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中国救生协会虽然较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一直较为科学、快速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将省市级救生协会组织体系的运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使省市级救生组织的职能作用可以发挥,让全国的救生协会系统可以上下联动、互为依托,提高协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目前我国救生协会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主要由救生工作小组负责,由于人员紧张,几乎每个成员都身兼数职,随着协会发展,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协会中来,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下设几个专项委员会,包括竞赛和裁判委员会、培训考试委员会、科研器材委员会、医疗法律委员会、宣传和推广委员会。每个委员会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保证协会的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同时也保障了赛事开展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逐步完善。
表1 问卷调查发放和回收情况
表2 参赛运动员对于举办不同级别救生赛事的期望程度(N=166)
2.1.2 救生技能普及
救生比赛中使用的都是救生基本技能,只有更多的人学习救生技能,比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根据调查在澳大利亚,救生运动非常普及,受到民众的喜爱,协会和俱乐部的大力推广,该项运动在民众中的文化渗透已经根深蒂固,就像中国的武术一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救生技能的重要性,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协会的大力推广下,民众对于救生项目的认识也会逐渐加深。经过努力,一方面将救生课程逐步推进校园,从小学开始注重水上救生运动的教育和普及;另一方面鼓励民众参加救生技能培训,除了从事救生工作的人员外,推出救生公益培训,促进救生技能的普及和推广,吸引更多人成为协会的会员。
通过对国外救生运营模式的了解,发现救生事业的教育、培训、比赛和宣传四位一体,为救生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会员一边训练一边比赛,同时又有新会员的加入,达到新生力量不断延续的效果,媒体宣传对于比赛的高度关注也使救生运动有了很高的人气。相信我国救生事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结合国情,形成中国特色的救生事业。
2.2 救生赛事发展特征
2.2.1 参赛人员有所限制
针对是否应该对参赛运动员的身份进行限制这一问题,本人对参加2012年全国救生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选择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人数共有131人占了总人数79%。绝大多数人认为,应该要求参赛人员必须持救生员证书,也就是说希望对参赛运动员的身份有所限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救生技能普及程度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救生技能,参赛人数也会逐渐增加,通过比赛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对国外救生赛事的调查和了解以及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可以预测,随着协会建设的加强和救生技能的推广和普及,有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中国救生协会,成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所以在人员要求方面,将要求参赛人员为协会会员。恢复救生赛事举办本来的初衷,不是为了参赛取得好成绩而简单学习比赛中所使用的技能,而是参加了培训,学习了救生技能,而去参加比赛。通过赛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去接受培训,然后参加比赛。
2.2.2 竞赛项目全面开展
在竞赛项目方面,我国目前在泳池项目组织和开展得相对较好,项目设置较为全面。随着经验的积累,将会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增加符合本国国情的竞赛项目,提高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海浪竞赛项目是目前我国相对落后的领域,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在海浪救生方面还比较薄弱,但相关工作正在逐步推进,2012年在厦门市举行了救生员(公开水域)教材编写座谈会,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教材的编写,预计在不久将推出。之后关于培训的相关工作将会逐一开展,逐步将培训系统建立起来。在海浪救生管理、培训、器材等方面得到完善后,海浪救生项目才得以更好的开展。到那时将会开设更多的竞赛项目,促进我国海浪救生竞技水平的提高。
据了解,在一些救生赛事开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参赛人员、项目设置、比赛场地等方面的不同,游泳池救生项目和海浪救生项目是作为两个独立的比赛。在我国目前由于海浪救生项目群众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是同游泳池项目一同举行。随着海浪救生项目参加人群的扩大,将其作为独立的比赛,也将成为现实。
2.2.3 裁判员队伍发展壮大
裁判员队伍建设是赛事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国救生赛事日趋成熟时,裁判员队伍也将逐渐壮大,两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方面赛事规模扩大、种类增多,裁判员需求增多,吸引更多人参加培训,从事裁判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协会自身建设的加强,与救生裁判员相关的管理办法相继出台,逐步建立起由低至高的救生裁判员培训考核体系,培养更多的救生裁判员,对各个级别赛事的举办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此阶段,裁判员培训考核体系建立,各省市逐步有序的进行培训、考核、注册等工作,为我国救生裁判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2.2.4 赛事种类丰富多样
体育赛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无可代替,救生比赛也是如此。随着救生技能的普及,需要举办更多的比赛来促进项目的开展,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比赛也会逐渐增加。
(1)增加不同类型的比赛。经过努力将救生课程推进校园,从而可以每年举办年龄组的比赛,提高青少年对救生项目的兴趣。例如香港拯溺运动竞赛中设置分龄赛,组别为少年甲、乙组;青年甲、乙组和成人甲、乙组,年龄上少年甲组为8~10岁,少年乙组为11~13岁;青年甲组为14~18岁,青年乙组为19~23岁;成年甲组为24~35岁,成年乙组为36岁以上。每年泳池、海浪及沙滩分龄赛各举办2次。[2]同时由于掌握救生技能的人群增加,可以借鉴国外赛事将成人年龄组划分更加详细。以澳大利亚为例,在澳大利亚2012年泳池救生锦标赛中,成人赛竞赛分组为,公开组(16岁以上)和成人组30岁以上5岁一个年龄组,最大为70岁以上。[3]
(2)本人通过调查了解到无论是省级市级的救生比赛,还是场馆之间或地区之间的救生比赛,运动员对于救生赛事的期望程度还是比较高的,选择希望举办的人数占据了大部分(表2)。
在此阶段通过增加不同级别的比赛。省市级救生比赛、场馆间的对抗赛等等。充分发挥赛事的引导示范作用。像澳大利亚每年举办一次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全国海浪救生锦标赛外,各州每年也要举办一次州级比赛,而每个俱乐部每年要举办若干次比赛,促进当地海浪救生项目的开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我国救生赛事经过发展将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前提条件需要协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和救生技能普及,只有更多的人学习救生技能,比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当赛事发展到较成熟阶段时,将要求参赛人员为协会会员。恢复救生赛事举办本来的初衷,不是为了参赛取得好成绩而简单学习比赛中所使用的技能,而是参加了培训,学习了救生技能,而去参加比赛。通过赛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去接受培训,然后参加比赛。
(3)目前我国在泳池项目组织和开展的相对较好,项目设置较为全面。随着经验的积累,将会逐渐与国际接轨开设更多的海浪救生竞赛项目,促进我国海浪救生竞技水平的提高。
(4)裁判员队伍建设作为赛事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国救生赛事日趋成熟时,裁判员队伍也将逐渐壮大,对各个级别赛事的举办起到了促进作用。
(5)随着救生技能的普及,需要举办更多的比赛来促进项目的开展,赛事种类丰富多样,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比赛也会逐渐增加。
3.2 建议
(1)加强中国救生协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让全国的救生协会系统可以上下联动、互为依托,提高协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推动我国救生赛事的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学习救生技能的重要性,使救生技能得到普及,从而扩大我国救生赛事的发展空间。
(3)加强我国海浪救生工作的管理,陆续开展海浪救生员培训,编写统一的海浪救生培训教材,使我国救生比赛海浪方面可以设置更多的竞赛项目,提高竞技水平。
(4)逐步建立救生裁判员培养体系,使救生裁判员队伍发展壮大。
(5)举办省市级救生比赛、场馆间对抗赛、年龄组比赛等等。同时可以将参加省市级救生比赛作为救生员技能测试的一项,比赛与考核相结合,提高大家对于赛事的重视程度。
[1]李琪,杨青.水上救生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1):13.
[2]香港拯溺总会,竞赛消息[EB/OL].http://www.hklss.org.hk/public/modules/Maa/Maa_topic.asp?news_type_id=69.
[3]http://sls.com.au/,2012-07-10.
[4]熊润频,李丽.救生运动亟待跳出竞赛全民普及[EB/OL].http://news.163.com/10/0519/21/6731QTL,2010.
[5]首届全国游泳救生员职业技能竞赛在京开赛[EB/OL].http://news.163.com/12/0816/04/890JRPGV00014JB5.html.